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笥衣颁宫锦丽

出自:明代·谢一夔《送祁郎中致和使朝鲜》

拼音:[yù][sì][yī][bān][gōng][jǐn][lì,lí]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圣皇盛德符穹昊,前星烨烨增辉耀。
皇储茂建位青宫,诞告万方颁紫诏。
朝鲜远在辽阳东,祁君奉使何英雄。
天诏晓衔辞紫禁,星轺夕驾驰青骢。
君家住在古南越,蚤向彤墀同射策。
拜官粉署竭忠诚,操凛冰霜声赫赫。
祖筵盛设官道傍,骊歌唱彻仆夫忙。
作别乍惊蓬岛远,驱驰不惮关山长。
朝鲜到日人争睹,驺从祗迎纷满路。
煌煌龙节蔼祥烟,隐隐霓旌卷轻雾。
麒麟作服金横腰,彷佛云軿下九霄。
北岳风高鹏翮健,汉城日暖马蹄娇。
金函诏出双龙御,玉笥衣颁宫锦丽
遐方拜受尽倾心,舞蹈嵩呼声振地。
大张绮席款王臣,跽奏拜献何殷勤。
讶鼓险竿呈百戏,豹胎熊掌罗兼珍。
归来夜坐天使馆,豪吟字字皆冠冕。
铿然音律谐宫商,天上斗星应错乱。
晓瞻双阙心怦怦,归程宁肯迟迟行。
看取明春花似锦,彤庭敷奏承恩荣。

查看原文

注释

【玉笥】1.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 2.传说中的玉筐。 3.指帝祚。 4.山名。在湖南湘阴县东北,相传屈原放逐于此而作《九歌》,上有屈子祠。 5.山名。在江西永新县。道家称为仙居之所。 6.山名。在浙江。
【宫锦】宫中特制或仿造宫样所制的锦缎。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玉】

玉【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水玉,水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美貌也。《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珍食曰玉食。《書·洪範》惟辟玉食。《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時和曰玉燭。《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註》凡六邑。

河名。《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關名。《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星名。《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註》五釆玉樹。

草名。《爾雅·釋草》蒙,玉女。《註》女蘿別名。

《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鳥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觀名。《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又蚌名。《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姓。《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註》公玉,姓。帶,名。《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愛也,成也。《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註》玉,寶愛之意。《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廣韻》朽玉。

琢玉工。《集韻》或作璛。

姓。《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註》玉,音肅,京兆人。

《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韻補》叶音域。《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叶音龠。《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叶音迂。《洞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笥】

笥【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相吏切,音伺。《說文》飯及衣之器也。《書·說命》惟衣裳在笥。《禮·曲禮》苞苴簞笥。《註》圓曰簞,方曰笥。《儀禮·大射儀》小射正奉,決拾以笥。《註》笥,萑葦器。

山名。《水經注》屈潭之左有玉笥山。

《集韻》新兹切,音思。想止切,音枲。義同。

【衣】

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博雅》寢衣,衾,服也。

《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颁】

頒【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汾。《廣韻》魚大首。亦衆貌。《詩·小雅》魚在在藻,有頒其首。

《唐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音班。《廣韻》布也,賜也。《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註》頒,讀爲班。《周禮·天官·大宰》匪頒。《註》匪,分也。頒,讀爲班布之班,謂班賜也。

《說文》鬢也。《正韻》頟兩旁曰頒。《孟子》頒白者。《註》頒,班也。頭半白班班者也。

分也。《書·洛誥》乃惟孺子,頒朕不暇。《傳》我爲政,常若不暇。汝惟小子,當分取我之不暇而行之。《釋文》頒音班。

甫云反。

《說文》通作朌。《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朌。《釋文》朌讀爲頒,賦也。

鳥名。《揚子·方言》戴勝,自關而東或謂之戴頒。

《揚子·方言》鋪頒,索也。東齊曰鋪頒,猶秦晉言抖藪也。

古通先韻,連切,音邊。《蘇軾·澄泥硯詩》長安新硯石同堅,不待書來遂許頒。

【宫】

宮【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居戎切《集韻》《韻會》居雄切《正韻》居中切,音弓。《說文》室也。从宀,躳省聲。《白虎通》黃帝作宮室,以避寒暑。宮之言中也。《釋名》宮,穹也。屋見垣上穹隆然也。《詩·大雅》雝雝在宮。《周禮·內宰六宮註》婦人稱寢曰宮。宮者,隱蔽之言,天子謂之六寢。

《禮·儒行》儒有一畝之宮。《註》宮,牆垣也。《儀禮·士昏禮》母戒女曰:夙夜無違宮事,古者貴賤所居,皆得稱宮,至秦始定爲至尊所居之稱。

宗廟亦曰宮。《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宮。《孔氏曰》可以奉祭祀曰事,祭必於宗廟曰宮,互見其義也。

