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须分

出自:清代·鲍之芬《消寒十咏 踏莎行 其二 补裘》

拼音:[jīng][wěi][xū][fēn,fèn]

平仄:平仄平平

夏日常抛,冬时更恋。
炎凉颠倒殊纨扇。
年年熨贴绽重缝,春晖肠断馀衣线。
经纬须分,元黄自辨。
绨袍故好何心羡。
黑貂虽敞志犹存,牛衣未必长贫贱。

查看原文

注释

【经纬】1.经度与纬度的合称:经纬度。 2.称织物上的直线和横线:经纬线编织匀密。 3.规范;准则:礼乃天地之经纬也。 4.治理管理国家:经纬其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经】

經【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涇。《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

《易·頤卦》拂經於丘。《註》經猶義也。

《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註》經者,道之常。

《詩·大雅》經之營之。《傳》經,度之也。

《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註》經,謂爲之里。《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禮·月令》毋失經紀。《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晉語》雉經於新城廟。《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廣韻》古定切,音徑。經緯也。

織也。

《離騷·王逸註》經,徑也。《釋名》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韻補》叶居良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情音翔。《五經文字》作者,訛。

【纬】

緯【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于貴切《正韻》于位切,》江上有家貧緯蕭而食者。《音義》緯,織也。

《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周禮·春官·大宗伯日月星辰註》星謂五緯。《疏》五緯,卽五星。言緯者,二十八宿隨天左轉爲經,五星右旋爲緯。

圖緯。《司馬貞·三皇本紀》圖緯所載。

《集韻》羽鬼切,音偉。《博雅》束也。《夏小正》農緯厥耒。

《韻補》叶呼韋切。《劉向·九歎》慶忌囚于阱室兮,陳不占戰而赴圍。破伯牙之號鐘兮,挾人箏而彈緯。

【须】

須【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需。《說文》面毛也。《易·賁卦》賁其須。《註》須之爲物上附者也。《疏》須上附于面。《釋名》頤下曰須。須,秀也。別作䰅。俗作鬚。

待也。《易·歸妹》歸妹以須。《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與,待也。

資也,用也。與需通。《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云須屬也。

斯須,猶須臾也。《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遲緩也。《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須女,星名。《史記·天官書·婺女註》正義曰:須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者。

國名。《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公羊傳》作須朐。《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註》密須氏,姞姓之國。今安定隂密縣是也。

邑名。《詩·邶風》思須與漕。《傳》須、漕,衞邑。

《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菜名。《爾雅·釋草》須薞無。《疏》詩谷風,采葑采菲。傳,葑須也。先儒以須葑蓯當之。孫炎云:須,一名葑蓯。

草名。《爾雅·釋草》臺,夫須。《疏》臺,一名夫須。莎草也。

鳥名。《爾雅·釋鳥》鷉,須鸁。《疏》鷉,一名須鸁。

兵器。《䆁名》須盾,本出於蜀。須,所持也。

《揚子·方言》須,捷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姓。《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左思·吳都賦》旗魚須。《註》以魚須爲旗之竿也。

《集韻》逋還切,音斑。班也。《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釋文》崔云:用文竹及魚班也。隱義云:以魚須飾文竹之邊。須音班。

叶心秋切,音修。《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註》須,求也。《說文徐註》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借爲所須之須。俗書从水,非。毛氏曰:須與湏別。湏,火外切。爛也。

【分】

分【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

《增韻》裂也,判也。

《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

《玉篇》隔也。

《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

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註》猶紛紛。

《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

《唐韻》扶問切《集韻》《韻會》符問切,汾去聲。名分也。《禮·禮運》禮達而分定。

均也,分劑也。《禮·曲禮》分毋求多。

分位也。《漢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集韻》方問切,紛去聲。均也。《左傳·僖元年》救患分災。

《正韻》府吻切,音粉。《爾雅·釋器》律謂之分。《註》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氣。

《韻補》叶膚容切,音丰。《曹植·七啓》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

叶膚眠切,音近徧。《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隊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災字原刻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