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溷迹风涛里

出自:近现代·孔凡章《杨花曲》

拼音:[yú][lóng][hùn][jì][fēng,fěng][tāo][lǐ]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荔枝湾上波声急,瑽琤似鼓湘灵瑟。
月涌澄潭镜影清,星临平野珠光出。
闻道江山数百年,不拘一格降婵娟。
书窗隐约杨花影,吟稿商量柳叶笺。
南冥有女凌波立,万卉凝香扑裙叶。
小字呼来却唤鱼,新妆理就能羞蝶。
羊城巾帼擅雄风,水国生涯巧笑中。
玉树修名双美具,珠江灵气一身钟。
豆蔻芳华刚十六,生逢蜗角争蛮触。
剑舞难消意气豪,弦歌不觉光阴倏。
神京新起妙高台,羽檄星驰选俊才。
未解功名将脱颖,剧怜成败尚猜枚。
澄澜划破明珠溅,彩云一线驰如箭。
大地风雷决死心,中天日月开生面。
华清池水漾芳温,鲛女销残帝子魂。
风里落花春有梦,雨中飞燕水无痕。
嫣红上颊匀轻晕,闲人浪惹失颜愠。
妩媚犹存虢国风,温柔莫向杨家问。
银杯镂字赠双成,十里天衢揽辔行。
江左枣梨镌姓字,岭南桑梓羡恩荣。
神州隔海春雷震,又报邻邦开远运。
黄种图强肯后人,红颜崛起争先奋!岛国风情漫惹愁,此行宁为事芳游?请缨小试沧浪水,抽剑思裁日夜流。
驰道频催金勒马,英雄未许淆真假。
战火燃眉黯日星,狂澜攘臂惊夷夏。
飞塔鸣钟日未曛,旗开万国鼎三分。
雪骢蹴笛凝香雾,风鸽牵罗化锦云。
碧波无复清澄底,鱼龙溷迹风涛里
破阵兰陵仗女兵,先驱柳浪同儿戏。
红妆禹甸迥无伦,番女蛮娃尽后尘。
九州讴咏归名下,一代丹青照海滨。
百战归来名字重,万人空巷春城动。
红缨耀日剑光寒,翠帜摇风花气拥。
凤鼓龙箫殷若雷,游人都是看花来。
日边弄影输红杏,雪里清标识素梅。
急流勇退谈何易,忽听笙歌喧北地。
铁骑遥颁露布来,玉人更把云裳理。
江城南翼拱京师,十万明灯夜不知。
全胜萧墙方北定,窥边胡马又东驰。
莫道女郎殊吉士,读书喜断兴亡事。
霄汉常存木铎心,云泥不懈长缨志。
涉世才知万事非,难凭肉食仗安危。
东林有石天方醉,北阙无书梦已灰!歌声夜彻浔阳岸,江头蹀躞空肠断。
此役惟遗画虎讥,官场那敢燃犀看。
先是:重瀛奏凯初,芳声遍播海东隅。
已借鲤鱼通贡水,更随鸿雁上匡庐。
后来邺下流言起,流言竟中云英姊。
浇俗相传未必真,采风纪事翻成史。
庐山高处接云烟,开府洪都尚少年。
百诺传呼新富贵,万方多难此留连。
偶际春人来逆旅,羽衣如雪飘飘举。
紫塞烟尘警寇氛,兰桥谣诼谐仙侣。
侠骨柔肠未解羞,从来家国重恩仇。
八驺只擅谋身计,百炼何劳绕指柔。
还君一束梅花结,九州铸错真成铁!小妹犹虚玉镜盟,使君自有金钗列。
春池吹皱漫相干,蜚语飞来涤污难。
防川自写陈情表,拜月谁诬乞巧盘?骓欲逝兮时正利,涛笺暗托飞鸿寄。
春花秋月岂君凡,白石青松知妾意。
含嗔江上泛轻航,一夜鸣筝沸建章。
眉黛不描时式样,口碑偏满少年扬。
寂寞昭陵陵下路,一朝车骑喧如堵。
宝瑟新调静女诗,瑶池正看天魔舞。
蝶拥莺围意不禁止,几人修竹进曹箴。
执鞭孰遣樊迟御,行路犹知司马心。
播音直使诸公愧,蛾眉解滴新亭泪。
髫龄爱诵木兰诗,长大心萦荀灌骑。
肯俯幽兰就草莱,可怜鹓鹭枉追陪!朱门棨戟心无睹,钿盒隋珠意不回。
结束铅华归去好,东风让与闲花草。
翠袖轻辞白下门,香旌遥指春申道。
春申仕女本多情,雷走香车夹路迎。
舞榭花酣银管酽,歌筵珠啭玉杯莹。
画舫连桡东去久,高桥堤上千人走。
横海英风逐鹿姿,伏波妙技降龙手。
皓腕纷飞星眼融,青丝斜挽浪花浓。
情深绿水身难主,力尽清波泪欲融。
春江水冷罗衣薄,故园待践归来约。
惊鸿掠影入潇湘,小凤留芳重京洛。
春申江上水悠悠,泛起人间万斛愁!青鬟岭外音书杳,黄耳夭涯道路遒。
风华自昔终尘土,花开花谢无人主!何似新词付五弦,倘留佳话传千古。
枉抛心力军名姝,二十华年此故吾。
才愧江东名士鲫,诗成南国美人鱼。
村讴呕哑难为读,韩潮苏海惭枵腹。
唱彻诗坛下里声,可怜腾笑杨花曲。

