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事靡惰

出自:两汉·韦玄成《戒子孙诗》

拼音:[gōng,gòng][shì][mí][duò]

平仄:平仄平仄

于肃君子,既令厥德。
仪服此恭,棣棣其则。
咨余小子,既德靡逮。
曾是车服,荒嫚以队。
明明天子,俊德烈烈。
不遂我遗,恤我九列。
我既兹恤,惟夙惟夜。
畏忌是申,供事靡惰
天子我监,登我三事。
顾我伤队,爵复我旧。
我既此登,望我旧阶。
先后兹度,涟涟孔怀。
司直御事,我熙我盛。
群公百僚,我嘉我庆。
于异卿士,非同我心。
三事惟艰,莫我肯矜。
赫赫三事,力虽此毕。
非我所度,退其罔日。
昔我之队,畏不此居。
今我度兹,戚戚其惧。
嗟我后人,命其靡常。
靖享尔位,瞻仰靡荒。
慎尔会同,戒尔车服。
无媠尔仪,以保尔域。
尔无我视,不慎不整。
我之此复,惟禄之幸。
于戏后人,惟肃惟栗。
无忝显祖,以蕃汉室。

查看原文

注释

【供事】担任职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供】

供【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正韻》居中切,音恭。《說文》設也。一曰供給。《書·無逸》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禮·檀弓》杜蕢曰:蕢,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左傳·僖四年》敢不供給。

姓。明供仲序,廣東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用切,音貢。義同。《華嚴經》諸供養中,法供最重。

通作共。互詳八部共字註。

【事】

事【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靡】

靡【戌集中】【非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骳。《說文》披靡也。《廣韻》偃也。《左傳·莊十年》望其旗靡。《史記·項羽紀》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註》正義曰:靡,言精體低垂。

《玉篇》侈靡,奢侈也。《周禮·地官·司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註》靡,謂侈靡也。《禮·檀弓》若是其靡也。《戰國策》專淫逸侈靡。

《揚子·方言》私小也。秦晉曰靡。《註》靡,細好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靡曼美色於後。《註》張揖曰:靡,細也。

《爾雅·釋言》靡,無也。《書·咸有一德》命靡常。《詩·邶風》靡日不思。《揚雄·解嘲》胥靡爲宰。《註》張晏曰:靡,無也。言相師以無爲作宰者也。

《玉篇》罪累也。《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傳》封,大也。靡,累也。《疏》奢侈淫靡,是罪累也。

《書·畢命》商俗靡靡。《疏》韓宣子稱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靡靡者,相隨順之意。《史記·淮隂侯傳》燕從風而靡。

《儒林傳》靡然鄕風。

《史記·殷本紀》說爲胥靡。《註》靡,隨也。古者相隨坐,輕之名。

《詩·王風》行邁靡靡。《傳》靡靡,猶遲遲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敞望靡徙。《註》靡徙,失正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登降施靡。《註》施靡,猶連延。

《司馬相如·上林賦》明月珠子,玓瓅江靡。《註》靡,崖也。

胥靡,周地。見《左傳·定六年》。

《禮·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註》靡草,薺葶藶之屬。

《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音麋。分也。《易·中孚》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註》靡,散也。分散而共之。《集韻》通作縻。

《揚子·方言》靡,滅也。《孟子》靡爛其民而戰之。《前漢·景十三王傳》日夜靡。

《越語》靡王躬身。《註》靡,損也。《戰國策》寡人屈於內,而四國靡於外。《荀子·君道篇》無靡費之用。

與。

《集韻》眉波切,音摩。散也。

《左傳·成二年》師至於靡筓之下。《註》山名。《釋文》靡,如字,又音摩。

《莊子·齊物論》與物相刃相靡。《荀子·性惡篇》身日進於仁義,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註》磨,切也。《史記·淮南王衡山王傳贊》亦其俗薄臣下漸靡使然也。

《集韻》莫加切,音麻。收麻,縣名,在益州,外靡藥草所出。《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收麻縣。《註》李奇曰:靡音麻,卽升麻,殺毒藥所出也。

《集韻》《韻會》綽奇麗,顔如荼兆逐靡。

《揚雄·甘泉賦》今朝廷純仁,遵道顯義。幷包書林,聖風雲靡。《註》師古曰:靡,武義反。

【惰】

惰【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垜。《說文》不敬也。本作憜,从心隋聲。或作惰。《玉篇》怠也,易也。《禮·曲禮》臨祭不惰。《註》爲無神也。《左傳·成十三年》今成子惰。《註》惰則失中和之氣。

《正韻》吐火切,音妥。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徒臥切《正韻》杜臥切,去聲。

通作媠。《前漢·谷永傳》車馬媠游之具。《兩龔傳》媠嫚無狀。亦作憜。《韋元成詩戒》供事靡憜。亦作墯。《後漢·單超傳》徐臥虎唐兩墯。《註》持兩端也。

《集韻》徒禾切,音駝。《禮·曲禮》言不惰。《註》惰,訛不正之言。一讀徒禾反,一讀徒臥反。◎按徒字杜字皆定母,而吐字則入透母矣。《正韻》惰字上聲切透母,而去聲又切定母,不如《廣韻》《集韻》《韻會》上去兩聲之協於一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