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汩㶁三百顷

出自:清代·孙衣言《漓江行送苏虚谷同年还桂林兼怀龚茂田》

拼音:[bō][lí][gǔ,yù][guó][sān][bǎi][qǐng]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君不见漓江江水零陵来,虞山鸣玉千潆洄。
桂岭青青接绣岭,水光倒射马王台。
人家都在碧峰下,万松不动鸣如雷。
君家此中结茅屋,青山四时落酒杯。
饮酒但醉不愿醒,漓江江水新泼醅。
何为舍此不为乐,短衣匹马随尘埃。
尘埃自古长安市,五侯第宅连云起。
知君腹中经世书,少年自欲干天子。
如何不见曲阳侯,咫尺仍落铜龙楼。
驽骀嘶风饱食粟,骅骝日暮饥垂头。
幽州十月初见雪,城南草尽北风烈。
沙头送客双玉瓶,骊驹蹴冰四蹄热。
漓江江水眼中好,但恐照人颜色老。
扁舟一去真浩然。
瘦马三年欲自怜。
我家浙东更千里,梦魂夜逐栝溪水。
今君归随秋雁飞,到家已及春风始。
春风春水生菰蒲,漓江江水如五湖。
玻璃汩㶁三百顷,为君一洗尘衣裾。
碧桃作花柳绵白,飘然又醉山中庐。
尔时不觉开口笑,世间万事徒区区。
灵川老龚好诗句,别来一载今何如。
诸君自尽故乡业,未知亦思故人无。
漓江江水双鲤鱼,几时寄我空中书。

查看原文

注释

【玻璃】熔体在冷却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大而得的不结晶的固体材料。性脆而透明。有石英玻璃、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氟化物玻璃等。通常指硅酸盐玻璃,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为原料,经混和、高温熔融、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而得。广泛用于建筑、日用、医疗、化学、电子、仪表、核工程等领域。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百顷】1.一万亩。极言土地之广。 2.地名。在今甘肃省境内﹐旧时为氐族杨氏世居之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玻】

玻【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韻會》滂禾切,音頗。《玉篇》玻瓈,玉也。《廣韻》玻瓈玉,西國寶。《正字通》一名水玉,瑩如水,堅如玉,碾開有雨點者爲眞。明三保大監出西洋,攜燒玻瓈人來中國,故中國玻瓈頓賤。燒者有氣眼而輕。

《正字通》或作頗黎。因頗黎國所出,故名。《中記》大秦有五色頗黎。《梁四公記》扶南人來賣碧頗黎,鏡廣一尺半,內外瑩潔,向明視之,不見其質,重四十斤。

【璃】

璃【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離。《玉篇》瑠璃也。《博雅》琉璃,珠也。《古詩·爲焦仲卿妻作》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牕下。

或作流離。《前漢·西域傳師古註》大秦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十種流離,此自然之物。今所用,皆銷冶石汁,加以衆藥,灌而爲之。始於元魏,月氏人商販至京,採礦鑄之。

簟色。《韓愈·鄭羣贈簟詩》攜來當晝不得臥,一府傳看黃瑠璃。體堅色淨又藏節,盡眼凝滑無瑕疵。《蘇軾·寄簟與蒲傳正詩》愧此八尺黃瑠璃。《註》瑠璃,象簟色,假借語也。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明行圓滿。

《韻會》玻璃,亦西國寶。此云水玉千年冰化,亦書作頗黎。殑原字从歺,不从歹。

【汩】

汩【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于筆切《集韻》《韻會》越筆切,同。《楚辭·九章》浩浩沅湘兮,分流汩兮。《王逸註》汩流也。

疾貌。《揚子·方言》汩遙,疾行也。南楚之外曰汩,或曰遙。《司馬相如·上林賦》滭沸宓汩。《註》宓汩,去疾也。

淨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汩磑磑以璀璨。《註》汩,淨貌。

汩越,光明貌。《何晏·景福殿賦》羅疎柱之汩越。

拂汩,鼓動之貌。《揚雄·甘泉賦》帷弸彋其拂汩兮,稍暗暗而靚深。汨mì,gǔ、汩。

【㶁】

㶁【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古伯切《集韻》郭獲切,音虢。《說文》水裂去也。《揚子·方言》激水也。

《集韻》霍虢切,音砉。與湱同。水聲。《韓愈·藍田㕔壁記》水㶁㶁,循除鳴。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百】

百【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姓。百豐,列子弟子。

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叶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叶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顷】

頃【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頔《廣韻》去穎切《集韻》《韻會》犬潁切《正韻》丘潁切,傾上聲。《玉篇》田百畝爲頃。《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俄頃。《禮·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

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頃丘。《音》苦潁反,又音傾。

《唐韻》去營切《集韻》《韻會》《正韻》窺營切,與傾同。《說文》頭不正也。

器名。《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韓詩》云:筐也。

《諡法》甄心動懼曰頃。敏以敬愼曰頃。

西頃,山名。《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師古註》頃讀曰傾。今本禹貢作傾。西頃卽西傾也。○按廣韻作地名,非。

《正韻》犬蘂切。與跬同。《禮·祭義》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註》頃當爲跬,缺婢反。

丘弭反。一舉足爲跬。再舉足爲步。《說文》从匕从頁。《徐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