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筒递彩笺

出自:清代·鲍康《古泉三十六韵》

拼音:[yóu][tǒng][dì][cǎi][jiān]

平仄:平仄仄仄平

雅癖推金石,鲰生更癖泉。
搜罗偿夙愿,辛苦忆儿年。
和峤情同锢,洪遵志续编。
标新胪大小,绘影肖方圜。
制向锱铢析,文徵面背全。
殊形刀诘屈,异样布精坚。
厌胜间情肆,题祥吉语联。
旁稽瀛海外,详纪夏殷前。
芬讶黏襟古,晖惊烛几鲜。
青红苔绣湿,斑駮土花妍。
偶值奇相饷,真令喜欲颠。
五金纷冶铸,廿载耐磨研。
贪许钩心斗,趋嗔捷足先。
穷檐晨访踏,列肆夕流连。
痴尚夸奇观,贫偏结古缘。
但教珍翠椟,那惜卖珠钿。
纨扇光如拭,藤床梦也牵。
选叨刘宠赠,佩比阮修悬。
旧谱瘢频索,新诗句好传。
妒嗤悭出手,羡笑久垂涎。
赝鼎思争售,鱼珠愧未捐。
轶材搜宝钞,余事侑琼筵。
雨过吟秋馆,凉招薄暮天。
半生忙似贾,此日快疑仙。
筠箔澄于水,纱窗白胜绵。
瓯香斟苦茗,炉翠篆疏烟。
罗列缣囊富,纵横锦箧骈。
螺丸磨处腻,蚬楮拓来便。
绮席人高踞,璇闺侣乍延。
登登声著纸,悄悄影移砖。
古篆盘蜗结,名书舞鹤翩。
神争碑版秀,字证鼎彝镌。
墨本装缃帙,邮筒递彩笺
剖疑滋辨论,数典费言诠。
探袖逾三百,论缗贮十千。
书迂还著录,兀兀事丹铅。

查看原文

注释

【邮筒】1.亦作"邮筒"。古时封寄书信的竹筒。 2.今指邮局设在路旁供投寄信件的信筒。 3.指书信。 4.指信封。
【彩笺】见"彩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邮】

邮【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音由。《玉篇》左馮翊高陵縣有邮亭。

《廣韻》鄕名。

《唐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尤。《說文》境上行書舍也。《廣韻》郵,驛也。《風俗通》漢攺郵爲置,置亦驛也,度其遠近置之也。《增韻》馬傳曰置,步傳曰郵。《爾雅·釋言》郵,過也。《註》道路所經過也。

《集韻》田閒舍也。《禮·郊特牲》郵表畷。《註》郵若郵亭,謂田畯于田畔相連畷處造亭居之,以督民之耕也。

《正韻》過也。與尤通。《禮·王制》郵罰麗于事。《註》郵,過也。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于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也。《前漢·成帝紀》以顯朕郵。

《正韻》最也。殿最亦曰殿郵。《列子·穆王篇》魯之君子,迷之郵者。《註》郵,與尤同。

《廣韻》督郵,古官號。《釋名》主諸縣罰負郵殿糾攝之。《晉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

高郵,州名。

姓。《左傳·哀二年》有郵無恤。

《集韻》是爲切,音垂。地名。在衞。

叶于其切,音移。《詩·小雅》不知其郵。叶上僛。《正字通》《說文》本作。《集韻》作缷。(郵)

【筒】

筒【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射筒,竹名。《左思·吳都賦》其竹則桂箭、射筒。《異物志》射筒竹,細小通長,長丈餘,無節,可爲射筒,出交趾。

《呂氏春秋》黃帝命伶倫作律次,制十二筒,以別十二律。

《韻府》蜀郫縣大竹,截爲筒,盛酒,閉以藕絲,包以蕉葉,信宿,香達于外,曰郫筒。《杜甫詩》酒憶郫筒不用沽。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弄切,音洞。簫無底也。通作洞。《前漢·元帝紀》能吹洞簫。

【递】

递【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正字通》俗遞字。(遞)《廣韻》徒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待禮切,音悌。《說文》更易也。《廣韻》遞,代也。《正韻》更迭也。《爾雅·釋詁》遞,迭也。《註》更迭,閒厠相代之義也。《前漢·郊祀歌》四興遞代八風生。

《正韻》迢遞,遠也。

《增韻》傳遞,驛遞也。

遞鐘,琴名。《前漢·王褒傳》伯牙操遞鐘。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義同。

當蓋切,音帶。繞也。《前漢·王莽傳》絳侯依諸將之遞,據相扶之勢。《註》言諸將同心,圍繞扶翼也。

叶徒結切,音迭。《王儉褚淵碑銘》德猷靡嗣,儀型長遞。怊悵餘,鏘洋遺烈。《註》長遞,猶言長往不返。亦迢遞之意。《集韻》或作递。俗作逓。(遞)

【彩】

彩【寅集下】【彡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正韻》倉宰切《集韻》此宰切,音采。《說文》文章也。从彡,采聲。《廣韻》光彩。《集韻》通作采。

【笺】

箋【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則前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湔。《說文》表識書也。《篇海》古者紀其事,以竹編次爲之。《廣雅》箋,云也。

書也。鄭康成衍毛氏詩,傳之未盡者曰箋。《呂忱·字林》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爲箋。《博物志》聖人制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鄭康成註《毛詩》曰箋。或云毛公嘗爲北海郡守,鄭是此郡人,謙敬不敢言註,但表識其不明者耳。《玉篇》通作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