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义似传灯

出自:南北朝·刘孝绰《酬陆长史倕诗》

拼音:[huì][yì][sì,shì][chuán,zhuàn][dēng]

平仄:仄仄仄平平

王粲始一别,犹且叹风云。
况余屡之远,与子亟离群。
如何持此念,复为今日分。
分悲宛如昨,弦望殊挥霍。
行舟虽不见,行程犹可度。
度君路应远,期寄新诗返。
相望且相思,劳朝复劳晚。
薄暮阍人进,果得承芳信。
殷勤览妙书,留连披雅韵。
冽洲财赋总,慈山行旅镇。
已切临睨情,遽动思归引。
归欤不可即,前途方未极。
览讽欲谖诮,研寻还慨息。
来喻勖雕金,比质非所任。
虚薄无时用,徘徊守故林。
屏居青门外,结宇霸城阴。
竹庭已南映,池牖复东临。
乔柯贯檐上,垂条拂户阴。
条开风暂入,叶合影还沈。
帷屏溽早露,阶霤扰昏禽。
衡门谢车马,宾席简衣簪。
虽愧阳陵曲,宁无流水琴。
萧条聊属和,寂寞少知音。
平生竟何托,怀抱共君深。
一朝四美废,方见百忧侵。
曰余滥官守,因之溯庐久。
水接浅原阴,山带荆门右。
从容少职事,疲病疏僚友。
命驾独寻幽,淹留宿庐阜。
庐阜擅高名,岧岧凌太清。
舒云类紫府,标霞同赤城。
北上轮难进,东封马易惊。
未若兹山险,车骑息逢迎。
山横路似绝,径侧树如倾。
蒙笼乍一启,磥硊无暂平。
倚岩忽回望,援萝遂上征。
乍观秦帝石,复憩周王城。
交峰隐玉霤,对涧距金楹。
风传凤台琯,云渡洛宾笙。
紫书时不至,丹炉且未成。
无因追羽翮,及尔宴蓬瀛。
蓬瀛不可托,怅然反城郭。
时过马鸣院,偶憩鹿园阁。
既异人世劳,聊比化城乐。
影塔图花树,经台总香药。
月殿曜朱幡,风轮和宝铎。
园桓即重岭,阶基仍巨壑。
朝猿响甍栋,夜水声帷薄。
馀景骛登临,方宵尽谈谑。
谈谑有名僧,慧义似传灯
远师教逾阐,生公道复弘。
小乘非汲引,法善招报能。
积迷顿已悟,为欢得未曾。
为欢诚已往,坐卧犹怀想。
况复心所积,兹地多谐赏。
惜哉无轻轴,更泛轮湖上。
可思不可见,离念空盈荡。
贾生傅南国,平子相东阿。
优游匡赞罢,纵横辞赋多。
方才幸同贯,无令绝咏歌。
幽谷虽云阻,烦君计吏过。

查看原文

注释

【慧义】佛教语。谓佛法的义谛。
【传灯】1.亦作"传镫"。 2.佛家指传法。佛法犹如明灯,能破除迷暗,故称。 3.指佛像前或人将死时脚后的长明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慧】

慧【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正韻》胡桂切,音惠。《說文》儇也。从心彗聲。《徐曰》儇,敏也。《廣韻》解也。《增韻》性解也。姸黠也。

了也,智也。

《諡法》柔質受諫曰慧。

通作惠。《列子·穆王篇》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前漢·昌邑王傳》淸狂不惠。《陸機·弔魏武文》知惠不能去其惡。與慧同。

【义】

義【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議。《說文》己之威儀也。从我羊。《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从羊。《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

《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爲名,其別最多。仗正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與衆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之類是也。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合眾物爲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義渠,戎國地。《史記·秦本紀》伐義渠,虜其主。《註》寧廣二州,春秋及戰國時爲義渠,戎國之地也。

