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备乐府什

出自:元代·瞿佑《杨柳青谣四首 其四》

拼音:[liáo][bèi][lè,yuè,yào,lào][fǔ][shí,shén]

平仄:平仄仄仄平

乔林蔽日高,古树停云密。
为作短歌行,聊备乐府什

查看原文

注释

【备乐】指具备文德﹑尽善尽美的音乐。
【乐府】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宋郭茂倩搜辑汉魏以迄唐﹑五代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乐府(yuè-) : 1.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官署。始建于秦。汉武帝时规模扩大,除掌宫廷音乐外,兼采集民间音乐。 2.诗体名。本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世将魏晋至唐代可入乐的诗歌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所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为乐府。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可以歌唱,有时也称乐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聊】

聊【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膫。《說文》耳鳴也。

《韻會》語助。《詩·唐風》椒聊之實。《傳》椒聊,椒也。《疏》聊,語助也。

《博雅》聊,苟且也。《詩·衞風》孌彼諸姬,聊與之謀。《傳》聊,願也。《箋》聊,且略之辭。《晉書·阮籍傳》聊復爾耳。

賴也。《前漢·張耳陳餘傳》使天下父子不相聊。《揚子·方言》此其計畫,無所聊賴。

《左思·吳都賦》相與聊浪乎昧莫之坰。《註》聊浪,放曠貌。

地名。《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註》聊攝,齊西界也,平原聊城縣東北有攝城。《史記·韓王信盧綰傳》破豨將張春於聊城。

姓。《風俗通》聊倉。爲漢侍中。

《集韻》力求切,音騮。木名。引爾雅朻者聊。◎按爾雅釋木音義,聊音寮,無騮音,未審集韻何據。

《楚辭·九歎》耳聊啾而戃慌。《註》聊啾,耳鳴。聊音留。

阿蘭聊,西域國名。《後漢·西域傳》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

與騮同。《前漢·地理志》華聊,綠耳之乗。

《集韻》力弔切,音嫽。木名。《說文》本作。

【备】

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平祕切,音避。成也。《周禮·春官·樂師》凡樂成則告備。

咸也,副也。《書·周官》官不必備惟其人。

先具以待用也。《書·說命》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左傳·僖五年》凡分至啓閉,必書雲物,爲備故也。

足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廣大悉備。

《禮·祭統》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

盡也。《禮·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農事備收。

長兵曰備。《左傳·昭二十一年》用少莫如齊致死,齊致死莫如去備。

搔也。《周禮·秋官》冥氏若得其獸,則獻其皮革齒須備。《註》須直謂頤下須,備謂搔也。搔音爪。

姓。

叶蒲必切,音弼。《詩·小雅》禮儀旣備,鐘鼓旣戒。戒音吉。

【乐】

樂【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

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樂。

《集韻》力照切《正韻》力召切,音療。《詩·陳風》可以樂飢。毛音洛,鄭音療。

《集韻》《韻會》《正韻》魚敎切。《論語》仁者樂山。

益者三樂。

《韻補》盧谷切,音祿。《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班固·東都賦》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

《唐韻》魯刀切,音勞。《廣韻》伯樂相馬。一作博勞。

【府】

府【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說文》文書藏也。《周禮·天官》府六人。《註》治藏,史掌書者。《又》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註》治藏,藏文書,若今起文書草也。

《玉篇》府,聚也。藏,貨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穀爲六府。《禮·曲禮》在府言府,在庫言庫。《註》府謂寶藏財賄之處也。

掌財幣之官皆曰府。《周禮·天官》大府,玉府,內府,外府。

《地官》泉府。

《春官》天府。《前漢·食貨志》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註》皆掌財幣之官,故云九府。

《百官公卿表》少府掌山海地澤之稅,以給共養。

《廣韻》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前漢·趙禹傳》文深不可居大府。《蜀志·諸葛亮傳》開府治事。

《韻會》唐制,爲大州曰府。《唐書·地理志》州府三百五十八。

《韻會》州名。漢屬太原,魏置嵐州,後唐立府州。《前漢·禮樂志》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

姓。《風俗通》漢有司徒掾府悝。

與腑通。《周禮·天官·疾醫疏》六府,胃小腸大腸膀胱膽三焦,以其受盛,故謂之爲府。

《春官·天府疏》在人身中,飮食所聚,謂之六府。

與俯通。《列子·周穆王篇》王府而視之。

【什】

什【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韻會》是執切,音十。十人爲什。

古者師行,二五爲什。凡食器之類必共之,故曰什物什器。《史記·五帝紀註》什物謂常用者,其數非一,故云什。

篇什。《朱子曰》詩雅頌無諸國之別,故十篇爲一卷,猶軍法十人爲什也。《五經通義》國風多寡不等,不稱什。雅頌十篇爲聮,惟魚藻,蕩及閔予小子,雖無過乎什,亦稱什,舉成數耳。若不及者,如駉頌四篇,頌五篇,皆不稱什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