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花渡

出自:清代·过春山《月下笛·春游武林寄别诸子》

拼音:[pín,píng][huā][dù]

平仄:平平仄

野馆寒轻,春衫乍减,倦闻鹃语。
斜阳外、无限离愁乱飞絮。
寻芳尚记西园路,问燕子、春还几许。
正津亭潮满,苍烟一碧,峭孤帆去。
回顾。
蘋花渡
叹送尽流红,旧情难诉。
渔村蟹舍,伴人惟是鸥鹭。
一舸长日依烟水,那更识、飘零小杜。
漫伫立,数归心,肠断孤山细雨。

查看原文

字义

【蘋】

蘋【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符眞切《正韻》毘賔切,。大萍也。《爾雅·釋草》萍蓱,其大者蘋。《本草集解》四葉合成一葉,如田字者,蘋也。《詩·召南》于以采蘋。《傳》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箋》蘋之言賔也。《釋文》韓詩云:沈者曰蘋。《呂氏春秋》菜之美者,崑崙之蘋。《爾雅翼》蘋似槐葉,而連生淺水中,五月有華白色,故謂之白蘋。《楚辭·九章》登白蘋兮騁望。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渡】

渡【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說文》濟也。《廣雅》去也,通也。

通作度。《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集韻》或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