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况孜孜

出自:元代·大欣《送晖东阳往江西省佛智师》

拼音:[wéi,wèi][dào][kuàng][zī][zī]

平仄:平仄仄平平

故家西江上,游子未成归。
而我岂不怀,所惭志多违。
十五知好道,从师别庭闱。
朅来苕上寺,遭时蹈危机。
秋风走淮甸,晏岁东海涯。
交情无厚亲,面诺心已非。
感子始终意,见我无瑕疵。
爱恶有妍丑,人孰不自知。
目睹凌云质,自足为我规。
况同早入室,甚知多令仪。
前年党祸作,众溃如星驰。
老师卧一室,四海浮云悲。
我时阙服役,赖子能扶持。
子去我始至,曾不慰渴饥。
遂令八十翁,落日乡土思。
别来鞠再华,田圃霜露滋。
穷檐白日晚,苦心徒尔疲。
感激子遂行,信有天下奇。
草堂白头亲,有弟供甘肥。
敢忘师道尊,恩义无或亏。
意气重然诺,为道况孜孜
神机不停伫,天马脱絷羁。
能不念离索,潦倒成荒嬉。
尺书岂无邮,问谒多愧辞。
我有心与目,孰不为鸢鸱。
母老家亦殚,弟妹贫贱离。
长绝伯父恩,骨朽葬无资。
天诛不可逭,何用涕交颐。
因子感我私,听歌行步迟。
誓言如白水,我归岂无期。

查看原文

注释

【为道】1.犹言修道。 2.指矫性而为高远难行之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况】

况【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玉篇》俗況字。○按況本从水,亦从二作况。今从冫,當卽況、况二字之譌。况从二从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虛放切,音貺。發語辭。《詩·小雅》况也永歎。从二从兄,與況字少異。

借作祝。《漢·魯相謁孔廟音貺。《說文》寒水也。

矧也,譬也。《莊子·知北遊》每下愈況。

益也。《晉語》衆況厚之。

兹也。《詩·小雅》況也永歎。《箋》來兹對之,長歎而已。

滋也。《詩·大雅》亂況斯削。

賜也。與貺通。《前漢·武帝紀》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

臨訪曰來況。《司馬相如·子虛賦》足下不遠千里,來況齊國。

《廣韻》修況,琴名。

姓。《蜀志》有況長寧。◎按佩觿集,况况況虛訪翻,况發語之端,况寒冰也,況形況,今多通用況字。

《集韻》或作湟。

古與兄通。

【孜】

孜【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音咨。《說文》汲汲也。一曰力篤愛也,勤也。《書·益稷》予思日孜孜。

《君》惟日孜孜,無敢逸豫。經傳通作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