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表风传白燕翎

出自:近现代·孔凡章《端州巨砚行》

拼音:[lǐng,líng][biǎo][fēng,fěng][chuán,zhuàn][bái][yàn,yān][líng]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羊城西去百余里,红英漾雾连香起。
远岫新匀近郭青,垂杨温扫滨湖紫。
楼台歌舞沸笙箫,仕女裳衣擅罗绮。
周道银鞍骋雪骢,卢家玉碗呈霜鲤。
榕树阴浓听鹧鸪,旧时开府隶苍梧。
天文牛织分星野,地势龙蟠近汉都。
千秋尚见洪荒迹,云封幽谷深千尺。
天地英华日月精,化为清气钟文石。
青山割得紫云回,端为名场重异才。
渤海贡来金作骨,蔡州雕就玉为胎。
凤咮身价文章伯,龙尾头衔翰墨材。
一自化身归几案,并来文苑助风雷。
修文往事风华在,应运新天日晷开。
南冥代有良工出,锋芒圭角依乾律。
绝技中原负重名,精心后历求佳质。
海国惊涛泊燕樯,邻邦重价求鸿笔。
碧玉曾闻守墨能,黄金不为量珠恤。
大师一代几传灯,弟子卅年真入定。
吴刀挑法绍名宗,“雪浪”“涵星”各擅容。
韩干师徒工画马,李膺门第羡登龙。
纷纭众口无凭据,师门不抱青蓝虑。
慧来谁堪第二人,成各每谢无双誉。
若非老凤都新声,安得冥鸿成远翥。
继武名扬北户书,翻新技擅西江路。
由来同气惜惺惺,忽报棋坛起震霆。
岛国旌旗兵气涌,洛京风雨剑光暝。
军前月冷青虬尾,岭表风传白燕翎
浩浩海波鲸雾黑,茫茫天幕蜃云腥。
澶渊孤注伤垒卵,即墨重围畏建瓴。
王师甲帐撤幽燕,五路征辽失道还。
棋局长安惊虎视,刀光六合警狮眠。
后来鼎簴还中土,满地风雷付逝川。
晋室军回三舍矢,汉家业复五铢钱。
惊魂往事从头数,哀兵奋起如虓虎。
一局玄黄独自擎,两奁黑白伊谁主?河山夙怨本难消,朝野殷夏方共睹。
壁上缨寒赵国旗,车前辙乱齐人鼓。
投鞭儿辈竟摧秦,采石儒生终破虏。
三箭威扬虎帐弓,五丁力贯蚕丛斧。
喧天笳鼓汗家营,一夜京华享盛名。
身共六军还北阙,心怀三户报东瀛。
屠龙岂有回天手,九霄列祖威灵佑。
暖入乡邦十亿心,春生父老三巡酒。
东风消息到端州,胜侣星湖忆旧游。
棋砚同文非异路,鼎钟相应有前由。
乾坤自古无长胜,板荡九边粗北定。
载籍宁遗汗血功,论交那惜琼琚赠。
南唐旧重西坑绿,龙湫自选荆山玉。
厚谊原从报国心,豪情共唱长征曲。
绿云尺五剧清妍,艺海珍闻有纪年。
妃子捧来唐苑石,谪仙吟罢汉宫篇。
由来异代风流迹,每借才人韵事传。
砚石龙香添旧谱,棋枰貂锦竞先鞭。
盛世新风书不足,江山正续东华录。
意气难为书笔描,篇章窃畏诗人瞩。
未尽微忱意不安,僧繇才识点睛难。
青青一勺端溪水,夜半丰城剑影寒。

查看原文

注释

【岭表】岭外。
【风传】1.辗转流传:村里~,说他要办工厂。 2.辗转流传的事情:这是~,不一定可靠。
【白燕】1.亦作"白?"。亦作"白燕"。 2.白尾的燕子。古代以为瑞鸟。白燕(1920-1987) : 电影演员。原名陈玉屏,广东惠州人。女。1936年入广州国际影片公司任演员,曾在广州、香港两地影片公司主演国语片和粤语片。1952年与吴楚帆等人创办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主演影片有《锦绣河山》、《上海火线后》、《春》、《可怜天下父母心》等。著有自传《锦绣青春》。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岭】

岭【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郎丁切,音零岭巆,山深貌。

山名。《唐·元結·閔岭中樂府》入岭中而登玉峰。(嶺)〔古文〕阾《唐韻》良郢切《集韻》《正韻》里郢切《韻會》里整切,音領。《說文》山道也。《廣韻》山坡也。《正字通》山之肩領,可通道路者。《裴潛廣州記》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爲五嶺。《鄧德明·南康記》大庾,桂陽,騎田,九眞,都龎,臨賀,萌渚,始安,越城,爲九嶺。《沈約詩》置嶺白雲閒。

通作領。《前漢·嚴助傳》輿轎而踰領。

叶離珍切,音陵。《王褒·九懷》駕元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蔥嶺。連五宿兮建旄,揚氛氣兮爲旌。

【表】

表【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䔸。《說文》表,上衣也。《玉篇》衣外也。

外也。《書·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表異。《書·畢命》表厥宅里。《傳》表異其宅里。

標也。《晉語》置茅蕝,設望表。《註》謂立木以爲表,表其位也。

箋表。《釋名》下言於上曰表。《蔡邕·獨斷》表者不需頭,上言臣某,下言臣某,誠惶誠恐,頓首。

《韻會》杪也,末也。

表表,偉也。

地名。《晉書·地理志》表氏縣,屬酒泉郡。

姓。《通志·氏族略》表氏,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表貢。

《集韻》俾小切,音褾。義同。

遙切,音飇。識也。

《韻補》博舉切。《前漢·班固敘傳》春秋之占,咎徵是舉。告往知來,王事之表。

【风】

風【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传】

傳【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丁戀反。

《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叶重倫切,音。《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白】

