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返珠江棹

出自:清代·封大受《铁冶亭师惠示涉江集敬书一律》

拼音:[zhà][fǎn][zhū][jiāng][zhào,zhuō]

平仄:仄仄平平平

乍返珠江棹,新排诗卷成。
江山写清晓,珠玉发光晶。
句为思亲苦,愁从忆弟生。
蓼莪真欲废,掩泪对孤檠。

查看原文

注释

【珠江】中国南方大河。旧称“粤江”。原指广州到虎门的河段,现为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总称。三江汇流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后流入南海。西江为干流,长2210千米。珠江水系流域面积4526万平方千米。水量丰富,在中国河流中居第二位。含沙量小,富水能资源。航运价值仅次于长江,为联结两广的内河航运干线。
【江棹】指江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乍】

乍【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鉏駕切《集韻》《正韻》助駕切,槎去聲。《增韻》暫也,初也,忽也,猝也,甫然也。《孟子》今人乍見孺子。

《荀悅·雜言》一俯一仰,乍進乍退。

《集韻》《類篇》卽各切。同作。三代鼎文款識,作皆書爲乍。

【返】

返【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甫遠切《集韻》《韻會》府遠切,音反。《說文》還也。《玉篇》復也。《前漢·董仲舒傳》返之于天。《註》謂還歸之也。

《伍被傳》往者不返。《註》言不復來也。

叶補臠切,音扁。《秦嘉詩》遣車迎子還,空去復空返。憂來如循環,匪席不可卷。

叶孚絢切,翻去聲。《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逾延。望䆗窱以徑庭,眇不知其所返。延讀去聲。《韻會》通作反。

【珠】

珠【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章俱切《集韻》鍾輸切《正韻》專于切,珠曁魚。《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

《博物志》江珠,琥珀別名。

《正字通》山海經濫水注:漢水多之魚,狀如覆銚,是生珠玉數,歷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澤出靑珠。左思云:靑珠黃環,西國琅玕碧珠,皆寶石名之以珠者也。

地名。《前漢·武帝紀》珠厓儋耳。《註》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邊出眞珠,故曰珠崖。《穆天子傳》天子舍于珠澤。《註》珠澤在越巂。《水經注》若水旁有光珠穴。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視玉珠樹。《註》論衡云:珠樹似珠,非眞珠也。

連珠,文家篇名。《傅序》連珠興於漢章帝之世,班固,賈逵,傅毅三子受詔作之,不指說事情,假喻達旨,合古詩勸興之義,欲使歷歷如貫珠,易睹而可悅也。《沈約·註連珠表》竊尋連珠之作,始於子雲,謂辭句連續,互相發明,若珠之結排也。

《韻補》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偸,東行盜珠。

【江】

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名江魚爲公魚。

【棹】

棹【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同櫂。《謝靈運·登臨海嶠詩》鶩棹逐驚流。

《類篇》直角切。《正字通》倚卓也。《楊億·談苑》咸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

木名。《南方草木狀》棹樹榦葉俱似椿,以其葉鬻汁漬果,呼爲棹汁。若以棹汁雜彘肉食者,爲雷震。出高涼郡。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