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铫为镈待陶镕

出自:清代·范轼《大冶铁山歌》

拼音:[wéi,wèi][diào,tiáo,yáo][wéi,wèi][bó][dài,dāi][táo][róng]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铁山三千六百九,崭岩藏金自古有。
夜光睒䁡流萤飞,昼景掀腾老蛟走。
镠鎏鉼钣各异名,千年黝色长峥嵘。
当其顽矿閟精气,斗牛上区居民惊。
周官职重北人掌,凫氏氏纷徒党。
三品定制划龙龟,九鼎穷奸駴魍魉。
黄金为上白金中,尔铁亦得齐银铜。
牛腹盐官杂汉谶,火罗貘粪开唐蒙。
唐坑宋监留遗迹,都局元家罢工役。
占城不献西天烽,高昌那致青鍮石。
衡岳蜿蜒插天半,天半宝光插云汉。
势若万马奔平川,一线悬崖忽中断。
大峰小峰争错落,冶城四面疑铲削。
江流东去水铮鏦,云开遥见武昌郭。
传闻此地富珍储,英英云气时呵嘘。
一自当年禁掘斸,山灵守护缄丹书。
地不爱宝汁流浦,铁花铁树露三五。
苗旺初惊凫雁翔,茫寒微讶虹霓吐。
四夷宾服新政平,千夫锤凿声丁丁。
不待拣沙游丽水,居然插剑望丰城。
大府殷勤费讨讲,山民焉敢持鹬蚌。
矿师远致碧眼胡,火轮近试黄石港。
十里五里官符催,千觔万觔载铁回。
大别山头架炉韛,朝朝暮声如雷。
鬼斧神工世罕见,要使精金成百炼。
为铫为镈待陶镕,讵祇商民称利便。
噫吁嘻,采金铸币始庄山,无金铁亦纾时艰。
安得聚将九州一大错,点成金银台阙,磊落常跻攀。

查看原文

注释

【陶镕】1.亦作"陶熔"。 2.陶铸熔炼。比喻培育﹑造就。 3.熔化﹐融合。 4.比喻浸润﹐影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铫】

銚【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以招切《集韻》《韻會》餘招切,音遙。《說文》溫器也。《廣韻》燒器。《正字通》今釜之小而有柄有流者亦曰銚。

《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或謂之銚銳。

《說文》一曰田器。

姓。《後漢·銚期傳》銚期,字須况,潁川郟人。

國名。《前漢·禮樂志》銚四會員十二人,齊四會員十九人。《註》銚,國名。音姚。

《馬融·長笛賦》剺櫟銚㦎,晢龍之慧也。《註》皆分別節制之貌。

《集韻》千遙切,音。臿也。《詩·周頌·庤乃錢鎛疏》世本云:垂作銚。宋仲子註云:銚,刈也。然則銚刈物之器也。《釋文》銚,七遙反。《莊子·外物篇》銚鎒于是乎始修。《註》銚,七遙反。削也。能有所穿削也。

他堯反。

《廣韻》吐彫切《集韻》他彫切,音祧。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音調。燒器。《集韻》或作鑃鑵。

《集韻》他弔切,音糶。義同。

弋笑切,音燿。與芅,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註》今羊桃也。或曰鬼桃。葉似桃,華白,子如小麥,亦似桃。○按釋文銚,音姚,與集韻音異。

《集韻》田聊切,音迢。長矛也。《呂氏春秋》長銚利兵。

【镈】

鎛【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音博。《說文》鎛,鱗也。鐘上橫木上金華也。从金尃聲。《徐曰》鐘筍上飾。《玉篇》鎛,鱗獸,似人,懸鐘橫木也。