查看原文

注释

【鱼龙】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溷迹】1.亦作"混迹"。亦作"混迹"。 2.混迹。
【风涛】1.风浪。 2.比喻艰险的遭遇。 3.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鱼】

魚【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註》魚無足翼。《史記·周本紀》白魚躍入王舟中。《註》馬融曰:魚者介鱗之物,兵象也。

蠹魚,亦名衣魚,本草生,久藏衣帛及書紙中。

《詩·小雅》象弭魚服。《傳》魚服,魚皮。《陸璣疏》魚服,魚獸之皮也。似猪,東海有之。一名魚貍,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純靑,今以爲弓鞬步叉者也。

《唐書·車服志》初罷龜袋,復給以魚。《遼史·興宗記》試進士於廷,賜馮立等緋衣銀魚。《金史·輿服志》親王佩玉魚,一品至四品佩金魚,以下佩銀魚。

《左傳·閔二年》歸夫人魚軒。《註》以魚皮爲飾。

馬名。《爾雅·釋畜》二目白,魚。《註》似魚目也。《詩·魯頌》有驔有魚。

地名。《左傳·僖二年》齊寺人貂漏師于多魚。

《文十六年》惟裨儵魚,人實逐之。《註》魚,魚復縣,今巴東永安縣。

《晉語》夷鼓,彤魚氏之甥也。《註》彤魚,國名。

姓。《左傳·成十五年》魚石爲左師。《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修魚氏。

與吾同。《列子·黃帝篇》姬,魚語女。《註》姬讀居,魚讀吾。

叶魚羈切,音宜。《徐幹·七喩》大宛之犧,三江之魚。雲鶬水鵠,禽蹯豹胎。胎音怡。

叶語鳩切,音牛。《庾闡詩》煉形去人俗,飄忽乗雲遊。暫憩扶桑隂,忽見東岳魚。

【龙】

龍【亥集下】【龍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竜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

《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

《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禮·月令》駕蒼龍。

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姓。漢有龍且。

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

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廣雅》龍,君也。

《廣韻》通也。

《玉篇》寵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玉篇》和也,萌也。

《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雜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叶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

【溷】

溷【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困切,音慁。《說文》亂也。一曰水濁。《屈原·離騷》世溷濁而不分。

穢也。與圂通。《禮·少儀》君子不食圂腴。《禮·旣夕禮》鄭註圂作溷。

厠也。《晉書·左思傳》門庭藩溷,皆著紙筆。

《集韻》戸袞切,音混。

胡慣切,音患。義同。

《集韻》《韻會》胡昆切,音魂。鬱熱也。《宋玉·風賦》憞溷鬱邑。《註》憞溷。煩濁貌。一曰熱鬱貌。

【迹】

迹【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資昔切,音積。《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

凡功業可見者曰迹。《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

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迹也。

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求其踪迹。

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唐書·魏徵傳》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

循實而考之亦曰迹。《前漢·功臣表》迹漢功臣。

《杜欽傳》將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風迹,風化之迹也。《後漢·朱浮傳》頗欲厲風迹。

迹射,尋迹而射也。《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迹人,官名。《周禮·地官·迹人註》迹之言跡。知禽獸處也。

與跡同。《文中子·問易篇》心跡之判久矣。

與蹟通。《詩·小雅》念彼不蹟。《註》謂不循故道也。

叶卽略切,音爵。《陸機·演連珠》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無佇立之迹。《集韻》或作。

【风】

風【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涛】

濤【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說文》大波也。《郭璞·江賦》激逸勢以前驅,乃鼓怒而作濤。

