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信有斯族

出自:近现代·李超琼《蝲蛄(土音若拉姑也)》

拼音:[jīn][xìn,shēn][yǒu,yòu][sī][zú]

平仄:平平仄平平

南人识蟛蜞,不待尔雅熟。
劝学吾何能,未敢恣口腹。
蝤蛑虎可斗,䫉?虬内伏。
奇闻佐谈助,有无尚未卜。
朅来走辽海,始见鱼比目。
王馀昔颇疑,今信有斯族
驱车碱厂门,荒徼日驰逐。
江接佟佳流,路绕丸都麓。
山人常足鱼,所至厌腒鱐。
昨停茅店骖,假馆留信宿。
野老隔溪回,介类讶盈簏。
其名夙未闻,其状生使独。
蟹首而虾尾,寸计及五六。
螯跪颇恢张,尻节自伸缩。
字书恐弗详,食谱惭未读。
土人入以磨,腐之等于菽。
相饷意殷勤,谓可充旨蓄。
食指动未曾,举箸情转恧。
异味戒轻尝,前车况屡覆。
昔闻莽与操,同嗜东海蝮。
阴毒在肺肠,啖之故甘馥。
自顾冰雪胸,只合宜蔬粥。
又闻东坡翁,琼儋薰蝙蝠。
流落海南天,安之忘窘蹙。
自幸鞍马馀,犹得餍梁肉。
肪白且蒸熊,尾腻还荐鹿。
冰蟹与酱虾,尝获矜口福。
此焉复染指,深虞召病速。
菜既足寒齑,饭亦饱脱粟。
果腹吾何求,况早饫香曲。
且引梦蘧蘧,迥胜车辘辘。
为问蝲蛄河,可似鸬鹚谷。

查看原文

字义

【今】

今【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

《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

《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

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从亼,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信】

信【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㐰䚱《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

《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註》地氣使然也。

《左傳·莊三年》一宿爲舍,再宿爲信。《詩·豳風》于女信處。

《周頌》有客信信。《註》四宿也。

符契曰信。《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註》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爲之。《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註》棨,有衣戟也。

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史記·韓世家》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

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

姓。信陵君無忌之後。

複姓。《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

《集韻》《正韻》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叶斯鄰切,音新。《詩·小雅》庶民弗信。叶上親。◎按《正韻》云: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敘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叶矣。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斯】

斯【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風》墓門有棘,斧以斯之。《箋》維斧可以開析之。《呂覽·報更篇》趙宣孟見桑下餓人,與之脯一朐,曰斯食之。《註》斯,析也。

《爾雅·釋詁》斯,此也。《易·解卦》朋至斯孚。《詩·召南》何斯違期。

《詩·小雅》鹿斯之奔。《疏》此鹿斯與斯柳斯,斯皆辭也。

《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斯,猶耳也。《疏》耳是助句之辭。

卽也。《書·金縢》大木斯拔。

賤也。《後漢·左雄傳》郞官部吏,職斯祿薄。《註》斯,賤也。

《正字通》雞斯,馬名。商王拘西伯於羑里。太公得犬戎雞斯之乗,以獻。

波斯,國名。

姓。《吳志·賀齊傳》剡縣史斯從。

與鮮同。《詩·小雅》有兔斯首。《箋》斯,白也。今俗語斯白之斯作鮮。齊魯之閒聲近斯。

與纚同。《禮·問喪》雞斯。《註》當爲筓,纚聲之誤也。

《集韻》山宜切,音釃。義同。

《集韻》斯義切,音賜。《詩·大雅》王赫斯怒。《箋》斯,盡也。《釋文》鄭音賜。

《韻補》叶新於切。《蔡邕·短人賦》熱地蝗兮蘆卽且,蒲中蛹兮蠶蠕須,視短人兮形若斯。《集韻》或作撕,亦作廝。

【族】

族【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㞺昨木切,音鑿。《說文》矢鋒也。束之族族也。《類篇》一曰从㫃,㫃所以標衆矢之所集。

聚也。《書·堯典》以親九族。《註》高祖至孫之親。《詩·周南》振振公族。《傳》公族,公同祖也。《周禮·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註》三族,謂父子孫,人屬之正名。《左傳·隱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疏》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傍支別屬,則各自立氏。

《書·堯典》方命圯族。《傳》族,類也。

《書·泰誓》罪人以族。《傳》一人有罪,濫。

《周禮·地官·大司徒》四閭爲族。《註》閭二十五家,族百家。

《左傳·襄八年》謀之多族。《註》族,家也。

《爾雅·釋詁》木族生爲灌。《註》族,叢生。《疏》木叢生者爲灌。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爲。《註》交錯聚結爲族。

《集韻》作木切,音鏃。義同。

千切,音凑。與蔟同。《前漢·律歷志》一曰黃鐘,二曰太族。《淮南子·泰族訓註》泰言古今之道,萬物之指,族於一理,明其所謂也。

《集韻》《正韻》切,音奏。樂變也。《前漢·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註》蘇林曰:族音奏。師古曰:奏,進也。

《集韻》《類篇》先奏切,音漱。嗾,或作族。使犬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