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可以相错

出自:两汉·东方朔《七谏 其七 谬谏》

拼音:[shì][bù,fǒu][kě,kè][yǐ][xiāng,xiàng][cuò]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
悲太山之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愿承閒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
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
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罢牛而骖骥。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心悇憛而烦冤兮,蹇超摇而无冀。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
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不量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弧弓弛而不张兮,孰云知其所至?无倾危之患难兮,焉知贤士之所死?俗推佞而进富兮,节行张而不著。
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
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
弃彭咸之娱乐兮,灭巧倕之绳墨。
菎蕗杂于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以直针而为钓兮,又何鱼之能得?伯牙之绝弦兮,无钟子期而听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
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
列子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托。
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岩穴而自托。
欲阖口而无言兮,尝被君之厚德。
独便悁而怀毒兮,愁郁郁之焉极!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辞。
不及君而骋说兮,世孰可为明之。
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扬。
众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乱曰: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鴐鹅。
鸡鹜满堂坛兮,蛙黾游乎华池。
要袅奔亡兮,腾驾橐驼。
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瓯登于明堂兮,周鼎潜乎深渊。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查看原文

注释

【不可】1.不可以;不可能。 2.不答应;不准许。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4.谓不符合,不称。 5.犹不堪。 6.指缺点﹑过错。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可以】可以11.表示可能或能够:不会的事情,用心去学,是~学会的ㄧ这片麦子已经熟了,~割了。 2.表示许可:你~走了。参看‘能’条d、e两项。 可以2 [kěyǐ]1.好;不坏:这篇文章写得还~。 2.厉害:你这张嘴真~ㄧ天气实在热得~。
【相错】1.交错。 2.交替;更迭。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势】

勢【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世。《說文》盛權力也。《孟子》好善而忘勢。

《廣韻》形勢。《易·坤卦》地勢坤。

《增韻》氣燄也。《書·君》毋倚勢作威。

《韻會》外腎爲勢。宮,男子割勢。

《韻補》叶式列切,音設。《木華·海賦》羣山旣略,百川潛渫。泱漭澹泞,騰波赴勢。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可】

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以】

以【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㠯《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相】

相【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爾雅·釋詁》導也。

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增韻》。

《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太史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

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爲二,非。

【错】

錯【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䥘《唐韻》《集韻》倉各切《韻會》淸各切《正韻》七各切,行。《註》錯刀,王莽錢。《張衡詩》何以贈之金錯刀。