《集韻》陳留切,音儔。義同。

是酉切,音受。與同。水名,在蜀。或作濤。

大到切,音導。與燾同。《說文》溥覆照也。

《韻補》叶陳如切,音除。《柳宗元詩》蒸蒸在家,其父世漁。飮酒不節,死於風濤。

【里】

里【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相关诗句
可怜腾笑杨花曲 唱彻诗坛下里声 韩潮苏海惭枵腹 村讴呕哑难为读 诗成南国美人鱼 才愧江东名士鲫 二十华年此故吾 枉抛心力军名姝 倘留佳话传千古 何似新词付五弦 花开花谢无人主 风华自昔终尘土 黄耳夭涯道路遒 青鬟岭外音书杳 泛起人间万斛愁 春申江上水悠悠 小凤留芳重京洛 惊鸿掠影入潇湘 故园待践归来约 春江水冷罗衣薄 力尽清波泪欲融 情深绿水身难主 青丝斜挽浪花浓 皓腕纷飞星眼融 伏波妙技降龙手 横海英风逐鹿姿 高桥堤上千人走 画舫连桡东去久 歌筵珠啭玉杯莹 舞榭花酣银管酽 雷走香车夹路迎 春申仕女本多情 香旌遥指春申道 翠袖轻辞白下门 东风让与闲花草 结束铅华归去好 钿盒隋珠意不回 朱门棨戟心无睹 可怜鹓鹭枉追陪 肯俯幽兰就草莱 长大心萦荀灌骑 髫龄爱诵木兰诗 蛾眉解滴新亭泪 播音直使诸公愧 行路犹知司马心 执鞭孰遣樊迟御 几人修竹进曹箴 蝶拥莺围意不禁止 瑶池正看天魔舞 宝瑟新调静女诗 一朝车骑喧如堵 寂寞昭陵陵下路 口碑偏满少年扬 眉黛不描时式样 一夜鸣筝沸建章 含嗔江上泛轻航 白石青松知妾意 春花秋月岂君凡 涛笺暗托飞鸿寄 骓欲逝兮时正利 拜月谁诬乞巧盘 防川自写陈情表 蜚语飞来涤污难 春池吹皱漫相干 使君自有金钗列 小妹犹虚玉镜盟 九州铸错真成铁 还君一束梅花结 百炼何劳绕指柔 八驺只擅谋身计 从来家国重恩仇 侠骨柔肠未解羞 兰桥谣诼谐仙侣 紫塞烟尘警寇氛 羽衣如雪飘飘举 偶际春人来逆旅 万方多难此留连 百诺传呼新富贵 开府洪都尚少年 庐山高处接云烟 采风纪事翻成史 浇俗相传未必真 流言竟中云英姊 后来邺下流言起 更随鸿雁上匡庐 已借鲤鱼通贡水 芳声遍播海东隅 先是:重瀛奏凯初 官场那敢燃犀看 此役惟遗画虎讥 江头蹀躞空肠断 歌声夜彻浔阳岸 北阙无书梦已灰 东林有石天方醉 难凭肉食仗安危 涉世才知万事非 云泥不懈长缨志 霄汉常存木铎心 读书喜断兴亡事 莫道女郎殊吉士 窥边胡马又东驰 全胜萧墙方北定 十万明灯夜不知 江城南翼拱京师 玉人更把云裳理 铁骑遥颁露布来 忽听笙歌喧北地 急流勇退谈何易 雪里清标识素梅 日边弄影输红杏 游人都是看花来 凤鼓龙箫殷若雷 翠帜摇风花气拥 红缨耀日剑光寒 万人空巷春城动 百战归来名字重 一代丹青照海滨 九州讴咏归名下 番女蛮娃尽后尘 红妆禹甸迥无伦 先驱柳浪同儿戏 破阵兰陵仗女兵 鱼龙溷迹风涛里 碧波无复清澄底 风鸽牵罗化锦云 雪骢蹴笛凝香雾 旗开万国鼎三分 飞塔鸣钟日未曛 狂澜攘臂惊夷夏 战火燃眉黯日星 英雄未许淆真假 驰道频催金勒马 抽剑思裁日夜流 请缨小试沧浪水 此行宁为事芳游 岛国风情漫惹愁 红颜崛起争先奋 黄种图强肯后人 又报邻邦开远运 神州隔海春雷震 岭南桑梓羡恩荣 江左枣梨镌姓字 十里天衢揽辔行 银杯镂字赠双成 温柔莫向杨家问 妩媚犹存虢国风 闲人浪惹失颜愠 嫣红上颊匀轻晕 雨中飞燕水无痕 风里落花春有梦 鲛女销残帝子魂 华清池水漾芳温 中天日月开生面 大地风雷决死心 彩云一线驰如箭 澄澜划破明珠溅 剧怜成败尚猜枚 未解功名将脱颖 羽檄星驰选俊才 神京新起妙高台 弦歌不觉光阴倏 剑舞难消意气豪 生逢蜗角争蛮触 豆蔻芳华刚十六 珠江灵气一身钟 玉树修名双美具 水国生涯巧笑中 羊城巾帼擅雄风 新妆理就能羞蝶 小字呼来却唤鱼 万卉凝香扑裙叶 南冥有女凌波立 吟稿商量柳叶笺 书窗隐约杨花影 不拘一格降婵娟 闻道江山数百年 星临平野珠光出 月涌澄潭镜影清 瑽琤似鼓湘灵瑟 荔枝湾上波声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