喜介双眉

出自:两汉·无名氏《沁园春》

拼音:[xǐ][jiè][shuāng][méi]

平仄:仄仄平平

长至阳生,律转黄锺,门左弧垂。记当年瑞世,梦传玉燕,今朝诞节。香爇金猊。南极星明,北山堂邃,松桧苍苍龟鹤随。况蟠桃下熟,仙童来献,喜介双眉。平生谋画多奇。算收拾功名须有时。曾指麾万骑,刍飞粟挽,折冲千里,彗扫星驰。荐口澜翻,宸恩鼎至,此去须还衣锦归。人都道,黑头卿相,慷慨男儿。

查看原文

字义

【喜】

喜【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憘音蟢。《爾雅·釋詁》喜,樂也。《玉篇》悅也。《書·益稷》股肱喜哉。《易·否卦》先否後喜。

聞喜,縣名。

姓。《正字通》元順帝時喜同,明正統中喜寧。

《集韻》虛其切,音僖。末喜,有施氏女名。《晉語》夏桀伐有施氏,有施人以妹喜女焉。

《楚辭·天問》簡狄在臺嚳何宜,鳥致貽女何喜。《註》喜叶音羲。

《集韻》許記切,與憙同。好也。《詩·小雅》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註》載叶子利反,喜讀去聲。《前漢·廣陵王傳》何用爲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爲樂亟。《註》韋昭曰:喜,許吏反。亟,丘吏反。

《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與饎同。詳食部饎字註。

【介】

介【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戒。際也。《易·繫辭》憂悔吝者存乎介。《傳》介謂辨別之端。《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閒。

助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大也。《詩·小雅》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爾雅·釋詁》介,善也。

因也。《左傳·僖七年》求介于大國。

《文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史記·魯仲連傳》平原君曰:勝請爲紹介。《孔叢子·難訓》子上曰:士無介不見。

《揚子·方言》介,特也。物無耦曰特,獸無耦曰介。

小也。《揚子·法言》升東嶽而知衆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

閒厠也。古者主有,客有介。《禮·聘義》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

隔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曰:偪介之關,暴征其私。《註》介,隔也。迫近國都之關。

貴介。《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

保介,農官之副。《詩·周頌》嗟嗟保介。

凡堅確不拔亦曰介。《易·豫卦》介于石。《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介介,猶耿耿也。《後漢·馬援傳》介介獨惡是耳。

側畔也。《楚辭·九章》悲江介之遺風。

一夫曰一介。《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

兵甲也。《禮·曲禮》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

水鱗甲亦曰鱗介。《禮·月令》孟冬之月,其蟲介。

《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爲木介,介者甲兵象也。

國名。《春秋·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註》介,東夷國。葛盧,名。

姓。晉介之推。

與芥同。《前漢·元后傳》遇共王甚厚,不以往事爲纖介。

叶居吏切,音記。《馬融·長笛賦》激朗淸厲,隨光之介也。牢剌拂戾,諸賁之氣也。《說文》作爪,从人介于八之中。《正譌》爪,分畫也,限也。从人从八,分辨之義。別作个。詳丨部个字註。

【双】

双【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韻會》雙,俗作双,非。(雙)《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䉶。《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玉篇》兩也。《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玉篇》偶也。《詩·齊風》冠綏雙止。《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獸名。《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鳥名。《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疏》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王弇州註云:雙,五畝也。四十雙,二百畝也。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姓。《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集韻》朔降切,音淙。偶也。

叶所終反。《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眉】

眉【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陽立于二,故眉長二寸。《註》攝提二星頗曲,人眉似之。

《揚子·方言》東齊謂老曰眉。《郭璞註》言秀眉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註》豪眉也。

渠眉,玉飾之溝瑑也。《周禮·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井邊地曰眉。《前漢·游俠傳》揚雄酒箴曰:觀瓶之居,居井之眉。《註》若人目上之有眉也。

姓。宋眉壽,明眉旭。

《韻會》通作麋。《大戴禮·主言篇》孔子愀然揚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面無須麋。

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縣南百里,兩山相對如蛾眉。

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爲名。○按《說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額理也。徐曰:仌,頟理也。指事。隸作眉,《字彙補》又作,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