白【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

《禮·檀弓》殷人尚白。

《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

《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

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

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

《禮·玉藻》君衣狐白裘。《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

《前漢·也。

《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

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

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

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

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

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

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

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

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

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

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

白楊提,代北三字姓。

《諡法》外內貞復曰白。

《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

《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

《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

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

叶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

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古文自。疾二切。

【燕】

燕【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古人重言之。《詩·邶風》燕燕于飛。《玉篇》俗作鷰。《集韻》亦作䴏。

《禮·學記》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註》燕,猶褻也。

與醼通。《廣韻》醼飮,古無酉,今通用。《詩·小雅》我有旨酒,嘉賔式燕以敖。《儀禮》燕禮第六。

《集韻》與宴通。安也,息也。《易·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疏》燕,安也。《詩·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傳》以安待天子。《又》或燕燕居息。《傳》燕燕,安息貌。《齊語》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註》閒燕,猶淸淨也。

《廣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煙。《玉篇》國名。《爾雅·釋地》燕曰幽州。《詩·大雅》溥彼韓城,燕師所完。《朱傳》燕召公之國。◎按鄭箋云:燕,安也。讀去聲。今从朱傳。

《左傳·隱五年》衞人以燕師伐鄭。《註》南燕國今東郡燕縣。《疏》燕有二國,一稱北燕,故此註言南燕,以別之。世本燕國姞姓。地理志:東郡燕縣南燕國姞姓,黃帝之後也。

姓。《廣韻》邵公奭封燕,爲秦所滅,子孫以國爲氏。漢有燕倉。〇按史記仲尼弟子傳:燕伋字思。是春秋時,卽有燕姓也。

《集韻》於殄切,音蝘。本作宴。引爾雅宴宴,居息也。〇按爾雅疏引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考爾雅釋文及北山釋文,俱無作上聲讀者,惟大雅韓奕:韓姞燕譽。釋文云:燕,于遍反。

於顯反。可証燕之有上聲也。

【翎】

翎【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說文·新附字》羽也。《玉篇》箭羽也。

白翎雀,元法曲名。見《輟耕錄》。

相关诗句
夜半丰城剑影寒 青青一勺端溪水 僧繇才识点睛难 未尽微忱意不安 篇章窃畏诗人瞩 意气难为书笔描 江山正续东华录 盛世新风书不足 棋枰貂锦竞先鞭 砚石龙香添旧谱 每借才人韵事传 由来异代风流迹 谪仙吟罢汉宫篇 妃子捧来唐苑石 艺海珍闻有纪年 绿云尺五剧清妍 豪情共唱长征曲 厚谊原从报国心 龙湫自选荆山玉 南唐旧重西坑绿 论交那惜琼琚赠 载籍宁遗汗血功 板荡九边粗北定 乾坤自古无长胜 鼎钟相应有前由 棋砚同文非异路 胜侣星湖忆旧游 东风消息到端州 春生父老三巡酒 暖入乡邦十亿心 九霄列祖威灵佑 屠龙岂有回天手 心怀三户报东瀛 身共六军还北阙 一夜京华享盛名 喧天笳鼓汗家营 五丁力贯蚕丛斧 三箭威扬虎帐弓 采石儒生终破虏 投鞭儿辈竟摧秦 车前辙乱齐人鼓 壁上缨寒赵国旗 朝野殷夏方共睹 河山夙怨本难消 两奁黑白伊谁主 一局玄黄独自擎 哀兵奋起如虓虎 惊魂往事从头数 汉家业复五铢钱 晋室军回三舍矢 满地风雷付逝川 后来鼎簴还中土 刀光六合警狮眠 棋局长安惊虎视 五路征辽失道还 王师甲帐撤幽燕 即墨重围畏建瓴 澶渊孤注伤垒卵 茫茫天幕蜃云腥 浩浩海波鲸雾黑 岭表风传白燕翎 军前月冷青虬尾 洛京风雨剑光暝 岛国旌旗兵气涌 忽报棋坛起震霆 由来同气惜惺惺 翻新技擅西江路 继武名扬北户书 安得冥鸿成远翥 若非老凤都新声 成各每谢无双誉 慧来谁堪第二人 师门不抱青蓝虑 纷纭众口无凭据 李膺门第羡登龙 韩干师徒工画马 “雪浪”“涵星”各擅容 吴刀挑法绍名宗 弟子卅年真入定 大师一代几传灯 黄金不为量珠恤 碧玉曾闻守墨能 邻邦重价求鸿笔 海国惊涛泊燕樯 精心后历求佳质 绝技中原负重名 锋芒圭角依乾律 南冥代有良工出 应运新天日晷开 修文往事风华在 并来文苑助风雷 一自化身归几案 龙尾头衔翰墨材 凤咮身价文章伯 蔡州雕就玉为胎 渤海贡来金作骨 端为名场重异才 青山割得紫云回 化为清气钟文石 天地英华日月精 云封幽谷深千尺 千秋尚见洪荒迹 地势龙蟠近汉都 天文牛织分星野 旧时开府隶苍梧 榕树阴浓听鹧鸪 卢家玉碗呈霜鲤 周道银鞍骋雪骢 仕女裳衣擅罗绮 楼台歌舞沸笙箫 垂杨温扫滨湖紫 远岫新匀近郭青 红英漾雾连香起 羊城西去百余里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