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襟泾渭流

出自:明代·陈绍文《荆轲》

拼音:[nán,nā][jīn][jīng][wèi][liú]

平仄:平平平仄平

六国互合从,强秦屹虎视。
南襟泾渭流,北控甘谷峙。
蕞尔一燕壤,曷厌贪饕志。
田光构奇谋,幸鼓荆卿气。
殒身明勿疑,直走咸阳市。
左授于期函,右献督亢志。
断袖环柱馀,秦鼎一丝繫。
吁嗟高渐离,尚置筑中器。
为术良已疏,秉节终弗易。
壮士贵丧元,成偾非所计。
逆命帝函歼,于昭秦二世。
千秋易水歌,慷慨满天地。

查看原文

注释

【泾渭】1.指泾水和渭水。 2.古人谓泾浊渭清(实为泾清渭浊),因常用"泾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南】

南【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韻補》叶尼心切,音寧。《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陸雲·喜霽賦》朱明啓,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襟】

襟【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韻會》。《玉篇》又作䘳。

【泾】

涇【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古靈切《集韻》《韻會》堅靈切,音經。水名。《說文》水出安定涇陽开頭山。《書·禹貢》涇屬渭汭。《周禮·夏官·職方氏》雍州,其川涇汭。

丹陽有涇水。《前漢·地理志註》涇水,出蕪湖。

交趾有涇水。《水經注》涇水,出龍編縣高山。

通也。《莊子·秋水篇》涇流之大。《註》涇,通也。謂通流也。

州名。《韻會》漢武分安定郡,元魏攺涇州。

縣名。涇陽縣,屬西安府,本秦縣。涇縣,屬寧國府。本唐猷州。見《廣輿記》。

《集韻》棄挺切,音謦。泉也。

古定切,音徑。涇涏,直流也。

【渭】

渭【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水名。《春秋·說題辭》渭之爲言布也。《說文》水出隴西首陽渭首亭南谷。《周禮·夏官·職方氏》雍州,其浸渭洛。《書·禹貢》導渭自鳥䑕同穴。

州名。《廣韻》秦始置隴西郡,後魏置渭州。《廣輿記》今爲鞏昌府。

府有通渭縣。

渭源縣,屬臨洮。渭南縣,屬西安。

濩渭,衆波聲。《木華·海賦》瀖泋濩渭。

《埤蒼》沸渭,不安貌。《王褒·洞簫賦》若雷霆輘鞫,佚豫以沸渭。

【流】

流【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

《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

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

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

《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放也。《書·舜典》流宥五。

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

《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流布也。《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流轉也。《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長流,官名。《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黃流,酒名。《詩·大雅》黃流在中。

雙流,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韻補》叶如切,音閭。《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叶力救切,音溜。《博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