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阙竖空上

出自:魏晋·杨羲《九华安妃见降口授作诗》

拼音:[yún][quē,què][shù][kōng,kòng,kǒng][shàng,shǎng]

平仄:平平仄平仄

云阙竖空上,琼台耸郁罗。
紫宫乘绿景,灵观蔼嵯峨。
琅轩朱房内,上德焕绛霞。
俯漱云瓶津,仰掇碧柰花。
濯足玉女池,鼓枻牵牛河。
遂策景云驾,落龙辔玄阿。
振衣尘滓际,褰裳步浊波。
愿为山泽结,刚柔顺以和。
相携双清内,上真道不邪。
紫微会良谋,唱纳享福多。

查看原文

注释

【云阙】1.宫阙。因其高大﹐故称。 2.借指朝廷。 3.为云雾掩映的宫阙。指月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阙】

闕【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袪月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月切,。《說文》門觀也。《徐曰》中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玉篇》象魏闕也。《廣韻》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正韻》宮門雙闕也。《韻會》爲二臺于門外,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縣法謂之象魏。象,治象也。魏者,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觀之,因爲之觀,兩觀雙植,中不爲門。

宮門、寢門、冢門皆曰闕。《古今注》闕,觀也。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人臣將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詩·鄭風》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傳》乗城而見闕。《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註》闕,象魏也。《史記·高祖紀》立東闕、北闕。

《秦本紀》築冀闕。《註》劉伯莊云:冀猶記事,闕卽象魏也。

《廣韻》失也,過也。

《集韻》乏也,空也。

《增韻》不恭也。

《玉篇》少也。《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

《廣韻》不供也。《左傳·襄四年》敞邑褊小,闕而爲罪。《註》闕,不供也。

《增韻》虛也。《禮·禮運》三五而闕。《註》一盈一闕,屈伸之義也。

《增韻》游車補闕者曰遊闕。《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註》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率游闕四十乗。《註》游車,補闕者。

不合也。《前漢·王莽傳》歸師勿遏,圍城謂之闕。《註》此兵法之言也。闕,不合也。

毀也。《禮·曾子問》入自闕。《註》闕,謂毀宗也。

《正韻》闕翟后服刻繒爲衣,不畫也。《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註》闕狄,畫羽飾。展衣,白衣也。《詩·衞風·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傳》褕翟,闕翟,羽飾衣也。

劒名。《荀子·性惡篇》闔閭之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國名。《左傳·昭十五年》闕鞏之甲。《註》闕鞏國所出鎧。

獸名。《爾雅·釋獸》闕洩多狃。《疏》闕泄,獸名。其脚多狃。狃,指也。

山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遺屯騎於闕,北極之山也。

塞名。《戰國策》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註》闕,塞名也。

《史記·周本紀》西周恐,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註》括地志云:在洛州南十九里。

《廣韻》姓也。出下邳。漢有荆州刺史闕羽三。

《正韻》亦作屈。

《正韻》其月切,音橜。《左傳·隱元年》潁考叔曰:若闕地及泉。

《襄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牀焉。《吳語》闕爲石郭,陂漢以象帝舜。《註》闕,穿也。《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註》穿地至泉曰闕。

《韻補》叶音檜。《程曉·贈傅詩》元服初加,萬福咸會。赫赫應門,嚴嚴朱闕。

叶音乞。《班固·北征頌》雷震九原,電曜高闕。金光鏡野,武旗冒日。

叶音卻。《鄭虔季·贈陸雲詩》閶闔,南端啟籥。庶明以庸,帝聽式闕。

【竖】

豎【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臣庾切《集韻》《韻會》上主切,音裋。《說文》豎立也。《徐曰》豆器,故爲豎立。《後漢·靈帝紀》槐樹自拔倒豎。《魏志·鍾繇傳》起偃爲豎。

《韻會》貞也。《字彙》直也。

《廣韻》童僕之未冠者。《列子·說符篇》鄰人亡羊,請楊子之豎追之。《宋書·周朗傳》婢豎無定科。

內廷之小臣也。《周禮·天官》內豎掌內外之通令,凡小事。《註》豎,未冠者之官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左右小吏。

凡鄙者皆曰豎。《史記·留侯世家》豎儒幾敗乃公事。《晉書·阮籍傳》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姓。《左傳·昭十六年》鄭大夫豎柎。

《韻會》通作裋。《史記·秦始皇紀》寒者利裋褐。《註》一作短,一作豎。謂褐衣豎裁爲勞役之衣,短而且狹,故謂之短褐,亦曰豎褐。《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註》僮豎之褐,亦短褐也。《集韻》或作。

《正韻》《字彙補》。俗作竪,非。

【空】

空【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

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

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

太空,天也。

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

《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空桑之水出焉。《括地志》徵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竇,在曲阜縣南二十里女陵山。《魏土地記》代城東北九十里有空侯城。

官名。《書·舜典》伯禹作司空。

《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

拜名。《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三曰空首。《疏》先以兩手拱地,乃頭至手,是爲空首也。

樂器名。《風俗通》箜篌,一名坎侯。或曰空侯,取其空中。《楚辭註》空桑,瑟名。

獄名。《禮·記疏》囹圄,魏曰司空。

姓。《廣韻》漢複姓有空桐空相二氏。

《集韻》《韻會》苦動切《正韻》康董切,音孔。穴也,竅也,竉也。通作孔。《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眡其鑽空。《史記·五帝紀》瞍使舜穿井,爲匿空旁出。《大宛傳》張騫鑿空。《註》西域本無道路,今鑿孔而通之也。《韓非子·喩世篇》空竅者,神明之戸牖也。《韻會小補》秦人呼土窟爲土空。

《集韻》《韻會》《正韻》苦貢切,音控。窮也。《詩·小雅》不宜空我師。《註》不宜使小人困窮民也。

缺也。《揚子·法言》酒誥之篇俄空焉。

虛也。《論語》回也其庶乎,屢空。《註》空猶虛中也。

叶枯江切。《徐幹·思室詩》良會無有期,中心摧且傷。不聊憂飧食,嗛嗛常饑空。

叶枯良切。《詩·小雅》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