《詩·大雅》簟茀錯衡。《傳》錯衡,文衡也。《史記·趙世家》剪髮文身,錯臂左衽。《註》錯臂亦文身,謂以丹靑錯畫其臂。

《玉篇》鑢也。《書·禹貢》錫貢磬錯。《疏》治玉石曰錯。磬有以玉爲之者,磬錯,謂治磬錯也。

《正韻》厲石也。《詩·小雅》他山之石,可以爲錯。《傳》錯,石也,可以琢玉。《釋文》錯,厲石也。

《玉篇》雜也。《書·禹貢》厥賦惟上上錯。《傳》錯,雜出。《疏》交錯是閒雜之義,故錯爲雜也。

亂也。《尚書·孔安國序》錯亂磨滅,勿可復知。

《易·繫辭》錯綜其數。《疏》錯謂交錯。《禮·文王世子》禮樂交錯于中。

《祭義》不錯則隨。《註》錯,鴈行也。父黨隨行,兄黨鴈行。《詩·小雅》獻醻交錯。《傳》東西爲交,邪行爲錯。

《集韻》乖也。《增韻》舛也,誤也。《五代史·羅紹威傳》帥魏博牙軍驕恣,盡殺之,由此勢弱,曰:聚六州四十二縣鐵,鑄一个錯不成。《註》借義,喻錯悞也。

《前漢·五行志》宣元之後,劉向治穀梁春秋,數其旤福,傳以洪範,與仲舒錯。《註》錯,謂牴牾不合也。

《廣韻》厠也,言相閒厠也。

《禮·中庸》辟如四時之錯行。《朱註》錯,猶迭也。

《易·離卦》履錯然。《註》錯然,敬愼之貌。

《馬融·廣成頌》嵎峗錯崔。《註》錯崔,高峻貌。

《山海經》帶山有獸,其狀如馬,一角,有錯。《註》言角有甲錯也。

神名。《後漢·禮儀志》錯斷食巨。《註》逐疫之神也。

姓。《廣韻》宋太宰之後。

人名。《史記·高祖功臣年表》稾侯錯。《索隱註》漢表作鍇,音揩。

蟲名。《字彙補》莎雞,幽州人謂之蒲錯。

與厝通。《前漢·地理志》五方雜厝,風俗不純。《註》厝、錯古通。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倉故切,音措。《集韻》金塗謂之錯。亦姓。本作䥄。

《博雅》藏也。

《楚辭·九章》萬民之生,各有所錯兮。《註》錯,安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展采錯事。《註》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也。錯,音措。

《易·繫辭》苟錯諸地,而可矣。《疏》錯,置也。《釋文》錯,音措。《史記·周本紀》成康之際,天下安寧,錯四十餘年不用。《註》錯,置也。

《史記·張儀傳》秦魏之交,可錯矣。《註》錯,停止也。音措。

《後漢·寒朗傳》二人錯愕不能對。《註》錯,七故反。錯憚,猶倉卒也。

《揚子·方言》滅也。周秦曰錯。《註》音酢。

與醋同。《管子·弟子職》置醬錯食。

《集韻》七約切,音碏。物理麤也。

相关诗句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自古而固然兮 周鼎潜乎深渊 甂瓯登于明堂兮 苦李旖旎 橘柚萎枯兮 列树芋荷 拔搴玄芝兮 遥弃太阿 铅刀进御兮 腾驾橐驼 要袅奔亡兮 蛙黾游乎华池 鸡鹜满堂坛兮 畜凫鴐鹅 乱曰:鸾皇孔凤日以远兮 悲精神之不通 众人莫可与论道兮 情沉抑而不扬 身寝疾而日愁兮 世孰可为明之 不及君而骋说兮 愿壹见而陈辞 念三年之积思兮 愁郁郁之焉极 独便悁而怀毒兮 尝被君之厚德 欲阖口而无言兮 愿侧身岩穴而自托 经浊世而不得志兮 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众鸟皆有行列兮 世莫可以寄托 列子隐身而穷处兮 势不可以相错 夫方圜之异形兮 言物类之相感也 音声之相和兮 龙举而景云往 虎啸而谷风至兮 弹角而角动 故叩宫而宫应兮 鹿鸣求其友 飞鸟号其群兮 同类者相似 同音者相和兮 安得良工而剖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 无钟子期而听之 伯牙之绝弦兮 又何鱼之能得 以直针而为钓兮 又何路之能极 驾蹇驴而无策兮 机蓬矢以射革 菎蕗杂于黀蒸兮 灭巧倕之绳墨 弃彭咸之娱乐兮 谗谀登乎明堂 直士隐而避匿兮 正法弧而不公 邪说饰而多曲兮 朋曹比而党誉 贤良蔽而不群兮 节行张而不著 俗推佞而进富兮 焉知贤士之所死 无倾危之患难兮 孰云知其所至 弧弓弛而不张兮 恐操行之不调 不论世而高举兮 恐矩矱之不同 不量凿而正枘兮 故驹跳而远去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 诚无王良之善驭 当世岂无骐骥兮 策驽骀而取路 却骐骥而不乘兮 灭规矩而改错 固时俗之工巧兮 蹇超摇而无冀 心悇憛而烦冤兮 寿冉冉而愈衰 年滔滔而自远兮 服罢牛而骖骥 驽骏杂而不分兮 贯鱼眼与珠玑 玉与石其同匮兮 然怊怅而自悲 卒抚情以寂寞兮 恐犯忌而干讳 愿承閒而效志兮 孰江河之可涸 悲太山之为隍兮 夫何执操之不固 怨灵修之浩荡兮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