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行具书一善事

出自:宋代·喻汝砺《隐德诗》

拼音:[shù,shǔ,shuò][háng,xíng][jù][shū][yī][shàn][shì]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太虚八境初无二,中有道人常洞视。
借问道人何等公,从志其名聂其氏。
华亭春酣战桃李,香气入帘人破睡。
凌波微步度劳尘,栀子同心传密意。
道人不动如澄水,看破新装小年纪。
回身向郎郎忍弃,愁眺月华空掩涕。
含羞转态春百媚,而我定心初不起。
世人悠悠初未知,故有冥籍还见记。
仪州判官临颍生,良原甲夜黄衣吏。
手提淡墨但仓黄,门列阴兵更奇佹。
昧爽堂皇势呀豁,玉带神君气高厉。
靖国再拜呼使前,案头吏抱百叶纸。
数行具书一善事,聂君夜却淫奔李。
由来胸中无浊见,前尘百暗心常止。
一室超然方隐几,入眼狂花乱飘坠。
定情岂复顾条脱,合欢未许同阳燧。
坐令密行动幽祇,棘使华年增一纪。
出门仍问紫衣翁,阴诛与世无差异。
百叶部中分次第,忠孝弃捐神所劓。
杀生之报定何如,朝生暮死蜉蝣尔。
踏翠裁红可怜妓,濯足琼浆被鞭箠。
房公湖边秋色里,阿孙图南前拜跪。
扣头授我如上事,愿谒英篇书所以。
我闻南曹北曹尺有咫,天知地知元密迩。
岂惟妙药彻五藏,况复宝鉴悬千里。
幽中谅有鬼能言,密处须防墙有耳。
诸生举止虽细微,动念观心实幽邃。
端知天上戊申录,记尽人间不平地。
东邻西舍总不知,却有鬼神知子细。
障碍为壁通为空,只有此心难掩蔽。
云何是中有明暗,至行通神裁一理。
道人两眼无赤眚,揩定人间几真伪。
赵骅已矣马元死,郡有隐德如君子。
嗟我诸生苦流转,奔色奔声复奔味。
其间贪魃尤阴诡,收索携提入馋喙。
都儿阿对共揶揄,笑杀官人常梦秽。
虽云幽暗巧规避,僮仆羞之那不愧。
哀哉诡谲王冀公,未省胡颜向祁睿。
我爱昔人尤简贵,寡欲清真有高气。
旷然澹处但真独,胸中岂复留尘累。
生死幽明了不期,是心默与神明契。
王忱绣被下庭堂,李约宝珠存含禭。
九原可作吾与归,敛膝容之想幽致。

查看原文

注释

【行具】出行的用具。
【一善】一种善行;一种美德。
【善事】1.吉事;好事。 2.特指慈善的事。 3.善于侍奉;好好地侍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数】

數【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說文》計也。《易·說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

《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註》責數其罪。

《集韻》阻切,音所。義同。

《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禮命之多少。

《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疏》天之曆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註》治數,每事多少異也。《後漢·律曆志》隷首作數。《註》隷首,黃帝之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頻數也。《禮·祭義》祭不欲數,數則煩。

《爾雅·釋詁》數,疾也。《疏》皆謂急疾也。

《集韻》蘇谷切,音速。《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趨數,讀爲促速,聲之誤也。《史記·賈生傳》淹數之度兮,語余其期。《註》徐廣曰:數,速也。

《集韻》《韻會》趨玉切,音促。細也。《孟子》數罟不入洿池。《趙岐註》密細之網。

《集韻》聳取切,音繏。數數,猶汲汲也。

所錄切,松入聲。汲水疾也。《莊子·天地篇》數如泆湯。

所六切,音縮。數數,迫促意。

仕角切,音浞。促也。

《韻補》叶先奏切。《陸機·宣猷堂詩》篤生我后,克明克秀。體輝重光,承規景數。

【行】

行【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具】

具【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其遇切《集韻》《韻會》衢遇切《正韻》忌遇切,音懼。《說文》共置也。《廣韻》備也,辦也,器具也。《儀禮·饋食禮》東北面告濯具。《前漢·劉澤傳》田生子請張卿臨,親修具。《註》師古曰:具,供具也。《荀子·王制篇》具具而王,具具而霸。《註》言具其所具也。

