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髦持锻锤

出自:金朝·蔡圭《感寓》

拼音:[jié,jiē][máo][chí][duàn][chuí]

平仄:平平平仄平

九官名世人,制作归一夔。
达乐不达礼,汉儒言足嗤。
古人寓意耳,结髦持锻锤
俗子未易识,绝艺聊相推。
坐令编简门,亦以专门奇。
堂堂张长史,楷妙世莫知。
谓予言不信,愿视郎官碑。

查看原文

注释

【锻锤】金属压力加工用的机器,由动力带动锤头锤打而产生压力。常见的有空气锤、蒸汽锤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结】

結【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韻會》吉屑切,音拮。《說文》締也。《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詩·檜風》我心蘊結兮。

《曹風》心如結兮。《疏》如物之裹結。《禮·曲禮》德車結旌。《註》結,謂收斂之也。《疏》結,纏其旒著於竿也。《前漢·五行志》衣有襘,帶有結。《註》結,締結之結也。

《博雅》曲也。

《玉篇》要也。

《集韻》胡計切,音系。《前漢·張釋之傳》跪而結之。《註》師古曰:結,讀曰係。

《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

《集韻》吉詣切,音計。《前漢·陸賈傳》尉佗魁結箕踞。《註》師古曰:結,讀曰髻。

【髦】

髦【亥集上】【髟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毛。《說文》髮也。《釋名》髦,冒也。覆冒頭頸也。《詩·鄘風》髧彼兩髦。《傳》髦者,髮至眉,子事父母之飾。《儀禮·旣夕》主人說髦。《註》兒生三月,翦髮爲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長大猶爲飾存之,謂之髦。所以順父母幼小之心。《左傳·昭九年》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小爾雅》弁髦,太古冠冠而敝者也。

《詩·小雅》烝我髦士。《傳》髦,俊也。《爾雅·釋言》髦,選也。《疏》毛中之長毫曰髦,士之俊選者也。

馬鬣。《儀禮·旣夕》馬不齊髦。《註》齊翦也。《禮·曲禮》乗髦馬。《疏》不鬄落鬃鬣。

《正字通》牛長髦者爲髦牛。《史記·西南夷傳》取其筰馬,僮,髦牛。

丘名。《釋名》前高曰髦丘,如馬舉頭垂髦也。

《揚子·方言》螳蜋謂之髦。

《集韻》迷浮切,音謀。《詩·小雅》如蠻如髦。《箋》髦,西夷別名。武王伐紂,八國從焉。《疏》牧誓曰: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彼髳此髦,音義同也。《釋文》髦,舊音毛。尋毛鄭之意,當與尚書同,音莫侯反。《集韻》本作。或作髳。

【持】

持【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音治。《說文》握也。《廣韻》執也。《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禮·射義》持弓矢審固。《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

把持也。《史記·酷吏傳》寧成爲任俠,持吏長短。

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註》不借,草履名。

《正韻》知切,音馳。義同。

叶如切,音除。《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锻】

鍛【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碫。《說文》小冶。从金段聲。《徐曰》椎之而已,不消,故曰小冶。《倉頡篇》椎也。《廣韻》打鐵。《增韻》冶金曰鍛。《書·費誓》鍛乃戈矛。《傳》鍛鍊戈矛也。《晉書·嵆康傳》康好鍛,每於柳樹下鍛,鍾會造之,康鍛如故。

《前漢·路溫舒傳》上奏畏卻,則鍛鍊而周內之。《註》精熟周悉,致之法中也。《後漢·韋彪傳》鍛鍊之吏,持心近薄。《註》鍛鍊,猶言成熟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猶工冶陶鑄鍛鍊,使之成熟也。

《儀禮·喪服》鍛而勿灰。《疏》冠用六升布,加以水濯,勿用灰而已。

《士喪禮·功布註》功布,鍛濯灰治之布也。

《馬融·長笛賦》靁叩鍛之岌峇兮。《註》叩鍛,岌峇,爲聲。倉頡篇曰:鍛,椎也。

與腶通。《左傳·哀十一年·腶脯釋文》腶,丁亂反。亦作鍛。《穀梁傳·莊二十四年》婦人之贄,棗栗鍛脩。《註》鍛,丁亂反。脯也。鍛而加薑桂曰脩。

《詩·大雅》取厲取鍛。《傳》鍛,石也。《箋》鍛厲斧斤之石。《釋文》鍛本又作碫,丁亂反。《說文》云碫,厲石。

矢名。《前漢·衡山王傳》作輣車鍛矢。

【锤】

錘【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直垂切《集韻》重垂切《正韻》直追切,音鬌。《說文》八銖也。《淮南子·詮言訓》雖割國之鍿錘以事人。《註》六兩曰鍿,倍鍿曰錘。◎按此與說文解異。

《玉篇》稱錘也。《博雅》權謂之錘,其形垂也。《韻會》或作鎚。

《博雅》重也。《揚子·方言》重也。東齊之閒曰錪,宋魯曰錘。《註》錘,直垂反。

與垂同。《揚子·太經》錘以玉鐶。

人名。《前漢·郊祀志》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註》二人皆方士。錘,直垂反。

縣名。《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錘侯呂通。《索隱註》縣名。屬東萊。

《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縋。稱錘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註》以爲稱錘以起量。《釋文》錘,直僞反。劉讀直危反。

《集韻》竹恚切,音諈。義同。一曰側意。

《集韻》《韻會》《正韻》之瑞切,音惴。鍛器。《莊子·大宗師》在爐錘之閒耳。《註》爐,烹物之具。錘,成物之具。

《集韻》《正韻》主蘂切,音捶。

《韻會》息委切,音髓。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