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权毫釐

出自:清代·宋书升《过郑康成故里》

拼音:[bù,fǒu][bì][quán][háo][lí,xǐ,xī]

平仄:仄仄平平平

嬴秦烧群籍,发难在臣斯。
六经日芜秽,《正义》何由治。
大哉康成公,独蕴高世姿。
穷经窃奥窔,学道抉藩篱。
律吕研迁志,算术察《周髀》。
杂考申韩法,旁罗纤纬辞。
譬如大河流,百变属冯夷。
清浊并相纳,不必分派支。
譬如洪炉铸,群材付工倕。
金铁齐入治,不必权毫釐
考稽既已久,蔚为大经师。
诗笺毛氏故,书证安国遗。
易立爻辰例,传可废疾医。
三礼尤卓卓,旧典精研稽。
老妪数家珍,了了无所迷。
汉儒称后劲,有功在宣尼。
后学谭性命,反兴菲薄思。
大善且不录,吹毛以求疵。
遂使昧礼朝,黜祀逞其私。
岂知泰岳高,不以划而卑。
宋人开理学,汉人为之基。
离象安得意,求兔端赖蹄。
饮水不思报,昧本当骇疑。
更有龊龊者,学语方小儿。
掇拾前人说,百端相排诋。
有曰男子御,何必五日期。
有曰郊天鼓,安得麒麟皮。
更仆虽终数,哓哓无已时。
骅骝驽骀笑,大鹏?鸠讥。
弃鼎宝康瓠,庸庸安足嗤。
我朝群儒荟,起而修明之。
煌煌东州学,炳若中天曦。
余居里相近,先哲常心仪。
驱车过东道,搔首访遗祠。
自恨生也晚,遗编手徒披。
训诂勤钻仰,未得见津涯。
生平有向往,瓣香心自知。

查看原文

注释

【不必】1.没有一定;未必。 2.无须;没有必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必】

必【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音畢。《說文》分極也。从八戈。戈亦聲。《趙宧光箋》弋猶表識也,分極猶畺界也,故从八弋。

定辭也。《詩·齊風》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專也。《揚子·太經》赤石不奪,節士之必。《註》石不可奪堅,丹不可奪赤,猶節士之必專也。

期必也。《論語》子絕四,毋意,毋必。

審也。《後漢·劉陶傳》所與交友,必也同志。

果也。《後漢·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

必育,人名。燧人氏之佐也。《羣輔錄》必育受稅俗。《註》受賦稅及徭役,所宜施爲也。

《字彙補》赤犮必力。山名。河水所出也。見僧宗泐記。

《古今字考》幷列切,音縪。組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之事,天子圭中必。《註》謂以組約其中央,以備失墜。◎按周禮考工釋文,必卽組也,讀如縪者,俗讀之也。弓檠之䪐从韋,正譌欲舉以駁《說文》,迂矣,當以《說文》爲正。

按必字不从心,《字彙》幷入心部。《正字通》因之,取其形似,便於檢閱爾。

【权】

權【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8画

《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逵員切,音拳。《玉篇》稱錘也。《前漢·律歷志》孔子陳後王之法,曰謹權量。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權輕重者不失黍絫。

經權。《易·繫辭》巽以行權。《註》權,反經而合道者也。

平也。《禮·王制》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義以權之。

權謀。《左傳·宣十二年》中權後勁。《杜註》中軍制謀,精兵爲殿。

權柄。《莊子·天運篇》親權者不能與人柄。

《爾雅·釋詁》權輿,始也。《詩·秦風》于嗟乎,不承權輿。

攝官曰權。《鼠璞》權字唐始用之。韓愈權知國子博士,三歲爲眞。

國名。亦姓。《左傳·莊十八年》楚武王克權。《韻會》楚鬭緡尹權,後因爲氏。

與爟通。烽火也。《前漢·郊祀志》上宿郊見通權火。

與顴通,兩頰也。《前漢·高帝紀·隆準註》頰權,準也。《曹植·洛神賦》靨輔承權。

《說文》權,黃華木也。《爾雅·釋草》權,黃華。《六書故云》以草釋木,似誤。○按《爾雅》木槿,木也,列之于草。殆未可泥。

《集韻》古玩切,音貫。木叢生也。

【毫】

毫【辰集下】【毛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胡刀切,音豪。長銳毛也。《老子·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前漢·鮑宣傳》有益毫毛。

言物細曰秋毫,言毫至秋極纖細也。《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莊子·知北遊》秋毫爲小,待之成體。《前漢·高帝紀》沛公入關,秋毫無犯。

《謝察微·算經》十絲曰毫,十毫曰釐。《禮·經解》差若毫釐,謬以千里。《晉書·虞預傳》毫釐之失。

筆謂之毫。《陸機·文賦》或含毫而邈然。《唐書·劉知幾傳》每記事載言,則閣筆相視,含毫不斷。

蘸筆曰濡毫,落筆曰揮毫。

姓。漢毫康,封安陽侯。

修毫,狗名。《西京雜記》李亨好馳駿狗,有修毫、釐睫、白望、靑曹之名。《說文》作豪。籀文作毫。《正字通》毫、豪雖通,然《山海經》豪豬可借毫,孟子《豪傑》之士,《淮南子》智過百人謂之豪,當用豪,俗溷爲一,非。

《姓譜》毫、豪分二姓。

【釐】

釐【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離。《廣韻》理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疏》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揚雄·劇秦美新》荷天衢,提地釐。《註》釐,理也。荷天道,提地理,言則而效之。

《說文》家福也。《揚雄·甘泉賦》逆釐三神。《註》釐,福也。

治也。《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傳》釐,治也。

數名。與同。《前漢·東方朔傳》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淮南子·主術訓》是故審毫釐之計者,必遺天下之大數。

《揚子·方言》楚之閒,凡人獸乳而雙產,謂之釐孳。

《博雅》耦也。

《揚子·方言》釐㙁,貪也。

賜也,予也。《詩·大雅》其僕維何,釐爾女士。《傳》釐,予也。《又》釐爾圭瓚。《傳》釐,賜也。

山名。《山海經》釐山。《註》按《名勝志》釐山在嵩縣西。

草名。《爾雅·釋草》釐,蔓華。本作釐。俗从牙作。

陟釐,紙名。《正字通》海藻本名陟釐。南越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紙。

姓。《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國,釐姓。《註》按《國名記》帝鴻之後也。《氏族志》南北朝有釐豔。

人名。《山海經》大皥生咸鳥,咸鳥生乗釐。《註》乗釐,是司水土。《又》重隂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

與嫠同。《韓詩外傳》鄰之釐婦。《後漢·西羌傳》納其釐嫂。

《集韻》《正韻》虛其切,音僖。福也。《前漢·文帝紀》祠官祝釐。《註》如淳曰:福也。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

《倉頡篇》祭餘肉也。《前漢·賈誼傳》上方受釐宣室。《註》徐廣曰:祭祀福胙也。應劭曰:祭餘肉也。

與僖同。《史記·魯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爲釐公。《史記·匈奴傳》齊釐公與戰於齊郊。《註》釐音僖。

《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爲釐姓。《註》釐音僖。

《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地名。邰或作釐,后稷所封也。

同䅘。《前漢·劉向傳》貽我釐麰。《註》師古曰:釐,力之反,又音來。

《字彙補》同萊。《戰國策》齊伐釐、莒。

《集韻》落蓋切,音賚。賜也。《詩·大雅》釐爾圭瓚。沈重讀。

《韻補》叶力至切,音利。《曹植頌》祇肅郊廟,明德敬忌。陽精積善,鍾天之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