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盱听明训

出自:清代·叶在琦《林赞虞丈出守昭通过黔赠别 其一》

拼音:[huī,suī][xū][tīng][míng][xùn]

平仄:平平平平仄

长孺忠鲠臣,卧治典一郡。
帝重二千石,择贤出邦宪。
况轸边氓穷,宵衣廑清问。
乌蒙硗瘠区,百产阙转运。
比年累歉收,妇子乏馈餫。
流亡入邻疆,风雪挟敝缊。
颇闻今兹秋,可无颔顑恨。
况又五马来,襦裤振贫困。
吏人畏直声,屏息戢豪健。
猺猓皆家人,睢盱听明训
政成召和甘,寒暑泯咨怨。
春风苏枯壤,吹万有宏愿。
崇朝天下霖,兴云自肤寸。
姎徒岂敢私,俯首节旄建。
实事副大言,乃不愧拜献。
谁云儒术迂,卑之勿高论。

查看原文

注释

【睢盱】1.浑朴貌。 2.睁眼仰视貌。 3.亦作"睢于"。喜悦貌。
【明训】明确的训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睢】

睢【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許惟切《集韻》呼維切,音倠。《說文》仰目也。《聲類》大視也。《前漢·五行志》萬眾睢睢,驚怪連日。《註》仰目視貌。

睢盱,詳盱字註。

恣睢,恣意怒視也。《史記·伯夷傳》暴戾恣睢。《註》睢,仰目怒貌。

《禮書》暴慢恣睢。《註》恣睢,猶毀訾也。《後漢·崔駰傳》羿浞狂以恣睢。《註》自用之貌。

《韻會小補》睢音雖。

《廣韻》許規切《集韻》《韻會》翾規切《正韻》翾圭切,。

《廣韻》香季切《集韻》《韻會》《正韻》香萃切,同。

《集韻》翾畦切,音近醯。睢睢,元氣貌。

《廣韻》息遺切《集韻》《韻會》《正韻》宣佳切,音綏。水名。在梁郡,受汴入泗。或作濉。《左傳·成十五年》出舍于睢上。

睢陽、睢陵,縣名。

睢州,今屬歸德府。

姓。趙大夫食采于睢邑,因以爲氏。明有睢稼,洪武初請立臥。

《字彙補》曰唯切,音偉。星名。《史記·天官書》歲星與翼軫,晨出曰天睢。《集韻》或作眭。《說文》从目隹聲。與隹部从且不同。

【盱】

盱【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況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音吁。《說文》張目也。《六書故》張目企望者,必猶豫不進也。《揚子·方言》燕代朝鮮冽水謂黸瞳子爲盱。《註》謂舉眼也。《易·豫卦》盱豫悔。《註》上視也。《前漢·王莽傳》盱衡厲色。《註》眉上曰衡。盱衡,舉眉揚目也。

《爾雅·釋詁》憂也。《詩·小雅》云何其盱。《鄭箋》病也。《朱傳》望也。

盱盱,張目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盱盱然。

視周章貌。《莊子·寓言篇》而睢睢盱盱,而誰與居。

《博雅》睢睢盱盱,元氣也。

《集韻》睢盱,小人喜悅貌。

質朴之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鴻荒朴略,厥狀睢盱。

縣名。盱眙,屬臨淮郡。

盱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漢,見《前漢·地理志》。

通作訏。《詩·鄭風》洵訏且樂。《註》洵,訏樂貌。韓詩作恂盱。《前漢·地理志》亦作恂盱。《註》恂,信。盱,大也。

草名。《爾雅·釋草》盱,虺牀。《註》蛇牀也。一名馬牀。

姓。《集仙傳》漢盱烈,豫章人。《墉城集》有盱母。《萬姓統譜》或从目从干,音幹。

人名。《公羊傳·昭三十一年》顏夫人有子,名盱。《註》盱,又許孤反。本或作。一音夸。

《集韻》雲俱切,音于。亦蛇牀也。與同。

《集韻》荒胡切,音呼。亦張目也。與同。

【听】

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明】

明【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

《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

《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

《詩·小雅》祀事孔明。《箋》明,猶備也。

《詩·大雅》明明在下。《傳》明明,察也。《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廣韻》昭也,通也。

星名。《詩·小雅》東有啓明。《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小雅》明發不寐。《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姓。《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與盟同。《詩·小雅》不可與明。《箋》明,當爲盟。

與孟同。《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註》師古曰:明音萌。

《韻補》叶謨郞切。《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叶彌延切。《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训】

訓【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薰去聲。《說文》說敎也。《徐曰》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正韻》誨也。《字彙》導也。《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傳》作訓以敎導太甲。《詩·大雅》四方其訓之。《正義》訓是敎誨之別名。《禮·曲禮》敎訓正俗。《疏》謂訓說義理。

《正字通》古言可爲法也。《書·說命》學于古訓。《詩·大雅》古訓是式。《傳》古,故也。訓,道也。《傳》古訓,先王之遺典也。《左傳·文六年》告之訓典。《註》訓典,先王之書。

《玉篇》誡也。《魏書·高允傳》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爲《酒訓》。

《廣韻》男曰敎,女曰訓。

《博雅》順也。《書·康誥》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傳》上天用順文武之道,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後漢·方術傳》下使五品咸訓于嘉時。《註》訓,順也。

詁訓,註解之別名。《爾雅·郭璞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疏》訓,道也。道物之貌以吿人也。《前漢·揚雄傳》不爲章句訓詁。《師古註》訓者,釋所言之理也。《字彙》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也。

官名。《周禮·夏官》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

鳥名。《唐書·五行志》鵂鶹,一名訓狐。

獸名。《神異經》檮杌,西方荒中獸。一名難訓。

州名。《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有訓州。

姓。明宣德中有敎授訓濬。

《五音集韻》詳遵切,音旬。道也。《周禮·地官》土訓,鄭司農讀。

叶文韻。《晉書·衞恆傳》大晉開元,弘道敷訓。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