姓。《前漢·酷吏傳》義縱,何東人。

與誼同。《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

與儀通。《前漢·鄒陽傳》使東牟朱虛東褒義父之後。《註》應劭曰:邾儀父也。師古曰:義讀曰儀。

與宜同。《韻補》周官凡殺人而義者,史記君義嗣,魚羈切。

《韻補》叶牛何切。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古文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陂音坡。◎按說文在我部。今從正字通倂入。

【似】

似【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巳。肖也。《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

嗣也。《詩·周頌》以似以續。

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

《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

《韻補》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传】

傳【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丁戀反。

《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叶重倫切,音。《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灯】

灯【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集韻》當經切,音丁。《玉篇》火也。《類篇》烈火也。《字彙》《正字通》都騰切,音登。《玉篇》燈火也。《春明退朝錄》上元然燈,自昏至畫。《西京雜記》元夕然九華燈于南山上,照見百里。《又》咸陽宮有靑玉五枝燈,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銜燈,燈然鱗甲皆動,炳若列星。

釋書以燈喻法,有傳燈錄。《杜甫詩》傳燈無白日。

《正字通》金燈草,一名山慈姑,醫方取此合爲丸,名玉樞丹,詳本草綱目。

叶都郞切,音當。《魏·敷鯨魚燈賦》寫載其形托于金燈,隆脊矜尾鬐甲舒張。《集韻》本作鐙。《說文》鐙,錠也。《註》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

相关诗句
烦君计吏过 幽谷虽云阻 无令绝咏歌 方才幸同贯 纵横辞赋多 优游匡赞罢 平子相东阿 贾生傅南国 离念空盈荡 可思不可见 更泛轮湖上 惜哉无轻轴 兹地多谐赏 况复心所积 坐卧犹怀想 为欢诚已往 为欢得未曾 积迷顿已悟 法善招报能 小乘非汲引 生公道复弘 远师教逾阐 慧义似传灯 谈谑有名僧 方宵尽谈谑 馀景骛登临 夜水声帷薄 朝猿响甍栋 阶基仍巨壑 园桓即重岭 风轮和宝铎 月殿曜朱幡 经台总香药 影塔图花树 聊比化城乐 既异人世劳 偶憩鹿园阁 时过马鸣院 怅然反城郭 蓬瀛不可托 及尔宴蓬瀛 无因追羽翮 丹炉且未成 紫书时不至 云渡洛宾笙 风传凤台琯 对涧距金楹 交峰隐玉霤 复憩周王城 乍观秦帝石 援萝遂上征 倚岩忽回望 磥硊无暂平 蒙笼乍一启 径侧树如倾 山横路似绝 车骑息逢迎 未若兹山险 东封马易惊 北上轮难进 标霞同赤城 舒云类紫府 岧岧凌太清 庐阜擅高名 淹留宿庐阜 命驾独寻幽 疲病疏僚友 从容少职事 山带荆门右 水接浅原阴 因之溯庐久 曰余滥官守 方见百忧侵 一朝四美废 怀抱共君深 平生竟何托 寂寞少知音 萧条聊属和 宁无流水琴 虽愧阳陵曲 宾席简衣簪 衡门谢车马 阶霤扰昏禽 帷屏溽早露 叶合影还沈 条开风暂入 垂条拂户阴 乔柯贯檐上 池牖复东临 竹庭已南映 结宇霸城阴 屏居青门外 徘徊守故林 虚薄无时用 比质非所任 来喻勖雕金 研寻还慨息 览讽欲谖诮 前途方未极 归欤不可即 遽动思归引 已切临睨情 慈山行旅镇 冽洲财赋总 留连披雅韵 殷勤览妙书 果得承芳信 薄暮阍人进 劳朝复劳晚 相望且相思 期寄新诗返 度君路应远 行程犹可度 行舟虽不见 弦望殊挥霍 分悲宛如昨 复为今日分 如何持此念 与子亟离群 况余屡之远 犹且叹风云 王粲始一别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