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寿平格福穰穰

出自:清代·旻宁《癸未仲秋七日幸万寿山玉澜堂锡宴十五老臣赓歌图绘以彰盛事》

拼音:[tiān][shòu][píng][gé][fú][ráng][ráng]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天高气爽届白藏,西风飒飒八月凉。
湖光山色秋正好,玉澜堂上芳筵张。
跄跄济济欣际会,咸逾古稀咸康强。
亲亲谊笃予之伯,为国屏藩辉天潢。
屡膺庙略成伟绩,宣威重镇知鹰扬。
昔赞纶扉承考泽,立朝正色端岩廊。
丝纶佐朕弥恭谨,抒忠献替资劻勷。
河防宣力内襄政,年开八秩寿而臧。
封疆重寄廉兼干,平成奏绩庆河黄。
岂独文章禁省冠,一德密勿惟几康。
朝端大寿今居首,靖共匪懈承余庆。
宣猷昔日知耿介,善善恶恶刻无遑。
勤劳三省心益壮,不彫松柏岁方长。
中外宣勤历年所,不偏不倚柔兼刚。
伟哉藩王抒忱悃,三朝宿卫恩荣光。
奋戈疆场知勇冠,精勤调习天闲骧。
山右滇南昔受命,今日悬车优礼彰。
久历戎行志敌忾,裹创血战歼欃枪。
予今图绘有深意,意在才俊标朝纲。
矧逢大耋欣罕觏,皤然在列钦先皇。
先皇荩臣遗小子,弼成政治恩德洋。
御园锡予歌纪盛,天寿平格福穰穰

查看原文

注释

【天寿】1.犹言天年。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建于此。
【平格】公正至善。
【穰穰】丰熟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寿】

壽【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承咒切,音綬。《說文》久也。凡年齒皆曰壽。《書·君奭》天壽平格。《詩·大雅》作召公考,天子萬壽。《左傳·僖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註》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歲,下壽八十。《董子繁露》壽者,酬也。壽有短長,由養有得失。《前漢·王吉傳》心有堯舜之志,則體有松喬之壽。

以金帛贈人曰壽。《史記·刺客傳》嚴仲子奉。黃金百鎰,爲聶政母壽。

星名。《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註》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曰壽。

地名。平壽,衞下邑。《左傳·昭二十年》衞侯在平壽,壽州古淮南,春秋吳楚蔡之地,戰國倂于楚,考烈王遷此,曰郢都。靈壽,古中山邑。《史記·魏世家》樂羊拔中山,文侯封之靈壽。

漢壽,亭名,在蜀嚴道。曹操以關羽爲漢壽亭侯。

山名。《史記·五帝紀》舜作什器于壽山。

壽山在福州侯官縣,產文石,可爲印章,五色具備,惟艾綠色者少。《宋·黃幹詩》石爲文多招斧鑿。

水名。壽水,在太原壽陽縣,其源有二,一出要羅村,一出頡訖村,合流入于洞渦河。

木名。靈壽木,可爲杖。《山海經》靈壽實華。《呂氏春秋》壽木之華。

姓。吳王壽夢之後。

常壽,複姓。

《廣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讎上聲。《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按酒壽俱有韻,朱子作叶音,非。《正字通》受授皆有上去二音,諸韻書分載有宥二韻,壽字亦然,非壽讀若受,專屬上聲,讀若授,專屬去聲也。

【平】

平【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

《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

治之也。《詩·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

平服也。《詩·大雅》四方旣平,王國庶定。《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玉篇》平,齊等也。《增韻》平,均也。《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書·君奭》天壽平格。《疏》正義曰:平謂政敎均平也。

《廣雅》平,均賦。《史記·平準書註》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準,輸賦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樂聲不相踰越也。《周語》樂從和,和從平。

《爾雅·釋詁》平,易也。《疏》易者,不難也。《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歲稔也。《前漢·食貨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諡法》執事有制曰平,治而無眚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澤。一名平。《韓愈·城南聮句》沙篆印迴平。《註》洪慶善曰:華山有靑柯平、種藥平,因地之平處也。

臘月曰嘉平。《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註》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淸,時下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平。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平。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華平,瑞木名。《宋書·符瑞志》華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註》天下平,其華則平。

廷尉平,官名。《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平原,太平,平陸,地名。《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疏》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漢以平原爲郡名。高平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爲陸。《又》東至日所出,爲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陸。

州名。《唐書·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隋爲北平郡,唐爲平州。

姓。《廣韻》齊相晏平仲之後。《前漢·平當傳》當哀帝時爲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複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寧二氏。《姓譜》平陵氏,史記平陵老之後。

