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楼台非我事

出自:清代·金和《梦月夜游笔架山歌》

拼音:[qī][bǎo][lóu][tái,tāi][fēi][wǒ][shì]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我昔初游笔架山,重岩绝巘穷跻攀。
夕阳满天下山去,山灵笑我真痴顽。
梦中来呼渴睡老,汝昨看山爱山好。
好山不向月中看,谁识此山天下少。
我欢跃起欢相迎,山灵挈我随之行。
腾地直上一千丈,此山屹立如在不夜城。
九阍咫尺通帝京,四边寂静无人声。
举头不见团团月,却是广寒旧宫阙。
万户千门无点尘,珠斗银潢共清绝。
此时姮娥露真面,云锦衣裳飏红电。
须臾放出大光明,融结此山成一片。
山耶月耶两不知,浩浩长空亘秋练。
山灵语我此奇景,除却此山无处见。
此山南来第一真洞天,今作穷妻汤沐县。
绕县遍种丹桂花,灵根来自海市鲛人槎。
云是结璘使者手赠春风芽,此山樵童渔女一一皆以花为家。
花开花落一十二万载,古树今树不断香横斜。
偶然桂子月中堕,当作瑶池灵药可。
白兔谁闻天上舂,青鸾自寄山中果。
人生得入此山游,仙箓何事更向佺铿求。
此山一草一木一猿一鹤俱是不凡品,而况餐烟吸露之灵修。
我心默默方然疑,忽闻侍从传语山灵知。
近来吴刚老病疲,其属八万四千户,斤斧往往乖常仪。
一去蓬莱十日不复返,闻其烂醉蒲桃新酒无醒时。
顷间问游下方客,落落冰玉无俗姿。
吴刚修月不称职,今后其人客代之。
山灵贺我促我顿首谢,我有我志请毕今夕语。
我之学儒仅仅知讴䪩,我之学农仅仅习耕稼。
其他一切愚过移山公,而况生平懒同嵇叔夜。
尘世不愿受羁勒,天府何堪任驱驾。
幸为更乞恩外恩,曲恕草茅虮虱臣。
七宝楼台非我事,匠材别选宁无人。
山灵对我长太息,叱咤一声如霹雳。
惊回春梦落河海,依旧青镫闪蓬壁。
东窗指顾榑桑红,照见此山最上芙蓉峰。

查看原文

注释

【七宝】1.佛教语。七种珍宝。佛经中说法不一,如:《法华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为七宝;《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为七宝;《大阿弥陀经》以黄金﹑白银﹑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为七宝;《恒水经》以白银﹑黄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为七宝。 2.佛教语。七种王者之宝。《轮王七宝经》:"其王出时有七宝现。何等为七?所谓轮宝﹑象宝﹑马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摩尼宝﹑女宝。如是七宝随王出现。" 3.泛指多种宝物。 4.用以形容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 5.比喻卓异杰出的人物。 6.指七种特殊的功用。 7.称以各种佐料合成之物。参见"七宝茶"﹑"七宝五味粥"﹑"七宝羹"。
【宝楼】对佛寺楼阁的美称。
【楼台】1.〈方〉凉台。 2.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七】

七【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音桼。少陽數也。《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

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

三七,藥名。《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

姓。明七希賢。

人名。《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正字通》或通作㭍桼漆。柒。

【宝】

寶【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7画

〔古文〕寚音保。《說文》珍也。从宀玉貝,缶聲。《徐曰》人所保也。《廣韻》珍寶。

瑞也,符也。《易·繫辭》聖人之大寶曰位。《禮·禮運》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詩·大雅》稼穡惟寶。

《書·旅獒》所寶惟賢,則邇人安。

《增韻》符璽也,重也,貴也。《周禮·春官·天府》凡國之玉鎮,大寶器藏焉。《書·旅獒》分寶玉于伯叔之國。禮聘凡四器者,唯其所寶,以聘可也。註謂圭璋璧琮。古者天子諸侯以圭璧爲符信,至秦始有皇帝信璽,唐改曰寶。

