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觞挹涌波

出自:魏晋·棘据《诗》

拼音:[qīng][shāng][yì][yǒng,chōng][bō]

平仄:平平仄平平

矫足登云阁,相伴步九华。
徙倚凭高山,仰攀桂树柯。
延首观神州,回睛盻曲阿。
芳林挺修干,一岁再三花。
何以济不朽,嘘吸漱朝霞。
重岩吐神溜,倾觞挹涌波
恢恢大道间,人事足为多。

查看原文

注释

【倾觞】1.把酒从酒器中倒出来。 2.尽觞。谓畅饮。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倾】

傾【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去營切《集韻》《韻會》《正韻》窺營切,音卿。《說文》側也。

伏也,敧也。《禮·曲禮》傾則姦。《註》視流則容側,必有不正之心存乎胷中,此君子所以愼也。

圯也,空也。《淮南子·天文訓》天傾西北。

西傾,山名。《書·禹貢》西傾因桓是來。

通作頃。《詩·周南》不盈頃筐。

《韻補》叶曲陽切,音匡。《黃庭經》羅列六腑生三光,心精意專內不傾,上合三焦下玉漿。

【觞】

觴【酉集上】【角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式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說文》觶實曰觴,虛曰觶。《韻會》酒巵總名。《三禮圖》凡諸觴形皆同,升數則異。《詩·周南·卷耳疏》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總名曰爵,其實曰觴。觴者,餉也。《左傳·成二年》奉觴加璧以進。《前漢·外戚傳》酌羽觴兮銷憂。《孟康曰》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頭、尾、羽翼。

飮人以酒亦曰觴。《左傳·襄二十三年》觴曲沃人。《戰國策》張儀曰:願王賜之觴。王曰:諾。乃觴之。

濫觴。《家語》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濫觴。《王肅註》觴,可以盛酒,言其微也。是濫觴謂始出之微。《唐明皇·孝經序》濫觴於漢,蓋用此義。近世有指爲末流之弊者,誤。

觴深,淵名。《莊子·達生篇》吾嘗濟乎觴深之淵。籀文作。

【挹】

挹【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於汲切《集韻》乙及切,音邑。《說文》抒也。《廣韻》酌也。《詩·小雅》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大雅》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

《唐韻》伊入切《集韻》《韻會》《正韻》一入切,音揖。義同。

通揖。《荀子·議兵篇》湯武之誅桀紂,拱挹指麾。

通抑。《後漢·光武帝紀》情存損挹,推而不居。《荀子·宥坐篇》挹而損之。《註》挹,退也。

【涌】

涌【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余隴切《集韻》《韻會》尹竦切,音勇。《說文》騰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洶涌澎湃。

水名。《水經》江水至華容縣,又東涌水注之。《集韻》或作湧。

【波】

波【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音皤。《說文》水涌流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直波爲徑。

水名。《水經注》波水,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

澤名。《書·禹貢》滎波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註》波讀爲播。

洛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洛出爲波。

潤也。《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曰: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

搖動也。《莊子·外物篇》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波。

目光曰波。《曹植·洛神賦》托微波以通辭。

金波,月光也。《前漢·郊祀歌》月以金波。

沸波,鳥名。《禽經》王睢,魚鷹也。詩謂之睢鳩,淮南子謂之沸波。

偃波,書名。《歐陽詢·書法》偃波書,卽版書,狀如連文,謂之偃波。

流波,山名。在東海中。見《山海經》。

長年之稱。《范成大·吳船錄》蜀中稱尊者爲波,祖及外祖皆曰波。

《李翊·俗呼小錄》跑謂之波,立謂之站。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內有波縣。

郡名。《廣輿記》寧波府,屬浙江。本越甬東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寧波府。

《集韻》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羆。與陂同。阪也。一曰澤障也。《前漢·江都易王傳》後游雷波天大風。《註》波讀爲陂。

《集韻》《韻會》彼義切,音賁。循行水也。《前漢·西域傳》傍南山,北波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