《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

《韻會》均也。

《韻會》皮命切,音病。平物賈也。《周禮·地官·質劑註》市中平賈,今時月平是也。

《地官·質人註》質平也。主平定物賈。《揚子·方言》一鬨之市,必立之平。《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買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古與便辯通。《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註》索隱曰:古文尚書作平,平旣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爲辯章。

叶皮陽切,音龎。《張籍·祭韓愈詩》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平。

《集韻》拼古作平。註詳手部八畫。

【格】

格【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柏切《集韻》《韻會》《正韻》各額切,音隔。《說文》木長貌。《徐曰》樹高長枝爲格。

至也。《書·堯典》格于上下。

來也。《書·舜典》帝曰:格汝舜。

感通。《書·說命》格于皇天。

變革也。《書·益稷謨》格則承之庸之。

格,窮究也。窮之而得亦曰格。《大學》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

法式。《禮·緇衣》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正也。《書·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

登也。《書·呂》皆聽朕言,庶有格命。《疏》格命,謂登壽考者。

牴牾曰格。《周語》穀洛鬭。韋昭云:二水格。

頑梗不服也。《荀子·議兵篇》服者不禽,格者不赦。

也。《詩·魯頌》在泮獻馘。《鄭箋》馘謂所格者之左耳。

舉持物也。《爾雅·釋訓》格格,舉也。

格也。凡書架、肉架皆曰格。《周禮·牛人註》挂肉格。

敵也。《史記·張儀傳》驅羣羊攻猛虎,不格明矣。

《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

《爾雅·釋詁》格,陞也。《方言》齊、魯曰,梁、益曰格。

標準也。《後漢·博奕傳》朝廷重其方格。

格例。《唐書·裴光庭傳》吏部求人不以資考爲限,所獎拔惟其才,光庭懲之,乃爲循資格。

《廣韻》度也,量也。

姓。《統譜》漢格班。

《唐韻》古落切《集韻》《韻會》《正韻》葛鶴切,音各。樹枝也。

廢格,阻格也。《前漢·梁孝王傳》袁盎有所關說,大后議格。

格五,角戲也。《前漢·吾丘壽王傳》以善格五召待詔。

杙也。亦以杙格獸也。《莊子·胠篋篇》削格羅落罘之知多,則獸亂于澤。《左思·吳都賦》峭格周施。

扞格,不相入也。《禮·學記》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註》格,胡客反。

《集韻》《韻會》歷各切,音洛。籬落也。《前漢·鼂錯傳》謂之虎落。《揚雄·羽獵賦》謂之虎路。通作格。

《類篇》曷各切,音鶴。格澤,妖星也。見《史記·天官書》。

【福】

福【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畗《唐韻》《集韻》《韻會》方六切,膚入聲。祐也,休也,善也,祥也。《禮·祭統》福者,備也。《易·謙卦》鬼神害盈而福謙。《書·洪範》嚮用五福。

《釋名》福,富也。其中多品如富者也。

祭祀胙肉曰福。《周禮·天官·膳夫》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穀梁傳·僖十年》祠致福於君。

福猶同也。《張衡·西京賦》仰福帝居,陽曜隂藏。《薛註》言今長安宮,上與五帝所居之太微宮,陽時則見,隂時則藏,同法也。

州名。秦閩中郡,立閩州,唐改福州。

姓。元忠臣福壽。

《集韻》《韻會》敷救切,音副。藏也。《史記·龜筴傳》邦福重龜。《註》徐廣讀。

叶筆力切,音偪。《詩·大雅》自求多福。《儀禮·士冠禮》介爾景福。俱叶上德字。《正字通》福本有偪音。說文从示畐聲。賈誼治安策,疏者或制大權,以福天子。乃偪譌爲福,非福與偪通也。諸韻書誤以爲福、偪同音共義,合爲一,蓋未詳毛詩、儀禮及安世房中歌、班固明堂詩,福皆讀偪,與偪義不相通也。韻會職韻逼字註云,通作福。字彙福與逼同,尤非。

【穰】

穰【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7画

《廣韻》汝陽切《集韻》《韻會》如陽切《正韻》如羊切,已治者。《廣韻》禾莖。

禾實豐也。《詩·商頌》豐年穰穰。

凡物豐盛皆曰穰。《詩·周頌》降福穰穰。《傳》穰穰,衆也。

《史記·滑稽傳》道傍有穰田者。《註》謂爲田求福穰。

姓。齊將穰苴之後。《何氏姓苑》今高平人。

地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穰縣。

《正字通》與瓤通。凡果實中之子曰屖穰。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汝兩切,音壤。豐也。《前漢·張敞傳》京師長安中浩穰。

《集韻》人成切,平聲。蹂禾黍之餘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