凡錢文曰通寶。

姓。

叶博古切,音補。《詩·大雅》錫爾介圭,以作爾寶。叶上土。

《琳·瑪瑙賦》帝道匪康,皇鑒元輔。顧以多福,康以碩寶。

通作葆。《史記·魯世家》毋墜天之降葆命。《註》讀如寶。《留侯世家》見穀城下黃石,取而葆祠之。《徐廣曰》史珍寶字皆作葆。

【楼】

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婁。《說文》重屋也。《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臺,狹而脩曲曰樓。《釋名》樓謂牖戸之閒有射孔,樓樓然也。

偵敵之車曰飛樓,亦曰樓車。《六韜·軍略篇》視城中則有飛樓。《左傳·宣十五年》解揚登諸樓車,呼宋人而告之。

岑樓,山之銳嶺。《孟子》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譙樓,城樓也。《前漢·陳勝傳》戰譙門中。

謂之戍樓。《儲光羲·送別詩》寒雲隱戍樓。

樓蘭,國名。見《前漢·昭帝紀》。

《爾雅·釋詁》樓,聚也。

《爾雅·釋草》果臝之實栝樓。《註》齊人呼爲天瓜。

道家以兩肩爲玉樓。《蘇軾·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

姓。《姓苑》望出東陽,周封少康之裔爲東樓公,子孫因氏焉。

叶凌如切,音閭。《古·日出東南隅行》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離樓,衆木交加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嶔崟離樓。

【台】

台【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

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註》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爲太尉,中台司中爲司徒,下台司祿爲司空,史漢皆作三能。

姓。北史有台氏。

天台,山名,在會稽。

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爲赤城郡,唐攺台州。

《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註》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臺,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集韻》堂來切,音臺。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集韻》台谷,地名。

《集韻》祥吏切,音寺。嗣古作台。《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今文尚書》作不台。

【非】

非【戌集中】【非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

《玉篇》下也。

《玉篇》隱也。

《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

《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事】

事【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相关诗句
照见此山最上芙蓉峰 东窗指顾榑桑红 依旧青镫闪蓬壁 惊回春梦落河海 叱咤一声如霹雳 山灵对我长太息 匠材别选宁无人 七宝楼台非我事 曲恕草茅虮虱臣 幸为更乞恩外恩 天府何堪任驱驾 尘世不愿受羁勒 而况生平懒同嵇叔夜 其他一切愚过移山公 我之学农仅仅习耕稼 我之学儒仅仅知讴䪩 我有我志请毕今夕语 山灵贺我促我顿首谢 今后其人客代之 吴刚修月不称职 落落冰玉无俗姿 顷间问游下方客 闻其烂醉蒲桃新酒无醒时 一去蓬莱十日不复返 斤斧往往乖常仪 其属八万四千户 近来吴刚老病疲 忽闻侍从传语山灵知 我心默默方然疑 而况餐烟吸露之灵修 此山一草一木一猿一鹤俱是不凡品 仙箓何事更向佺铿求 人生得入此山游 青鸾自寄山中果 白兔谁闻天上舂 当作瑶池灵药可 偶然桂子月中堕 古树今树不断香横斜 花开花落一十二万载 此山樵童渔女一一皆以花为家 云是结璘使者手赠春风芽 灵根来自海市鲛人槎 绕县遍种丹桂花 今作穷妻汤沐县 此山南来第一真洞天 除却此山无处见 山灵语我此奇景 浩浩长空亘秋练 山耶月耶两不知 融结此山成一片 须臾放出大光明 云锦衣裳飏红电 此时姮娥露真面 珠斗银潢共清绝 万户千门无点尘 却是广寒旧宫阙 举头不见团团月 四边寂静无人声 九阍咫尺通帝京 此山屹立如在不夜城 腾地直上一千丈 山灵挈我随之行 我欢跃起欢相迎 谁识此山天下少 好山不向月中看 汝昨看山爱山好 梦中来呼渴睡老 山灵笑我真痴顽 夕阳满天下山去 重岩绝巘穷跻攀 我昔初游笔架山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