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镫闪虚牖

出自:清代·杨炳春《读梅宛陵诗和本集永叔进道堂夜话诗韵》

拼音:[yī][dèng][shǎn][xū][yǒu]

平仄:平仄仄平仄

凉云抱雨颓,候虫啼秋急。
一镫闪虚牖,窸窣精魂入。
敛心与酬对,拟追微渺及。
视肤略无奇,觑髓行难十。
羊肠郁百盘,盘盘平野立。
何尝空虚为,端由豪横戢。
镕韩英斯存,煦孟寒不袭。
当其戛戛难,有似硁硁执。
豁然得悬解,活古一呼吸。
于公本自然,传后憎僻涩。
不博浅学欢,要取真宰泣。
嗟予素疏陋,奥旨未全挹。
誓终索渊珠,苦意鞭潜蛰。

查看原文

字义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镫】

鐙【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都滕切《集韻》《韻會》都騰切,音登。《說文》錠也。《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楚辭·招魂》華鐙錯些。《劉公幹·贈五官中郞將詩》明鐙熺炎光。

山名。《山海經》鼓鐙之山。

與登同。《儀禮·公食大夫禮》實于鐙。《註》瓦豆謂之鐙。《疏》詩:于豆于登。毛傳:木曰豆,瓦曰登。《後漢·禮儀志》瓦鐙一,彤矢四。

《廣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音嶝。《廣韻》鞍鐙。《集韻》馬鞁具。《正字通》馬鞍兩旁,足所踏也。《韓致堯詩》和裙穿玉鐙。

《韻會》豆下跗。《禮·祭統》執鐙。《註》鐙,豆下跗也。《釋文》鐙,音登。

丁鄧反。

【闪】

閃【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㴸。《說文》闚頭門中也。从人,在門中。會意。《廣韻》出門貌。

《增韻》嚲避也。《禮·禮運·龍以爲畜故魚鮪不淰註》淰之言閃也。《釋文》閃,失冉反。

暫見也。《木華·海賦》蝄像暫曉而閃屍。《註》音式染反,閃屍,暫見貌。

《正字通》動貌。古詩:寒鴉閃閃前山去。杜甫詩:閃閃浪花翻。俗作㴸。

姓。明永樂中,永州判閃靄。

傾佞貌。《後漢·趙壹傳》榮納由於閃楡,孰知辨其蚩姸。《註》閃楡,傾佞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贍切,音掞。

《集韻》式劒切,音。

子豔切,音同。

【虚】

虛【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噓。空虛也。

《易·繫辭傳》周流六虛。《註》六虛,六位也。《疏》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

《大戴禮》虛土之人大。《註》虛,縱也。

孤虛。《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

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

姓。《通志·氏族略》虛氏。見《姓苑》。

虛無,山名。《顏氏家訓》柏人城東有一孤山,或呼爲虛無山。

《廣韻》去魚切,音祛。《說文》大丘也。《集韻》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

地名。《春秋·桓十二年》會宋公于虛。《註》宋地。

水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虛水。

次也。《晉語》實沉之虛,晉人是居。

《韻補》喜語切,音許。《毛詩》升彼虛矣,以望楚矣。

叶虛王切。《道藏歌》提攜高上賔,反吾素靈房。道場靈沫內,高歌登大虛。《干祿字書》通作虚。

【牖】

牖【巳集中】【片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與久切《集韻》《韻會》以九切,音酉。《說文》穿壁以木爲交䆫也。从片戸甫。譚長以爲甫上日也。非戸也。牖所以見日。《廣韻》向也。《易·坎卦》納約自牖。《詩·召南》宗室牖下。

《詩·大雅》天之牖民。《傳》牖,道也。《疏》牖與誘通故以爲導也。

地名。《史記·陳平世家》陽武戸牖鄕人也。

與羑通。《前漢·景十三王傳》文王拘于牖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