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芽同采采

出自:清代·王尔烈《三寺纪景戏作排律五十韵》

拼音:[jué][yá][tóng,tòng][cǎi,cài][cǎi,cài]

平仄:平平平仄仄

屐齿抛来久,风尘二十秋。
千峰欣共赏,三刹快相留。
西阁依云卧,龙泉尽□游。
净瓶窗外得,螺黛海中浮。
磐石龙馀尾,松门塔在眸。
狮鸣钟向口,象卧鼻垂头。
双牖东堂爽,层阶佛座幽。
数椽弥勒殿,万卷藏经楼。
日饮濯缨水,閒听唤妇鸠。
漱琼书可拓,符吐义当求。
试觅南泉道,桃花几误刘。
言寻祖越寺,蝶梦顿忘周。
群岳真堪锁,松坡果不侔。
轮囷扪太极,欹侧驻高邱。
有洞窈而曲,无梁阻且修。
振衣诗忆左,留迹地非缑。
饱饭招提别,迂途景物搜。
井深八角甃,亭敞四山收。
归路同谈虎,夕阳已下牛。
客灯聊共息,佛顶更为谋。
浴佛香花日,探奇鸾鹤俦。
天门穿石壁,滴水玩珠旒。
缘磴行如蚁,凌虚坐似舟。
西明石观旧,龙井水泉优。
路绝松能接,崖悬足惮投。
奚奴矜健捷,铤险迈猿猴。
尔辈殊堪羡,先生今且休。
此行真卓荦,来日应优游。
僧指香岩路,筇扶碧岭陬。
蕨芽同采采,麦浪渐悠悠。
烹茗石桥憩,倾壶枫树庥。
迟回行九曲,缥渺到三洲。
峰对关门似,尖多笔架犹。
炷香云篆袅,坡绣罽茵柔。
鹦鹉飞堪唤,钵盂黝若髹。
通明山透月,夹缝路登虬。
塔矗千寻壁,龙潜百丈湫。
方枰仙所奕,高阁佛之邮。
花雨台存矣,危岩魔炼不。
井连当陆羽,桥断割鸿沟。
奇绝雪庵塔,穹兮葛氏瓯。
虚中甘露贮,覆手玉丸抠。
水浅无盈涸,年多阅电沤。
荒碑如褉帖,残字露银钩。
文以唐宗敕,石于贞观锼。
何其平燹乱,乃尔重缁流。
金衲应非俗,铜牌或有由。
诛茅伊自始,揽胜此其尤。
后者谁乘鹤,吾侪岂学鸥。
短言聊纪实,挂漏待相酬。

查看原文

注释

【采采】犹言采了又采。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蕨】

蕨【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韻會》《正韻》居月切,音厥。《玉篇》菜也。《爾雅·釋草》蕨,虌。《郭註》初生無葉可食。《詩·召南》言采其蕨。《疏》周秦曰:蕨,齊魯曰鼈,俗云其初生似鼈脚,故名。《埤雅》蕨初生,狀如雀足之拳,又如人足之蹶,故名焉。

《爾雅·釋草》菱,蕨攗。《疏》蔆一名蕨攗,今水中芰,俗云菱角是也。

【芽】

芽【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加切,音衙。《說文》萌芽也。《禮·月令》是月也,安萌芽。《呂氏春秋》萌芽始震,凝寒不形。《關尹子·四符篇》核芽相生。

《博雅》始也。《參同契》隂陽之始,合黃芽。

《韻補》牛何切,音俄。《白居易·種桃歌》食桃種桃核,一年核生芽。去春已稀少,今春漸無多。

訛乎切,音吾。《揚雄·徐州箴》禍如丘山,本在萌芽。牧臣司徐,敢告僕夫。《唐韻古音》按《月令》《參同契》等書古音俱讀如吾,至《晉書》童謠,草木萌芽殺長沙,則轉爲今音矣。

【同】

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叶徒黃切,音唐。《。

【采】

采【酉集下】【釆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此宰切,音採。《說文》捋取也。《詩·周南》采采卷耳。《朱註》采采,非一采也。

擇也。《禮·昏義》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釋文》采,擇也。《疏》納采者,謂采擇之禮。《史記·秦始皇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班固·西都賦》奚斯魯頌,同見采於孔氏。

采色。《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史記·項羽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物采。《左傳·隱五年》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疏》取鳥獸之材以章明物色,采飾謂之爲物。《文六年》分之采物。《疏》采物,謂采章物也。

