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霄特峙五云乡

出自:明代·曾永和《正笏淩霄》

拼音:[gān,gàn][xiāo][tè][zhì,shì][wǔ][yún][xiāng]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削玉俨然似对扬,干霄特峙五云乡
晴晖朝映囊中草,明月长飞简上霜。
一片孤标寒斗极,千秋正色倚扶桑。
谩云搢笏趋丹陛,岩穴羹墙面帝王。

查看原文

注释

【干霄】高入云霄。
【五云】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 3.指皇帝所在地。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5.见"五云体"。
【云乡】白云乡﹐白云聚集之所。指深山中道士修炼或高士隐居之所。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干】

干【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音竿。《說文》干,犯也。《左傳·文四年》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晉書·衞玠傳》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爾雅·釋言》干,求也。《書·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論語》子張學干祿。

盾也。《揚子·方言》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盾支〉,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詩·大雅》干戈戚揚。

司干,官名。《周禮·春官》司干掌舞器。

《爾雅·釋言》干,扞也。《註》相扞衞。《疏》孫炎曰:干盾,自蔽扞。《詩·周南》公侯干城。《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爲扞蔽如盾,爲防守如誠然。

㵎也。《詩·小雅》秩秩斯干。《傳》干,㵎也。

水涯也。《易·漸卦》鴻漸于干。《註》干謂大水之旁,故停水處者。《詩·魏風》寘之河之干兮。《傳》干,厓也。

國郊曰干。《詩·邶風》出宿于干。《傳》干言國郊也。

《韻會》若干,數未定之辭,猶言幾許也。《禮·曲禮》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前漢·食貨志》或用輕錢百加若干。《註》師古曰:若干,且設數之言也。干猶箇也。謂當如此箇數耳。

自甲至癸爲天干。《皇極經世》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皇極內篇》十爲干,十二爲支。十干者。五行有隂陽也。十二支者,六氣有剛柔也。

闌干,橫斜貌。《古樂府·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

《韻會》闌楯閒曰闌干。《李白·淸平調》沉香亭北倚闌干。

《韻會》目眶謂之闌干。《正韻》闌干,淚流貌。《談藪》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別,泣下。元景無淚謝曰:別後當闌干。《白居易詩》玉容寂寞淚闌干。

蘭干,紵也。《後漢·哀牢國傳》蘭干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華陽國志》蘭干,獠言紵也。

干將,劒名。《吳越春秋》干將者,吳人也。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劒,莫邪斷髮翦爪投于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劒。陽曰干將,隂曰莫邪。

干遮,曲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淮南干遮。《註》干遮,曲名也。

射干,木名。《荀子·勸學篇》西方有木,名曰射干。

草名。《本草圖經》射干,花白莖長,如射人之執干。《後漢·寵傳》陽氣始萌,十一月有蘭,射干,芸荔之應。

獸名。《司馬相如·子虛賦》騰遠射干。《註》射干,似狐,能緣木。

野干,亦獸名。《法華經》野干,體瘦無目,爲諸童子摘擲,受諸苦痛。

發干、蘭干、餘干,縣名。《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發干縣,漢陽郡有蘭干縣。《隋書·地理志》鄱陽郡有餘干縣。

長干,地名。《左思·吳都賦》長干延屬。《註》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閒平地,吏民雜居。東長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皆相連。地有長短,故號大小長干。韓詩曰考盤在干。地下而黃曰干。

姓。《左傳·昭二十一年》宋有干犫。《劉向·別錄》有干長,著天下忠臣九篇。

段干,干己,複姓。《史記·老子傳》老子之子名宗,爲魏將,封於段干。《註》段干,應是魏邑名,而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蓋因邑爲姓。《何氏姓苑》漢有干已衍,爲京兆尹。

《集韻》居案切,音盰。扞也。《詩·周南》公侯干城。沈重讀。

《篇韻》音寒。國名。《淮南子·道應訓》荆有佽飛,得寶劒於干隊。《註》干國,在今臨淄,出寶劒。

《韻會》通作奸。《前漢·劉向傳》數奸死亡之誅。

通作忓,干預也。《唐書·萬壽公主傳》無忓時事。

《韻會》通作竿。《後漢·董卓傳》乗金華靑蓋,瓜畫兩轓,時人號竿摩車,言其服飾近天子也。《註》竿摩,謂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謂之相竿摩。

與矸通。《集韻》矸,石也。或省作干。

與豻通。《類篇》豻或作干。《儀禮·大射儀》量人量侯道干五十。《註》干讀豻。豻侯者,豻鵠豻飾也。

古與乾通。《初月帖》淡悶干嘔。楊愼曰: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溼之干。今以談作痰,干作乾,非也。

