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行丰碑镌

出自:清代·劳之辨《过蔡孝子祠》

拼音:[yì][háng,xíng][fēng][bēi][juān]

平仄:仄平平平平

人生有至性,匹夫而圣贤。
既非空桑子,胡为薄所天。
妻子中多恋,利禄外相牵。
曾闵不复作,何人风后先。
炎汉运中落,新莽恣闇干。
潢池纵横起,四海纷戈鋋。
爰有蔡孝子,隐居不求官。
汝南越乡井,行乞许西偏。
采椹桑树下,辨其甜与酸。
佳者留奉母,此情真可怜。
以兹感群盗,赤眉洗清涟。
历代修禋祀,懿行丰碑镌
多少锤鼎味,不如藿藜餐。
叹息高祠下,卓哉千古传。

查看原文

注释

【懿行】善行。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历史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懿】

懿【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8画

《集韻》同㦤。

【行】

行【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丰】

丰【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集韻》符風切,音馮。丰茸,草盛貌。《說文》从生,上下達也。《徐曰》艸之生,上盛者,其下必深根也。毛氏曰:凡邦夆峰豐等字从此。

容色美好貌。《詩·鄭風》子之丰兮。《六書正譌》俗作丰,上畫从丿者,非。(豐)〔古文〕。《海錄碎事》《射禮》:置豐於西階。古豐國之君以酒亡國,故以爲罰爵,圖其人形於下寓戒也。《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註》將飮不勝者,設豐所以承其爵也。《疏》按《燕禮》君尊有豐,此言承爵豐,則兩用之。

《玉篇》大也。《廣韻》多也。《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豐。《書·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疏》謂犧牲禮物多也。《楚語》彼若謀楚,其必有豐敗也哉。《註》大也。《揚子·方言》凡物之大貌曰豐。

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人。燕記曰:豐人杼首。杼首,長首也。

《廣韻》茂也,盛也。《詩·小雅》在彼豐草。《傳》豐,茂也。《楚語》夫事君者,不以豐約舉。《註》豐,盛。約,衰也。

猶厚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原隰,其民豐肉而庳。

歲熟曰豐。《詩·周頌》豐年多黍多稌。《公羊傳·桓三年》大有年何,大豐年也。《註》謂五穀皆大成熟。

《博雅》雲師謂之豐隆。一曰雷師也。《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淮南子·天文訓》季春三月,豐隆乃出。《註》雷也。

豐席。《孔安國·書傳》豐,莞也。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爲莞,用之爲席。鄭康成曰:刮凍竹席也。

豐本,韭別名。《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韭曰豐本。《註》其根本茂盛也。

地名。《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傳》文王舊都在京兆鄠縣,今長安縣西北是也。通作酆。

水名。《詩·大雅》豐水東注。《後漢·郡國志註》豐水出鄠南山豐谷,北入于渭。通作灃。

縣名。《前漢·地理志》豐縣,屬沛郡。

州名。古太原郡,宋置豐州。

陝西,隋置豐州。

山名。豐山,在滁州南二里許,上有豐樂亭。見《歐陽修記》。

人名。《前漢·古今人表》鋒也。

姓。《廣韻》鄭穆公子豐之後。

複姓。豐將氏。見《潛夫論》。

叶敷文切,音分。《蔡邕·》民安物豐。上叶綏我荆衡,下叶以紀洪勳。

叶敷康切,音芳。《韓愈·歐陽生哀辭》友則旣獲兮,祿實不豐。以志爲養兮,何有牛羊。(豐)

【碑】

碑【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於碑外。燕禮聘禮皆云:賔自碑內聽命。

士昏禮,賔入廟門鄕飲酒,賔入庠門鄕射,賔入序門,皆有當碑揖,則諸侯大夫士之宮皆有碑。鄭氏曰:宮必有碑,所以識日影,引隂陽。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檀弓》公室視豐碑。《註》豐碑,斲大木爲之,形如石碑,於椁前後四角樹之,穿中於閒爲鹿盧,下棺以繂繞。

《釋名》碑,被也。本王莽時所設也,施其轆轤,以繩被其上,以引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後人因焉,無故建於道陌之頭,顯見之處,名其文就謂之碑也。

《徐鉉曰》古宗廟立碑,以繫牲耳。後人因於其上紀功德。

劉熙言,葬時所設者,蓋今神道碑也。

《初學記》碑,以悲往事也。今宮室廟屋墓隧之碣,鐫文於石皆曰碑。

【镌】

鐫【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正韻》子全切《集韻》《韻會》遵全切,音鋑。《說文》穿木鐫也。《釋名》鐫,鐏也。有所鐏入也。

《廣韻》鑽也,斲也。《揚子·方言》㧻也。晉趙謂之鐫。《前漢·溝洫志》可鐫廣之。《註》鐫,謂琢鑿之。《淮南子·本經訓》鐫山石。《註》鐫,猶鑿也。《抱朴子·臣節卷》昆吾彝器,能者鐫勳。《庾信·枯樹賦》雕鐫始就,剞劂仍加。

《正韻》謫也。《正字通》中外官,降級曰鐫級。

《說文》一曰瑑石也。《正字通》瑑圭璧上起瑑也。今刻石文曰瑑石。

《集韻》將廉切,音尖。錐也。亦作鋑。

《集韻》子兗切,音臇。《博雅》鑿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