《魯語》天子大采朝日,少采夕月。《註》大采,袞職也。少采,黼衣也。

《左思·蜀都賦》符采彪炳。《註》符采,玉橫文也。

事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使獲燿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註》采,官也。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者也。

官也。《書·堯典》帝曰:疇咨若予采。《傳》采,事也。馬云:官也。《禮·明堂位》九采之國。《疏》各掌當州諸侯之事。

采地。《禮·禮運》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前漢·地理志》大夫韓武子食采於韓原。

飾也。《前漢·嚴助傳》樂失而淫,禮失而采。《註》如淳曰:采,飾也。師古曰:采者,文過其實。

墓地。《揚子·方言》冢,秦晉之閒謂之墳,或謂之采。《註》古者卿大夫有采地,死葬之,因名。

風采。《前漢·霍光金日磾傳》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左思·魏都賦》極風采之異觀。

《詩·秦風》蒹葭采采。《傳》采采,猶萋萋,盛也。

《詩·曹風》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傳》采采,衆多也。《朱註》采采,華飾也。《謝靈運·緩歌行》采采彤雲浮。

幣也。《史記·周本紀》召公奭贊采。《註》正義曰:采,幣也。

詩篇名。《禮·玉藻》趨以《采齊》,行以《肆夏》。

姓。《風俗通》漢度遼將軍采皓。

地名。《左傳·僖八年》晉里克帥師,敗狄于采桑。《註》平陽北屈縣西南有采桑津。

玉名。《司馬相如·上林賦》晁采、琬琰,和氏出焉。《註》晁采,玉名。

木名。《史記·秦始皇紀》堯舜采椽不刮。《註》索隱曰:采,木名。卽今之櫟木也。

草名。《博雅》采,䆃采也。

《韻會》《正韻》倉代切,音菜。臣食邑。《周禮·天官·八則註》公卿大夫采邑。音菜。《孟子·元士受地視子男註》所受采地之制。音菜。《前漢·食貨志註》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

與菜同。《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註》舍采,謂舞者皆持芬香之采。鄭康成曰:舍卽釋也,采讀爲菜。始入學,必舍菜,禮先師也。菜,蘋、蘩之屬。

《五音集韻》子苟切,音走。採取也。

相关诗句
挂漏待相酬 短言聊纪实 吾侪岂学鸥 后者谁乘鹤 揽胜此其尤 诛茅伊自始 铜牌或有由 金衲应非俗 乃尔重缁流 何其平燹乱 石于贞观锼 文以唐宗敕 残字露银钩 荒碑如褉帖 年多阅电沤 水浅无盈涸 覆手玉丸抠 虚中甘露贮 穹兮葛氏瓯 奇绝雪庵塔 桥断割鸿沟 井连当陆羽 危岩魔炼不 花雨台存矣 高阁佛之邮 方枰仙所奕 龙潜百丈湫 塔矗千寻壁 夹缝路登虬 通明山透月 钵盂黝若髹 鹦鹉飞堪唤 坡绣罽茵柔 炷香云篆袅 尖多笔架犹 峰对关门似 缥渺到三洲 迟回行九曲 倾壶枫树庥 烹茗石桥憩 麦浪渐悠悠 蕨芽同采采 筇扶碧岭陬 僧指香岩路 来日应优游 此行真卓荦 先生今且休 尔辈殊堪羡 铤险迈猿猴 奚奴矜健捷 崖悬足惮投 路绝松能接 龙井水泉优 西明石观旧 凌虚坐似舟 缘磴行如蚁 滴水玩珠旒 天门穿石壁 探奇鸾鹤俦 浴佛香花日 佛顶更为谋 客灯聊共息 夕阳已下牛 归路同谈虎 亭敞四山收 井深八角甃 迂途景物搜 饱饭招提别 留迹地非缑 振衣诗忆左 无梁阻且修 有洞窈而曲 欹侧驻高邱 轮囷扪太极 松坡果不侔 群岳真堪锁 蝶梦顿忘周 言寻祖越寺 桃花几误刘 试觅南泉道 符吐义当求 漱琼书可拓 閒听唤妇鸠 日饮濯缨水 万卷藏经楼 数椽弥勒殿 层阶佛座幽 双牖东堂爽 象卧鼻垂头 狮鸣钟向口 松门塔在眸 磐石龙馀尾 螺黛海中浮 净瓶窗外得 龙泉尽□游 西阁依云卧 三刹快相留 千峰欣共赏 风尘二十秋 屐齿抛来久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