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褶缳相连

出自:清代·王拯《拟古 其九》

拼音:[qún][zhě][huán][xiāng,xiàng][lián]

平仄:平仄平平平

人生皆有死,鸿毛或泰山。
男儿马革尸,争似活草间。
壮哉勇盘肠,烈或碎首顽。
舌残犹骂厉,咽绝更心坚。
岂无巾帼雄,裙褶缳相连
亦有舆台义,头颅同血溅。
大节矢成忠,培滋由百年。
奈何有科格,往往事拘牵。
死哀长已矣,生者赏弗延。
我闻申韩术,名实纷纠缠。
承平久衰敝,胥吏窟金钱。
身为身髑髅,刀笔犹刳镌。
秦法既相习,汉章孰敢专。
不闻断能行,贼狂势滔天。
殷勤持密网,吞舟漏蜿蜒。
亦有一瞑豪,不惜万事颠。
何况首鼠辈,滥辱仗节贤。
偏能游魂污,绰楔槐幽泉。
我有平生友,生时百行全。
崎岖戎马中,不得躯命捐。
艰哉鞠躬义,蠠没久风烟。
弗如鶢鶋祀,枉作精卫填。
至名不为名,万口能流传。

查看原文

注释

【相连】互相连接;彼此关联。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裙】

裙【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羣。《說文》下裳也。《釋名》裙,羣也,連接裾幅也。《張華·白紵歌》羅裙飄颻昭儀光。

中裙,近身衣也。《史記·萬石君傳》取親中裙厠牏身自浣滌。

鼈甲邊曰裙。《五代史補》僧謙光有才辨,飮酒食肉。嘗云:但願鵞生四掌,鼈留兩裙足矣。《韻會》本作帬。《類篇》作裠。

【褶】

褶【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徒協切《韻會》達協切,音牒。《類篇》襲也。《儀禮·士喪禮》襚者以褶。

《禮·玉藻》帛爲褶。《註》衣有表裏而無著也。《喪大記》君褶衣褶衾。《註》褶,袷也。《急就篇註》褶,謂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一曰左衽之袍也。

《集韻》席入切,音習。《類篇》袴褶,騎服。《晉書·輿服志》弓弩隊各五十人,黑袴褶。

寔入切,音十。義同。

《韻經》古襲字。註見十六畫。

【缳】

繯【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絡也。《玉篇》環也。《廣韻》繫也。《類篇》維也。《前漢·揚雄傳》虹蜺爲繯。《註》系也。《文選·李善註》旗上繫也。

《集韻》下兗切,音蜎。義同。

《廣韻》《集韻》胡慣切,音患。《揚子·方言》㯂,宋魏陳楚江淮之閒謂之繯。《廣韻》縞文也。

【相】

相【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爾雅·釋詁》導也。

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增韻》。

《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太史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

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爲二,非。

【连】

連【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

黏鳥曰連。《淮南子·覽㝠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鉛之未鍊者曰連。《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祈連,山名。《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註》卽天山也。

《韻會》州名。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姓。《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難也。《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亦難也。

遲久之意。

《集韻》連彥切,音摙。《禮·玉藻》連用湯。《註》連,猶釋也。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集韻》郞旰切,音爛。連石,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叶離珍切,音鄰。《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故作斯誄,著之不泯。泯音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