叶經天切,音堅。《黃庭經》回紫抱黃入丹田,漱嚥靈液災不干。

【霄】

霄【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說文》雨䨘爲霄雪。从雨肖聲。齊語也。《爾雅·釋天》雨䨘爲霄。《註》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維霰。霰,冰雪雜下者,謂之霄雪。《疏》霄,卽消也。《韻會》霄雪,今人所謂濕雪也。著物則消。

《玉篇》雲氣也。《廣韻》近天氣也。《揚雄·甘泉賦》騰淸霄而軼浮景。《註》師古曰:霄,日旁氣也。

陵霄,花名。《爾雅翼》苕,陵苕,今陵霄。

奔霄,王八駿之一。見《拾遺記》。

地名。《左傳·定十四年》城莒父及霄。

國名。《拾遺記》西方有因霄之國,人皆善嘯。

姓。《正字通》韓非子有霄略。

人名。《春秋·襄十一年》楚人執鄭行人良霄。《史記·楚世家》是謂霄敖。

《集韻》仙妙切,音笑。與肖同。

《陸雲·陸丞相誄》窮化幾神,探賾衆妙。駭塵氛埃,澄響淸霄。霄,叶音笑。

叶桑何切,音莎。《道藏歌》彈璈北寒臺,七靈曜紫霄。濟濟羣仙舉,紛紛塵中羅。

叶思留切,音搜。《陸機詩》恢恢天網,飛沈是收。受兹下臣,騰光淸霄。《集韻》或作䨭㲵。

【特】

特【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徒得切《集韻》《韻會》《正韻》敵得切,音棏。《說文》朴特,牛父也。《玉篇》牡牛也。《書·舜典》格于藝祖,用特。《傳》特,一牛也。《禮·郊特牲註》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

《禮·內則》庶人特豚,士特豕。

《詩·魏風》胡瞻爾庭有懸特兮。《傳》獸三歲曰特。

《爾雅·釋獸》豕生,三豵,二師,一特。

牡馬亦曰特。《廣韻》特,雄也。《周禮·夏官·校人》凡馬,特居四之一。《註》三牝一牡。《又》頒馬攻特。《註》攻特,謂騬之。

《詩·鄘風》髧彼兩髦,實維我特。《傳》特,匹也。

《小雅》不思舊姻,求爾新特。《傳》新特,外昏也。

《韻會》挺立曰特。《詩·秦風》維此奄息,百夫之特。《箋》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小雅》瞻彼阪田,有菀其特。《箋》菀然茂特之苗。《禮·聘儀》珪璋特達。

《儒行》特立獨行。

《禮·服問》輕者包,重者特。《註》特其葛不變之也。

《周禮·夏官·司士》孤卿特揖。《註》特揖,一一揖之。

《爾雅·釋水》士特舟。《註》單船。

《韻會》但也。《史記·秦始皇紀》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

《廣韻》亦姓。左傳,晉大夫特宮。《玉篇》或作犆。《集韻》或作字註。

【峙】

峙【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直里切《集韻》《韻會》丈里切《正韻》丈几切,音畤。《廣韻》峻峙,屹立也。《班固·東都賦》通天訬以竦峙。《註》通天,臺名。訬,高也。

《班固·東都賦》散似驚濤,聚似京峙。《註》京峙,高丘也。

《爾雅·釋詁》供峙,共具也。《書·費誓》峙乃糗糧。《詩·大雅》以峙其粻。《註》峙,積也。《集韻》或作跱。

【五】

五【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午。《增韻》中數也。《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書·武成》列爵惟五。《詩·鄘風》良馬五之。

格五。《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十五夜曰三五。《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姓。漢五京。

第五,五鹿,皆複姓。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乡】

鄕【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香。《釋名》鄕,向也,衆所向也。《廣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前漢·食貨志》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四里爲族,五族爲黨,五黨爲州,五州爲鄕,是萬二千五百戸也。

上聲。《韻會》《正韻》許兩切,與響同。《前漢·董仲舒傳》如影鄕之應形聲。

《字彙補》與饗通。《前漢·文帝紀》尃鄕獨美其福。

去聲。《集韻》《正韻》許亮切。與嚮同。《禮·曲禮》則必鄕長者所視。《又》請席何鄕。

《爾雅·釋宮》兩階閒謂之鄕。《註》人君南鄕當階閒。

窻牖名。《禮·明堂位》刮楹達鄕。《疏》每室四戸八窻,窻戸皆相對。

《儀禮·士虞禮》祝從啓牖鄕如初。《註》鄕,牖一名也。《疏》北牖名鄕,鄕亦是牖,故云一名也。

《正字通》昔也,曩也。往者在前,來者從後,故往者謂之鄕者,往日謂之鄕日。《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姓。《集韻》通作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