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婷更貌苏蕙子

出自:清代·汪仲鈖《刘松年苏蕙织锦图》

拼音:[pīng][tíng][gēng,gèng][mào][sū,sù][huì][zǐ]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绍熙画手仕女最神妙,宫蚕出塞流传多。
娉婷更貌苏蕙子,画谱纵轶应非讹。
中闰䆗窱启凉月,有人无语纤裳拖。
襄阳不入五更梦,鸳机轧轧无停梭。
桐飘露井蛩绕砌,夜明帘外低秋河。
张萱之三周昉一,御玩要不夸宣和。
江南佳本题句满,记曾摘录烦东坡。
暗门此卷偶尔得,剧于十五之女三摩娑。
当时伊人抱孤影,阳台暮雨愁如何。
流黄宛转织恨字,八百四十历历明星罗。
文成自谓世莫解,巧压四角盘中歌。
岂知桃村有美性痴绝,回环络绎工清哦。
鱼笺亦似写新怨,墨痕黯淡如曹娥。
我题此画重叹薄命妾,几人悔过逢连波。

查看原文

注释

【娉婷】女子容貌姿态娇好的样子:娉婷扬袖舞,阿那曲身轻。也指美女:赤节引娉婷。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娉】

娉【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匹正切,同聘。《說文》娉,問也。聘,訪也。雖女耳分部,義通。

《正韻》彼耕切,音浜。娉婷,美貌。

【婷】

婷【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集韻》同娗。娉婷,美好貌。《杜甫詩》不嫁惜娉婷。《無已詩》當年不嫁惜娉婷,傳粉施朱學後生。不惜捲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

【更】

更【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玉篇》㪅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㪅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貌】

貌【酉集中】【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說文》皃,頌儀也。从人,白面,象人面形。籀文从豹,省作貌。《書•洪範》五事,一曰貌。《疏》貌是容儀,舉身之大名也。

《禮•郊特牲》委貌,周道也。《註》或謂委貌爲冠。《後漢•輿服志》委貌以皁絹爲之。

《史記•游俠傳贊》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旣乎。《註》榮名飾表稱譽無極也。

姓。《正字通》《戰國策》:齊有貌辨。

《五音集韻》莫角切,音瞀。《正韻》描畫人物類其狀曰貌。《唐書•后妃傳》命工貌妃於別殿。

與邈同。遠也。《韓愈•月蝕詩》完完上天東。《考異》完完,諸本作貌貌。《集韻》或作䫉。

【苏】

蘇【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素姑切《集韻》《正韻》孫租切,音酥。《說文》桂荏也。《本草》紫蘇。《註》蘇,从穌,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之蘇。蘇乃荏類,而味辛如桂,故《爾雅》謂之桂荏。

《揚子·方言》蘇,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閒曰蘇。

木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傳》扶蘇,扶胥,小木也。

流蘇。《西京雜記》昭陽殿壁帶往往爲黃金釭,皆銜五色流蘇。《司馬相如·上林賦》《註》蘇,析羽也。

息也。《書·仲虺之誥》后來其蘇。

死更生。《戰國策》勃然乃蘇。

取也。《屈原·離騷》蘇糞壤以充幃兮。《綱目集覽》取草曰蘇。

《韻會》蘇蘇,氣索貌。《易·震卦》震蘇蘇。《註》恐懼不安之貌。《王註》躁動貌。

臺名。《吳語》高高下下,以罷民于姑蘇。《註》姑蘇,臺也。

亭名。《後漢·郡國志》襄國有蘇人亭。

國名。《魏志·東夷傳》諸國各有別色,名之爲蘇塗。

姓。《書·立政》司,封蘇國。

《集韻》山於切,音疋。詩扶蘇之蘇,徐邈讀疋。

《字彙補》蘇故切,音傃。《荀子·議兵篇》蘇刃者死。《註》蘇讀作傃,謂相向格鬭者。

【蕙】

蕙【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正韻》胡桂切,音惠。《玉篇》香草,生下濕地。《爾雅翼》一榦一花而香有餘者蘭,一榦數花而香不足者蕙。《南方草木狀》蕙一名薰草。《屈原·離騷》予旣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韻會》通惠。《揚雄·甘泉賦》發蘭惠與穹藭。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