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踏骸骨场

出自:清代·王先谦《述怀》

拼音:[cù][tà][hái][gǔ,gū][cháng,chǎng]

平仄:仄仄平平平

余幼好奇伟,不畏俗子詈。
食其虽儒冠,仲翔有高气。
偪侧闾里中,耻顾蜗蚓饵。
长怀千载友,宁论一室事。
弱龄经丧乱,楼船管书记。
老彭曾竞走,壮王时并骑。
不能从俯仰,颇复多慢易。
尚枉孟公留,甘作杨津避。
忽逢长沙友,邀共泉陵辔。
饱看山水归,穷途亦高致。
陇西开幕府,陕南伫儒帅。
中道有分张,微材免瑕累。
梁公实桓桓,胆气固少二。
抗手杯酒间,披肝野营次。
大江平若席,酣卧有余地。
谍报群撚来,早市缠妖燧。
深宵呼起起,草檄不成睡。
尚想九真役,凶徒俄蚁萃。
元戎空瞋目,老将或垂泪。
飞炮鸣我前,高唱倚薄醉。
突围走天门,道左纷贼帜。
湖桥中夜断,纵马泅更坠。
移军蕲水县,张幄孤峰翠。
炙背当骄阳,披襟逐凉吹。
习勇喜观陈,受降甘报使。
蹴踏骸骨场,见惯了不异。
顾惭百炼质,庶获一割利。
何期忝高科,谬得陪清位。
低心就绳墨,眵目觑文字。
肉食远谋虚,头衔流俗贵。
悠悠世事改,冉冉颓年至。
方隅空砥平,瀛海竞鼎沸。
我如祖士雅,时有声警寐。
又似曹景宗,尚忆火出鼻。
事愿每自违,身世已无系。
由来抚髀叹,不溷洗耳志。
艰难况饱历,生死久慭置。
天公不见收,水伯亦屡弃。
长歌射虎山,奋袖啼猿寺。
悠哉复游哉,终已快吾意。

查看原文

注释

【蹴踏】1.亦作"蹴蹋"。亦作"蹵蹋"。亦作"蹴蹹"。亦作"蹵躢"。 2.踩;踏。 3.踢。 4.行走;奔跑。 5.比喻蹂躏;摧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蹴】

蹴【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六切,音噈。《說文》躡也。《孟子》蹴爾而與之。《趙岐註》蹴,蹋也。《後漢·梁冀傳》六博蹴鞠。《註》《劉向·別錄》蹴鞠者,傳言黃帝時所作。或曰起戰國時。《類篇》或作蹙。

《廣韻》七宿切《集韻》七六切,音䙘。義同。

《集韻》《類篇》就六切,音摵。蹴然,敬貌。

【踏】

踏【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他合切《集韻》託合切,音塔。《玉篇》足著地也。

《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音沓。踐也。《說文》本作蹋。今文作踏。或作蹹。《郭茂倩·樂府》有踏歌詞、踏歌行。

【骸】

骸【亥集上】【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戸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音諧。《說文》脛骨也。《博雅》骨也。《左傳·宣十五年》析骸以爨。《莊子·逍遙遊》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

《德充符》直寓六骸。《釋文》手足首身也。

《集韻》柯開切,音該。與胲同。《類篇》足大指毛也。

【骨】

骨【亥集上】【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音汨。《說文》肉之覈也。《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牲骨。《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姓。《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苦骨,苦參別名。

多骨,白荳別名。見《本草綱目》。

【场】

場【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音長。《說文》祭神道也。《師古曰》築土爲壇,除地爲場。

收禾圃曰場。《詩·豳風》九月築場圃。《周禮·地官》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

校士曰文場。《班固·答賔戲》婆娑乎術藝之場。《沈佺期詩》累年同畫省,四海接文場。

戰爭之地曰戰場。李華有弔古戰場文。

釋氏開堂設戒曰選佛場。《傳燈錄》丹霞將應舉,道遇一禪客,曰:選官何如選佛。霞曰:選佛當往何所。客曰:江西馬大師出世,此選佛場也。

《集韻》尸羊切,音商。《揚子·方言》蚍蜉犁鼠之場謂之坻場,一曰浮壤。場與埸別。或作㙊畼。俗作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