《正韻》大鐘。《周禮·春官》鎛師掌金奏之鼓。《左傳·襄十一年》及其鎛磬。《周語》伶州鳩對周景王曰:細鈞有鐘無鎛,昭其大也。大鈞有鎛無鐘,甚大無鎛,鳴其細也。大昭小鳴,龢之道也。《註》韋昭曰:細,細聲,爲角徵羽也。鈞,調也。鐘,大鐘。鎛,小鐘也,昭,明也。有鐘無鎛,爲兩細不相和,故以鐘爲節。明其大者,以大平細也。大謂宮商也。爲兩大不相和,故去鐘用鎛,以小平大也。甚大,謂同尚大聲,故又去鎛。獨鳴其細,細謂絲竹革木也。大聲昭,小聲鳴,龢平之道也。《正字通》按:鎛小於鐘,韋註甚明,而周禮儀禮註,鄭康成皆云,鎛,如鍾而大,與國語不合。

《說文》一曰田器。《詩·周頌》庤乃錢鎛。《傳》鎛,鎒也。《釋文》鎛,音博。《釋名》鎛,鋤類也。

《淮南子·俶眞訓》華藻鎛鮮。《註》鎛,今之金尊鮮明好也。

【待】

待【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殆。《說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增韻》遇也。《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

備禦也。《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

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

叶時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

叶徒帝切,音兌。《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

叶杜兮切,音啼。《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爲期。《朱註》待,徒奇反。

【陶】

陶【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桃。《爾雅·釋丘》再成爲陶丘。《疏》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書·禹貢》東出于陶丘北。《釋名》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竈然也。《說文》陶丘,在濟隂。《戰國策》秦客卿造謂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註》今定陶縣。《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定陶縣。《史記·越世家》范蠡止於陶。《註》徐廣曰:今定陶。正義曰:括地志云:陶山在濟州平隂縣東三十五里,止此山之陽也。

《說文》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爲陶唐氏。《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縣名。《漢書·地理志》魏郡館陶縣,雲中郡陶林縣,定襄郡安陶縣,雁門郡陶縣。

《玉篇》陶甄。《廣韻》尸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汲冢周書》神農作瓦器。《詩·大雅》陶復陶穴。

陶正,官名。《左傳·襄二十五年》昔虞閼父爲周陶正。

《書·五子之歌》鬰陶乎予心。《傳》鬰陶,言哀思也。

《爾雅·釋詁》鬰陶,繇喜也。《禮·檀弓》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註》陶,鬰陶也。《疏》鬰陶者,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

《揚子·方言》陶,養也。秦或曰陶。

《後漢·杜篤傳》粳稻陶遂。《註》韓詩曰:陶,暢也。

《廣韻》正也,化也。

《揚雄·解嘲》後陶塗。《註》北方國名,出馬,因以爲名。

蒲陶,果名。《史記·大宛傳》有蒲陶酒。《司馬相如·上林賦》櫻桃蒲陶。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廣韻》陶唐之後,今出丹陽。

《玉篇》亦作匋。《篇海》亦作陶。

《荀子·榮辱篇》陶誕突盜。《註》陶,當爲檮杌之檮。頑嚚之貌。或曰陶當爲逃,隱匿其情也。

《韻會》通作陶。《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爲臯陶。《註》臯陶,鼓木也。陶字从革。

《韻會》裪,通作陶。《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主衣服之官。

《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昭切,音搖。《詩·王風》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傳》陶陶,和樂貌。《釋文》陶,音遙。

《禮·祭義》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註》陶陶遂遂,相隨行之貌。《釋文》陶,音遙。

《廣韻》臯陶,舜臣。一作咎繇。《篇海》本作。

《集韻》大到切,音導。《詩·鄭風》淸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傳》陶陶,驅逐之貌。《釋文》陶,徒報反。好,呼報反。

《朱註》陶,叶徒反。

叶夷周切,音由。《詩·魯頌》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易林》兹基運時,稷契臯陶。貞良得願,微子解囚。《杜篤·吳漢誄》堯隆稷契,舜嘉臯陶。伊尹佐殷,呂尙翼周。

【镕】

鎔【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余封切《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容。《說文》冶器法也。《史記·平準書》姦或盜摩錢裏取鎔。《徐廣曰》冶器法,謂之鎔。《前漢·食貨志》冶鎔炊炭。《註》鎔,形容也。作錢模也。《董仲舒·賢良策》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金之在鎔,惟冶者所爲。

《廣韻》鎔,鑄也。《增韻》銷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