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京口、扁舟桴鼓阗

出自:清代·王贞仪《沁园春 题柳如是小像》

拼音:[mò][jīng][kǒu][biǎn,piān][zhōu][fú][gǔ][tián]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彼美人兮,河东旧氏,名姓争传。
问底事蛾眉,爱才念切,改装巾帻,择士心坚。
翠袖相投,红裙难认,老去尚书已可怜。
休记取,恁茸城诗句,久地长天。
只今回首当年,蓦京口、扁舟桴鼓阗
更不较顾娘,泥涂容面,羞它卞女,泪洒兰笺。
道服随身,青丝毕命,含笑章台质独捐。
尤堪叹,便青楼如许,若个名全。

查看原文

注释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市。公元209年,孙权把首府自吴(苏州)迁此,称为京城。公元211年迁治建业后,改称京口镇。东晋﹑南朝时称京口城。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
【扁舟】小船。扁舟(piān-) : 小船:一叶扁舟。
【桴鼓】1.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 2.指战鼓。 3.指警鼓。用于报警告急。 4.乐鼓的一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蓦】

驀【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說文》上馬也。

超越也。今俗猶言驀越驀忽。《李賀詩》煙底驀波乗一葉。

《集韻》莫駕切,音禡。登也。

【京】

京【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舉卿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卿切,音驚。大也。《揚子·方言》燕之北鄙,齊楚之郊,凡人之大謂之京。

《爾雅·釋丘》丘絕高曰京。《廣雅》四起曰京。

《蔡邕·獨斷》天子所居曰京師。京,大也。師,衆也。《公羊傳·桓九年》天子之居,必以衆大之辭言之。

數名。十億爲兆,十兆爲京。

姓。漢京房,宋京鏜。

與原同。《禮·檀弓》趙文子曰: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于九京也。《註》九京,山名,在今絳州。晉大夫墓地在九京。京卽原字。

人名。《後漢·銚期傳》破更始將軍京。《東觀漢紀》京作原。古通用。

與鯨同。《前漢·揚雄傳》騎京魚。

與强同。《山海經》北方神名禺强。《莊子註》作禺京。

《韻補》叶居良切,音疆。《詩·小雅》憂心京京,叶上將下痒。《左傳·莊二十二年》五世其昌,並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註》京猶齊也。卿音羌。

【口】

口【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上聲。《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頤卦》自求口食。《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戸口。《孟子》數口之家。《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姓。《唐韻》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古口,複姓。《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壺口,山名。《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谷口,地名。《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列口,縣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史記·倉公傳》切其脉時,右口氣息。《註》右手寸口也。脉經,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韻補》苦動切,音孔。《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叶康杜切,音苦。《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云: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叶恪侯切,音彄。《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扁】

扁【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者,署門戶之文也。會意。其餘皆借義。凡器物不圓者曰扁。《後漢·東夷傳》辰韓生兒,欲其頭扁,押之以石。

也。《詩·小雅》有扁斯石。

《廣韻》薄泫切《集韻》婢典切,音辮。《集韻》姓也。古有扁鵲。或作鶣。

《廣韻》符善切《集韻》婢善切,音楩。

《集韻》婢忍切,音牝。義同。

《集韻》孚袁切,音翻。番也。《莊子·知北遊》扁然。《郭註》音翻。

《集韻》《類篇》眠切,音邊。扁諸,劒名。

《集韻》蒲眠切,音蹁。圜貌。

《廣韻》芳連切《集韻》紕延切,音篇。《廣韻》小舟也。

【舟】

舟【未集下】【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正韻》職流切《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船也。《釋名》舟言周流也。《易·繫辭》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爾雅·釋水》天子造舟。《註》比船爲橋。《又》諸侯維舟。《註》維連四船。《又》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又》士特舟。《註》單船。《揚子·方言》關西謂之船,關東謂之舟。今吳越皆謂之船。《世本》黃帝臣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呂氏春秋》虞姁作舟。《山海經》滛梁生番禺,是始爲舟。《物理論》化〈彳瓜〉作舟。《束皙·發蒙記》伯盆作舟。

《正韻》載也。

《韻會》帶也。《詩·大雅》何以舟之,惟玉及瑤,鞞琫容刀。《傳》舟,帶也。

尊下臺,若今時承槃。《周禮·春官·司尊》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正字通》一說古彝有舟,設而陳之,爲禮神之器。以酌以祼,皆挹諸其中而注之。舟與彝二器相須,猶尊之與壷,缾之與罍。先儒謂舟形如盤,若舟之載物,彝居其上,非也。今考漢敦足舟,花舟,舟之用在于容,非虛設以承彝也。形制詳博古圖。

地名。《左傳·襄十四年》子囊師于棠,以伐吳。吳人自臯舟之隘要而擊之。《註》臯舟,吳險阨之道。

《昭十三年》克息舟城而居之。《註》息舟,楚邑。

《哀二十一年》請除館于舟道。《註》舟道,齊地。

覆舟,山名。《淮南子·地形訓》維出覆舟。

官名。《禮·月令》季春之月,令舟牧覆舟,五覆五反。《註》舟牧,主舟之官也。

姓。《左傳》晉有大夫舟之僑。

與周通。《周禮·冬官考工記》作舟以行水。《註》故書舟作周。鄭司農云:周當爲舟。

《韻補》叶陟魚切,音朱。《道藏歌》玉龜七寶林,唱贊願同舟。丹景曜目精,令我心踟躇。

《詩·大雅》何以舟之。《朱註》之遙反。與下刀叶。

【桴】

桴【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縛謀切《集韻》《韻會》《正韻》房尤切,音浮。《說文》棟名。《爾雅·釋宮》棟謂之桴。《註》謂屋脊也。《班固·西都賦》列棼橑以布翼,荷棟桴而高驤。

擊鼓杖。與枹同。《禮·禮運》蕢桴而土鼓。

聚土器也。《詩·大雅》捄之陾陾。《鄭箋》捄,桴也。築牆者桴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板中。

桴思,屛也。《禮·明堂位屛註》屛謂之樹,今桴思也。

《唐韻》引《逸周書·王會解》康民以桴苡。桴苡卽所謂芣苢也。其實如李,食之宜子。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浮炭者,謂投之水中而浮,今人謂之桴炭。《白居易詩》日暮半爐桴炭火,是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芳無切,音敷。編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論語》乗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乗桴濟河。

與附通。《詩·小雅》毋敎猱升木,如塗塗附。《鄭箋》附,木桴也。符遇切。

桴筏之桴亦叶音浮。《易林》水深無桴,蹇難何游。商伯失利,庶人愁憂。

【鼓】

鼓【亥集下】【鼓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量名。《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集韻》俗作皷,非是。

【阗】

闐【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說文》盛也。《博雅》闐闐,盛也。

《博雅》闐闐,聲也。《詩·小雅》振旅闐闐。《朱註》闐闐,鼓聲也。《爾雅·釋天》振旅闐闐。《註》闐闐,羣行聲。《左思·蜀都賦》車馬雷駭,轟轟闐闐。《註》皆言車馬之聲。

《增韻》滿也。《史記·汲鄭傳》始翟公爲廷尉,賓客闐門。《前漢·游俠傳》人無賢不肖闐門。

地名。《前漢·西域傳》到闐城。《抱朴子·仙藥卷》得于闐國白玉。

與顛同。《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

《集韻》或作字同。

《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電。于闐,國名。

音冀。《前漢·湯傳》涉康居界,至闐池西。《註》闐,音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