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翰聊记此

出自:清代·沈彩《晓起作书因题》

拼音:[rǎn][hàn][liáo][jì][cǐ]

平仄:仄仄平仄仄

晓起弄笔札,白露进窗几。
虽嫌皓腕冷,滋润亦可喜。
欲书青李帖,拂拭苔花纸。
漏痕无成心,折钗有妙理。
悠悠千载下,可能入米史。
鬓丝帘影间,染翰聊记此

查看原文

注释

【染翰】1.以笔蘸墨。翰,笔。 2.指作诗文﹑绘画等。 3.指写字。 4.指书写的墨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染】

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琰切,音冉。《說文》以繒彩爲色。从水杂聲。徐鍇引裴光遠云:从水,水者所以染。从木,木者桅茜之屬。从九,九者染之數也。《周禮·天官》染人掌染帛。《爾雅·釋器》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

柔貌。《詩·小雅》荏染柔木。

《博雅》染耦,和諧也。

姓。《姓譜》晉染閔,五代染于。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豔切,冉去聲。汚也,漬也。《書·胤征》舊染汚俗,咸與維新。《韻會》《周禮》染人有上、去二音。从九會意。俗从丸,非。○按《說文》收水部,今誤入。

【翰】

翰【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韻會》侯旰切,音旱。《說文》天雞赤羽也。逸周書曰:文翰若翬雉,一名鷐風。周成王時獻之。

《玉篇》飛也。《易·中孚》翰音登于天。《註》翰,高飛也。

《易·賁卦》白馬翰如。《疏》鮮潔其馬,其色翰如。《禮·檀弓》戎事乘翰。《註》翰,白色馬也。

《詩·大雅》維周之翰。《爾雅·釋詁》翰,榦也。

《前漢·揚雄傳》故藉翰林以爲主人,子墨爲客卿以風。《註》翰,筆也。《文選·李善註》翰林,文翰之多若林也。

《廣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寒。義同。《正韻》翰有平去二音。凡稱書翰者,謂以羽翰爲筆以書。平去二音皆通。《正字通》爾雅作鶾,亦作㲦。

【聊】

聊【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膫。《說文》耳鳴也。

《韻會》語助。《詩·唐風》椒聊之實。《傳》椒聊,椒也。《疏》聊,語助也。

《博雅》聊,苟且也。《詩·衞風》孌彼諸姬,聊與之謀。《傳》聊,願也。《箋》聊,且略之辭。《晉書·阮籍傳》聊復爾耳。

賴也。《前漢·張耳陳餘傳》使天下父子不相聊。《揚子·方言》此其計畫,無所聊賴。

《左思·吳都賦》相與聊浪乎昧莫之坰。《註》聊浪,放曠貌。

地名。《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註》聊攝,齊西界也,平原聊城縣東北有攝城。《史記·韓王信盧綰傳》破豨將張春於聊城。

姓。《風俗通》聊倉。爲漢侍中。

《集韻》力求切,音騮。木名。引爾雅朻者聊。◎按爾雅釋木音義,聊音寮,無騮音,未審集韻何據。

《楚辭·九歎》耳聊啾而戃慌。《註》聊啾,耳鳴。聊音留。

阿蘭聊,西域國名。《後漢·西域傳》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

與騮同。《前漢·地理志》華聊,綠耳之乗。

《集韻》力弔切,音嫽。木名。《說文》本作。

【记】

記【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策,記載所當行之禮儀。《唐書·于志寧傳》左有記言之史,右有記事之官。《關尹子·五鑑篇》昔遊再到,記憶宛然。

《博雅》書也。《前漢·蕭望之傳》待詔鄭朋奏記于蕭望之。《註》記,書也。奏記自朋始。《文心雕龍》後漢始有公府奏記,記之言志,進己志也。

《正字通》文符也。《後漢·鍾離意傳》少爲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太守甚賢之。

官名。《後漢·百官志》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

與其通。《字彙補》助語辭。《詩·王風》彼其之子。《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聲相似。

叶苟起切,音几。《崔琰·述初賦》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門而造止。覿游夏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一說本作紀,紀與止叶,譌作記。

【此】

此【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