與俱通。《詩·小雅》則具是違。《詩詁》俱也。

姓。《左傳》有具丙。

《詩·小雅》爾牲則具。《註》居律反,音橘。

《韻補》叶忌救切,求去聲。《漢·馬融·廣成頌》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虞人植旍,獵者效具。車弊田罷,從入禁囿。

【书】

書【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著也。从聿从者。隷省作書。《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註》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註》書,六書之品。

《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藝,五曰六書。《註》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許愼·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書有六體。《前漢·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隷書、繆篆、蟲書。

《說文》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隷書。

《尙書序疏》諸經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從事著,聖賢闡敎,事顯於言,言愜羣心,書而示法,旣書有法,因號曰書。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史記·禮書註》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釋名》書,庶也。紀庶物也。

《詩·小雅》畏此書。

《周禮·天官·司書註》主計會之簿書。

《左傳·昭六年》鄭人鑄書於鼎。

《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按卽書牘也。

《前漢·董仲舒傳》對亡應書者。《註》書,謂詔書也。

官名。《前漢·成帝紀》初置尙書,員五人。

《百官公卿表》中書謁者。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善】

善【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譱音蟺。《說文》吉也。《玉篇》大也。《廣韻》良也,佳也。《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

《詩·鄘風》女子善懷。《箋》善,猶多也。《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註》善謂多于前。

《禮·曲禮·入國不馳註》馳善躙人也。《疏》善猶好也,車馳則好行刺人也。

《禮·王制註》善士謂命士也。

《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疏》善猶解也。

《禮·少儀》問道藝,曰:子習于某乎,子善于某乎。《疏》道難,故稱習。藝易,故稱善。

《前漢·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

與單通。《前漢·匈奴傳》單于曰善于。

《廣韻》姓也。《呂氏春秋》善卷,堯師。

《韻會》《正韻》時戰切,音繕。《毛氏曰》凡善惡之善則上聲,彼善而善之則去聲。《孟子》王如善之是也。○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善字俱無去聲。

《正字通》與人交讙曰友善。《史記·刺客傳》田光曰:所善荊卿可使也。

與膳通。《莊子·至樂篇》具太牢以爲善。《集韻》或作嬗。

【事】

事【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相关诗句
敛膝容之想幽致 九原可作吾与归 李约宝珠存含禭 王忱绣被下庭堂 是心默与神明契 生死幽明了不期 胸中岂复留尘累 旷然澹处但真独 寡欲清真有高气 我爱昔人尤简贵 未省胡颜向祁睿 哀哉诡谲王冀公 僮仆羞之那不愧 虽云幽暗巧规避 笑杀官人常梦秽 都儿阿对共揶揄 收索携提入馋喙 其间贪魃尤阴诡 奔色奔声复奔味 嗟我诸生苦流转 郡有隐德如君子 赵骅已矣马元死 揩定人间几真伪 道人两眼无赤眚 至行通神裁一理 云何是中有明暗 只有此心难掩蔽 障碍为壁通为空 却有鬼神知子细 东邻西舍总不知 记尽人间不平地 端知天上戊申录 动念观心实幽邃 诸生举止虽细微 密处须防墙有耳 幽中谅有鬼能言 况复宝鉴悬千里 岂惟妙药彻五藏 天知地知元密迩 我闻南曹北曹尺有咫 愿谒英篇书所以 扣头授我如上事 阿孙图南前拜跪 房公湖边秋色里 濯足琼浆被鞭箠 踏翠裁红可怜妓 朝生暮死蜉蝣尔 杀生之报定何如 忠孝弃捐神所劓 百叶部中分次第 阴诛与世无差异 出门仍问紫衣翁 棘使华年增一纪 坐令密行动幽祇 合欢未许同阳燧 定情岂复顾条脱 入眼狂花乱飘坠 一室超然方隐几 前尘百暗心常止 由来胸中无浊见 聂君夜却淫奔李 数行具书一善事 案头吏抱百叶纸 靖国再拜呼使前 玉带神君气高厉 昧爽堂皇势呀豁 门列阴兵更奇佹 手提淡墨但仓黄 良原甲夜黄衣吏 仪州判官临颍生 故有冥籍还见记 世人悠悠初未知 而我定心初不起 含羞转态春百媚 愁眺月华空掩涕 回身向郎郎忍弃 看破新装小年纪 道人不动如澄水 栀子同心传密意 凌波微步度劳尘 香气入帘人破睡 华亭春酣战桃李 从志其名聂其氏 借问道人何等公 中有道人常洞视 太虚八境初无二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