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闾故已非

出自:元代·王冕《怀乡》

拼音:[mén][lǘ][gù][yǐ][fēi]

平仄:平平仄仄平

关西吾故里,八代不能归。
坟墓今何在。门闾故已非
清秋愁燕去,残日望云飞。
岂是桃源客。虚无与世违。

查看原文

注释

【门闾】1.城门与里门。 2.宫门。 3.指乡里﹑里巷。 4.家门;家庭;门庭。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门】

門【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傳》四門,四方之門。《禮·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門。《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王行止食息,張帷爲宮,樹旌以表門。《又》設車宮轅門。《註》王止宿險阻之處,車以爲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今慕府亦稱轅門,牙門。《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註》天子九門:關門、遠郊門、近郊門、城門、臯門、雉門、應門、路門、寢門,亦曰庫門。

譙門,城上爲高樓以望者。《前漢·勝傳》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橋門,國學門也。《後漢·儒林傳》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師門。《後漢·桓榮傳》上則通達經旨,下則去家慕鄕,求謝師門。

《通鑑》唐狄人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或謂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正字通》世族盛著曰門望。韓顯宗疏,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

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易·繫辭》道義之門。《疏》物之得宜,從此易而來,故云道義之門,謂與道義爲門戸也。

《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期門,勇士也。《後漢·譙傳》帝始作期門,數爲微行。《註》前書,武帝微行,常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班固·西部賦》期門佽飛,列刃攢鍭。

官名。《周禮·地官》司門,祭祀之牛牲繫焉,監門養之。《後漢·百官志》黃門侍郞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又》門大夫六百石。《註》漢官曰: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註》將代父當門者也。《左傳·襄十一年》大夫諸司門子勿順。

地名。《左傳·襄二十七年》託於木門。《註》木門,晉地《史記·項羽紀》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孟康註》在新豐東十七里。

《秦本紀》敗三晉之師於石門。《一統志》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踰中條山,通陝州道,山嶺參天,左右壁立,閒不容軌,名曰石門。

鴈門,郡名。見《前漢·地理志》。

山名。《書·禹貢》浮于積石,至于龍門。《傳》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後漢·逸民傳》龎公攜其妻子,登鹿門山。

《正字通》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漢光武紀寒門註,師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凜然。

星名。《史記·天官書》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註》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明則氏羌貢。《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

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藝,謂之門子。後因以爲氏,後魏門文愛。

東門、西門、雍門、木門,俱複姓。《左傳·宣十八年註》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

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

人名。《史記·秦始皇紀》使盧生求羨門高誓。《註》羨門,古仙人。《前漢·藝文志》逢門射法二篇。《註》卽逢蒙。《荀子·正論篇》羿蠭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正字通》僧曰沙門桑門。《前漢·郊祀志》沙門,漢言息心削髮,絕情欲,歸於無爲也。

《韻補》叶民堅切,音眠。《楚辭·遠遊》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庶類有成兮,此德之門。

叶眉貧切,音珉。《詩·邶風》出自北門,憂心殷殷。叶下貧。《荀卿·雲賦》往來惽憊,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門。

【闾】

閭【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臚。《說文》里門也。周禮五家爲比。五比爲閭。閭,侶也。二十五家相羣侶也。《書·武成》式商容閭。《傳》式其閭巷。《禮·內則》與其得罪於鄕黨州閭。《註》二十五家爲閭。《戰國策》齊桓公,宮中女市女閭七百。《註》閭里,中門也。《後漢·班固傳》閭閻且千。《註》字林曰:閭里,門也。

門名。《左傳·襄十八年》州綽門於東閭。《註》齊東門。《穀梁傳·成元年》客不說而去,相與立胥閭而語。《註》胥閭,門名。《釋文》閭,力居反。

仙所居。《史記·孝武紀》石閭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閭也。

亭名。《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註》高平南,平陽縣西北有顯閭亭。

古官名。《周禮·地官·閭胥》閭胥各掌其閭之徵令。《離騷序》屈原與楚同姓,仕於懷王,爲三閭大夫。《史記·屈賈傳註》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

石名。《五音集韻》尾閭。司馬云: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在扶桑東,一名沃焦。一石,方圓四萬里,厚四萬里,海水注者無不燋。

山名。《爾雅·釋地》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註》醫無閭,山名。今在遼東。

《揚子·方言》舟首謂之閤閭。《註》今江東呼船頭屋謂之飛閭是也。

劒名。《荀子·性惡篇》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註:《新序》曰:辟閭、巨闕,天下之良劔也。

《五音集韻》草名。狀如艾蒿。《前漢·司馬相如傳》奄閭軒于。《註》奄閭,蒿也。子可治疾。

《正韻》閭,木名。《史記·司馬相如傳》仁頻、幷閭。《註》仁頻、幷閭俱註作椶。然攷之櫚皮作索,則椶應屬幷閭,仁頻作梹榔也。

《集韻》獸名。如驢,一角,岐蹄。《山海經》縣雍之山,其獸多閭麋。《註》郭曰,閭卽羭也。似驢而岐蹄,角如麢羊。一名山驢。

美女。《戰國策》閭姝、子奢莫如媒兮。《註》閭姝,荀子作閭娵。韋昭云:梁王魏翟之美女。

姓。《左傳·定十一年》宗子陽與閭丘明相厲也。《前漢·藝文志》閭丘子十三篇。《註》魏人。《正字通》將閭、閭葵,皆複姓。漢唐君:處士閭葵班。

人名。《史記·秦本紀》吳王闔閭。《前漢·武帝紀》東夷薉君南閭等。《註》南閭者,薉君之名。《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俞閭侯。

【故】

故【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暮切,音顧。《說文》使爲之也。《註》徐鍇曰:故使之也。

《廣韻》事也。《易·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疏》故,謂事也。

《廣韻》舊也。《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二曰敬故。《註》不慢舊也。

《書·大禹謨》。

《禮·曲禮·疏》故者,承上起下之語。

《禮·檀弓》非有大故,不宿於外。《註》大故,謂喪憂。

《前漢·藝文志》魯故二十五卷。《註》師古曰:故者,通其指義也。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眞。

《前漢·蘇武傳》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註》師古曰:物故,謂死也。言其同於鬼物而故也。

《荀子·王霸篇》不隆本行,不敬舊法,而好詐故。《註》故,巧也。

《韻補》叶攻乎切,辜也。《賈誼·弔屈原文》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按《史記》故作辜。

叶果五切。《東方朔·客難》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戸,使蘇秦,張儀與僕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說文》从攴作故。故字原从攴作。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非】

非【戌集中】【非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

《玉篇》下也。

《玉篇》隱也。

《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

《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