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埵秘魔岩

出自:清代·邵长蘅《送董舜民游五台山》

拼音:[xī][duǒ][mì,bì][mó][yán]

平仄:平仄仄平平

我闻云代闲,兹山神仙窟。
碑版虽茫昧,图经忆仿佛。
黄河右萦缭,恒岳左嵽嵲。
壑凝六月冰,岩嵌千年雪。
松柏森地底,绝顶但石骨。
五台五芙蓉,诡状斗奇绝。
东埵古雪峰,俛视见溟渤。
半夜天鸡鸣,日照蓬莱阙。
西埵秘魔岩,天池神龙穴。
危磴干云霄,复嶂隐日月。
南埵益嵚岑,林麓互蓊蔚。
仙花昼缤纷,钟声暮超忽。
北埵覆宿堆,古柏枝郁屈。
一气俯大荒,化城时灭没。
中台万仞余,削成表崒屼。
下方走雷雨,阴崖缠虹霓。
湾澴太华池,䆗窱珊瑚碧。
君携绿玉杖,兹游恣探历。
四月别苏门,青青坡陀麦。
五月渡滹沱,褦襶触日赤。
遂登清凉台,结夏住绝壁。
跣脚踏层冰。
山风冷心魄。
余本岩栖人,颇爱谢公屐。
失足辞故山,留滞京华陌。
逸兴坐飞翻,送君徒掎摭。
烦君语山灵,后期傥来觌。

查看原文

字义

【西】

西【申集下】【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

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韻補》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廣韻》籀文作。○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埵】

埵【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都果切,音朵。《說文》堅土也。从。

【秘】

秘【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兵媚切,音毖。密也。通作祕。

《轉注古音》蒲結切,音蹩。香草也。

【魔】

魔【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莫波切《集韻》《韻會》眉波切,音摩。《說文》鬼也。《楞嚴經》降服諸魔。

天魔舞。《王建宮詞》子大夫魔舞袖長。《正字通》譯經論曰:魔,古从石作磨,䃺省也。梁武帝攺从鬼。

【岩】

岩【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嵒字。巖俗省作岩。(巖)《唐韻》五銜切《集韻》魚銜切《韻會》疑銜切《正韻》魚咸切,音嵒。《說文》岸也。从山嚴聲。《增韻》石窟曰巖,深通曰洞。一曰險也。《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也。

嶃巖,高峻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嶄巖嵾嵳。

巖廊,殿廡也。《漢武帝·策賢良制》虞舜之時,遊於巖廊之上。

地名。《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傳》傅巖,在虞虢之閒。

《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音嚴。巖巖,高貌。《詩·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

《正字通》本作嚴。亦作巖。通作礹嵒碞。○按巖與嵒同。《說文》嵒,五咸切,山巖也。巖,五緘切,岸也。同字分訓巖,專訓岸,作。(巖)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