學名。《禮·曲禮》諸侯曰頖宮。《註》謂半於天子之宮也。

官名。《周禮·天官》宮正掌王宮之戒令糾禁。

五音中聲曰宮。《前漢·律歷志》宮,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倡始施生,爲四聲綱。《史記·樂書》宮,土音,聲出於,合口而通之,其性圓而居中。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爲宮也。《註》宮爲君主之義,當其爲宮,五聲皆備。

腐,不翦其類也。

環也。《爾雅·釋山》大山宮,小山霍。《註》宮謂圍繞之。禮記曰:君爲廬宮之是也。

《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天子宮縣。《註》宮縣,四面縣也。

姓。左傳虞宮之奇,戰國宮佗。

北宮,南宮,俱複姓。

守宮,木名。《爾雅·釋木》守宮,槐。

守宮,蜥蜴名,別作。

叶古黃切,音光。《班固·張敖銘》功成德立,襲封南宮。垂號萬期,永保無疆。

叶古元切,音涓。《黃庭經》自高自下皆眞人,玉堂絳宇盡元宮。人音然。

【锦】

錦【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說文》襄色織文也。从帛金聲。《徐曰》襄,雜色也。漢魏郡有縣,能織錦綺,因名襄邑。《釋名》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字从金帛。《詩·衞風》衣錦褧衣。《傳》錦,文衣也。《左傳·襄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拾遺記》員嶠山有冰蠶,霜覆之,然後成繭。其色五采,後代效之,染五色絲,織以爲錦。

《五代史·吳越世家》臨安有大樹,錢鏐幼時戲於此,及貴歸,衣以錦,號其樹曰衣錦將軍。

《南窗紀談》中散大夫,舊說謂之十樣錦。受命之初,不俟恩赦,便許封贈父母,一也。妻封郡君,二也。不隔郊奏薦,三也。奏子爲職官,四也。乗馬許行馳道,五也。馬鞍上施紫絲座,六也。馬前執破木板,七也。宴殿用金器具朶殿上,八也。許上遺表,九也。國史立傳,十也。

姓。漢郞中令錦被。

貝錦,蟲名。《詩·小雅》萋兮菲兮,成是貝錦。《註》水中介蟲,文似錦。

水名。《前漢·司馬相如傳》漢宮有水錦,水有鴛。

《廣輿記》成都府城南有錦江,一名汶江,織錦濯此則鮮麗,其地曰錦里,其城曰錦官城。

【丽】

丽【子集上】【丶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麗古作丽。註詳鹿部八畫。(麗)〔古文〕音隷。《說文》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司馬相如·大人賦》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師古註》行步進止貌。

《玉篇》偶也。《易·兌卦》麗澤兌。《註》麗,猶連也。《周禮·夏官·校人》麗馬一圉。《註》兩馬也。《又》束帛麗皮。《註》兩皮也。《史世紀》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釋義》麗,偶數也。

《玉篇》好也。《廣韻》美也。《楚辭·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前漢·東方朔傳》以道德爲麗。

《玉篇》數也。《詩·大雅》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廣韻》著也。《左傳·宣十二年》射糜麗龜。《註》麗,著也。

《正韻》附也。《易·離卦》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禮·王制》郵罰麗于事。《註》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繫也。《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于。《註》麗,猶繫也。

《玉篇》華綺也。《正韻》華也。《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韓詩外傳》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玉篇》施也。《書·多方》不克開于民之麗。《傳》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麗,施也。言昏昧。

《正韻》光明也。

地名。《左傳·成十三年》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註》侯麗,秦地。

《前漢·地理志》樂浪郡華麗縣。

與欐同。屋棟也。《列子·力命篇》居則連麗。

麗譙,高樓也。《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前漢·陳勝傳註》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梁麗,車名。《莊子·秋水篇》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魚麗,陣名。《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正韻》小舟也。

姓,見《姓苑》。

複姓。《左傳·成十七年》晉厲公游于匠麗氏。

《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音離。《釋名》麗,離也。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高麗,國名。《魏志》高句麗,在遼東之東。《前漢書》作高句驪。

山名。《史記·黥布傳》布故麗山之徒也。或作驪。

與鸝同。《張衡·東京賦》麗黃嚶嚶。《註》麗古字通。

《集韻》憐題切,音黎。義同。

《集韻》里弟切,音禮。蕭該說,彭蠡,澤名。古作彭麗。

力智切,音詈。美也。

《類篇》山宜切,音釃。㭊也。

《集韻》郞狄切,音歷。縣名。从丽,俗从兩日,非。《六書正譌》丽,古麗字。相附之形,借爲伉麗。俗別作儷。(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