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性耽禅悦惯

出自:清代·管筠《题绣君女史百花卷子》

拼音:[zhī,zhì][wǒ][xìng][dān][chán,shàn][yuè][guàn]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云裳月佩各清华,斑管凝香绚彩霞。
知我性耽禅悦惯,毫端多写妙莲花。

查看原文

注释

【知我】1.深切了解我。 2.器重我。
【耽禅】耽味禅悦。亦谓潜心学佛。
【禅悦】佛教语。谓入于禅定,使心神怡悦。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性】

性【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正切,音姓。《中庸》天命之謂性。《註》性是賦命自然。《孝經·說曰》性者,生之質也。若木性則仁,金性則義,火性則禮,水性則知,土性則信。

《通論》性者,生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讀生爲性。《賈疏》性亦訓生,義旣不殊,故後鄭不破之也。

《貉隸註》不生乳。劉音色敬切。

無爲而安行,曰性之。《孟子》堯舜性之也。

姓。

《集韻》新佞切,音胜。心悸也。《淳曰》性字从生从心,是人生來具是理于心方名曰性。

【耽】

耽【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酖。《說文》耳大垂也。《淮南子·地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方。《註》耽耳,耳垂在肩上。

《玉篇》樂也。《書·無逸》惟耽樂之從。《傳》過樂謂之耽。《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傳》耽,樂也。

《廣韻》虎視。《易·頤卦》虎視耽耽。《註》虎視耽耽,威而不猛,不惡而嚴。《前漢·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註》師古曰:耽耽,威視之貌。

《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視近而志遠。

《張衡·西京賦》大厦耽耽。《註》耽,音丹。耽耽,深邃之貌。

都感切,音黕。亦虎視。

徒感切,音禫。徐視也。

【禅】

禪【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時戰切,音繕。封禪。《韻會》築土曰封,除地曰禪。古者天子巡守,至於四岳,則封泰山而祭天,禪小山而祭山川。舜典,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是也。齊桓公欲封泰山,管仲設辭拒之,謂非有符瑞,不可封禪。至秦始皇惑於神仙之說,欲禱祠以求長生,遂以封禪爲異典。項氏曰:除地爲墠,後改曰禪,神之矣。

代也。禪讓,傳與也。《孟子》唐虞禪。一作嬗。《前漢·律歷志》堯嬗以天下。《師古往》嬗,古禪讓字也。

通作擅。《荀子·正論篇》堯舜擅遜。《註》與禪同。

作儃。《揚子·法言》允哲堯儃舜之重。《註》同禪。

漢書禪多作䄠。詳䄠字註。

《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蟬。靜也。浮圖家有禪說。《傳燈錄》禪有五,外道禪,凡夫禪,小乗禪,大乗禪,最上乗禪。《杜甫詩》虛空不離禪。

【悦】

悅【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弋雪切《集韻》《韻會》欲雪切,音閱。《爾雅·釋詁》樂也。

服也。《韻會》喜也。

姓。《後燕錄》有悅綰。

或作說。《易·益卦》民說無疆。《兌卦》說以先民。《論語》不亦說乎。《毛氏曰》古與論說字通用。後人作悅字。以別之。亦作兌。《禮·學記》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

【惯】

慣【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患切,音丱。習也。

通作貫。《詩·魏風》三歲貫女。本作摜。从手貫聲。今文作慣。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