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款年年只为桥

出自:清代·王荫桐《倡修登瀛桥费款太钜负债难偿赋诗三首 其三》

拼音:[chóu][kuǎn][nián][nián][zhī,zhǐ][wéi,wèi][qiáo]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筹款年年只为桥,胸中块垒恨难消。
铜山未倒须当铸,钱树犹存且漫摇。
看有一文全在手,愧无万贯现缠腰。
会逢点石成金日,债主须应浊酒邀。

查看原文

注释

【筹款】筹集款项。
【年年】每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筹】

籌【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直由切《集韻》《韻會》陳留切《正韻》除留切,音儔。籌算也。《儀禮·鄕射禮》箭籌八十。《註》籌,算也。

壷矢。《禮·投壷》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註》籌,矢也。

籌策。《史記·高祖紀》運籌帷幄之中。

《集韻》徒刀切,音陶。《揚子·方言》戴也。

叶音除。《蔡洪·圍棊賦》攄妙思,奮元籌。飾服色,玩騂駒。

【款】

款【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韻會》《正韻》苦管切。《集韻》苦緩切,塞也。意有所欲而猶塞,款款然也。《謝靈運詩》語往實款然。《註》款然,謂如其所欲。

《博雅》誠也,愛也。《楚辭·卜居》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註》悃悃款款,志純一也。《後漢·卓茂魯恭傳贊》卓魯款款,情慤德滿。《註》款款,忠誠也。

叩也,求通也。《晏子·雜篇》前驅款門。《史記·商君傳》由余聞之,款關請見。《太史公自序》重譯款塞。

至也。《張衡·西京賦》繞黃山而款牛首。

留也。《謝靈運詩》斷絕雖殊念,俱爲歸慮款。

款曲,猶委曲也。《後漢·光武紀》諸母相與語曰:文叔少時謹言,與人不款曲,唯直柔耳。《謝靈運詩》辛勤風波事,款曲洲渚言。

科也。今章疏言列款,謂科條列之。

誌也。《史記·封禪書》汾陽得鼎,鼎大異於衆鼎,文鏤無款識。《前漢·郊祀志》鼎細小,又有款識。《註》師古曰:款,刻也。識,記也。《張世南·游宦記聞》款謂隂字,是凹入者。識謂陽字,是挺出者。《博古圖》款在外,識在內。夏器有款無識,商器無款有識。

空也。《莊子·達生篇》款啓寡聞之夫。《註》款,空也。啓,開也。如空之開,所見小也。《爾雅·釋器》鼎款足者謂之鬲。《疏》款,闊也。謂鼎足相去疎闊也。索隱曰:款者,空也。言其足中空也。而郭氏云鼎曲脚者,以款訓曲,故云曲脚。

與窾同。《史記·太史公自序》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窾言不聽,姦廼不生。《前漢·司馬遷傳》作款。

緩也。《後漢·馬援傳》乗下澤車,御款段馬。《註》款,猶緩也。言形段遲緩也。《杜甫詩》點水蜻蜒款款飛。

水名。在宜陽。《水經注》款水有二源,並發而川逕引,謂之大款水也,合而東南入於洛。

款冬,花名。《董仲舒·答雨雹問》葶藶死於盛夏,款冬花於嚴寒。《急就篇註》款東卽款冬,亦曰款涷,以其凌寒叩冰而生,故爲此名。

《集韻》許斤切,音欣。人名。曹有公子款時。杜預讀。《說文》作㱁。或从柰作歀。《玉篇》俗作字原从㱁作。

【年】

年【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

【只】

只【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語已詞也。《詩·鄘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左傳·襄二十七年》諸侯歸晉之德只。

《詩·王風》其樂只且。《箋》言其自樂此而已。

《小雅》樂只君子。《箋》只之言是也。

姓。《正字通》明有只好仁。

《廣韻》《集韻》章移切《韻會》支移切,音支。《廣韻》專辭。

《五音集韻》之日切,音質。本之爾切,無質音,今讀若質,俗音新增。

《韻會小補》章忍切,音軫,引集韻云:只通作軹,莊子大宗師,而奚來爲軹。○按《集韻》軹註,無只通作軹之明文,雖字義相同,實非一字,《韻會》小補非。

《楊氏轉註古音》引《楚辭》大招,白日昭只。只讀作馨,語餘聲。本作。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桥】

橋【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音喬。《說文》水梁也。从木喬聲。喬高而曲也。橋之爲言趫也,矯然也。《史記·秦本紀》昭王五十年,初作河橋。

懸繩以度曰絚橋。《水經注》罽賔之境,絚橋相引。

器之有橫樑者曰橋。《儀禮·士昏禮》笲加于橋。《註》橋以庋笲。

桔橰上衡也。《淮南子·主術訓》橋直植立而不動,俯仰取制焉。

橋泄,嫚也。《荀子·榮辱篇》橋泄者,人之殃也。

戾也。《呂覽·離謂篇》聽言而不可知,其與橋言無擇。

木名。《尚書大傳》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以喩父子。

陽橋。《春秋》魯地。

姓。《統譜》黃帝葬橋山,子孫守塚,因爲氏。《史記·貨殖傳》橋姚致馬千匹,牛倍之。

《集韻》丘妖切,音蹺。《史記·河渠書》山行乗橋。《註》橋,一作,直轅車也。

《集韻》居勞切,音高。勁疾貌。《莊子·則陽篇》欲惡去就,於是橋起。

《韻會》渠廟切,音嶠。《禮·曲禮》奉席如橋衡。《疏》左低右昂,如橋之衡。

屈橋,壯健貌。《揚雄·河東賦》千乗霆亂,萬騎屈橋。嘻嘻旭旭,天地稠㟼。

《正韻》古弔切,音叫。義同。

《正韻》吉了切,音皎。《荀子·儒効篇》橋飾其情性。《前漢·武帝紀》陳湯橋發兵斬郅支。

《集韻》居夭切,音矯。人名。秦有盛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