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彝伦先训在

出自:元代·刘麟瑞《建宁儒士朱公》

拼音:[wéi,wèi][shǒu][yí][lún][xiān][xùn][zài]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身披薜荔去琼琚,递递南来八使车。
人隐考亭春自远,马嘶春水难谁纾。
好扶名义垂千载,不把衣冠辱四书。
为守彝伦先训在,洁身珍重返吾初。

查看原文

注释

【彝伦】1.常理;常道。 2.指伦常。 3.谓成为表率﹑成为典范。 4.指铨选官吏。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守】

守【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首。《說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視也,護也。《易·繫辭》何以守位,曰仁。《周禮·天官》獸人職時田則守罟。《註》防獸觸攫也。

《廣韻》主守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

《增韻》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史記·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

《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獸。《增韻》守之也,所守也,爲之守也。天子巡諸侯所守,曰巡守。諸侯爲天子守土,亦曰守。漢置郡太守。

姓。《正字通》宋守恭,與蘇軾爲詩友。

叶式視切,音矢。《楚辭·天問》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老,長人何守。在音泚。

叶雖遂切,音粹。《前漢·班固敘傳》崇執言責,隆持官守。寶曲定陵,有大志。

【彝】

彝【寅集下】【彐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音姨。《說文》宗廟常器也。从糸。糸,綦也。升,持米器,中實也。彑聲。《左傳·襄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註》謂鍾鼎爲宗廟之常器。

《廣韻》酒尊也。《爾雅·釋器》彝卣罍,器也。《註》皆盛酒尊,彝其總名。《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將。《註》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蜼彝,斝彝。

《廣韻》法也。《周禮·春官》司尊彝。《註》彝,灋也。言爲尊之灋也。

《爾雅·釋詁》常也。《書·洪範》彝倫攸敘。《詩·大雅》民之秉彝。《玉篇》一作。

【伦】

倫【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力迍切《韻會》《正韻》龍春切,音淪。常也。《書·洪範》彝倫攸敘。

類也。《禮·曲禮》儗人必于其倫。

義也。《禮·祭統》夫祭有十倫焉。

《周禮·冬官考工記》析幹必倫。《註》順其理也。

比也。《儀禮·卽夕》凡絞紟用布,倫如朝服。《禮·中庸》毛猶有倫。《疏》毛雖細物,猶有形體可比也。

等也。《前漢·甘延壽傳》投石超距,絕於等倫。

擇也。《儀禮·少牢饋食禮》雍人倫膚九,實于一鼎。《註》擇其至美者。

姓。伶倫之後。

【先】

先【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霰平聲。《說文》先,前進也。从人之。《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玉篇》前也,早也。《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

祖父已歾曰先。《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姓。《韻會》晉有先軫。

《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音霰。《增韻》先之也。《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註》先猶導也。《史記·酈食其傳》沛公吾所願從游,莫爲我先。

先事而爲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違。《禮·月令》先立春三日。

當後而前曰先。《左傳·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長者。《老子·道德經》先天地生。

《廣韻》娣姒曰先後。《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于先後宛若。《註》孟康曰:兄弟妻相謂先後。師古曰:古謂之娣姒,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之爲妯娌。

《韻會》《正韻》蘇典切,音跣。《越語》句踐親爲夫差先馬。《韻會》前漢太子,太傅少傅屬官有先馬。後漢職如謁者,太子出,則當直者前驅導威儀也。或作洗。

【训】

訓【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薰去聲。《說文》說敎也。《徐曰》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正韻》誨也。《字彙》導也。《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傳》作訓以敎導太甲。《詩·大雅》四方其訓之。《正義》訓是敎誨之別名。《禮·曲禮》敎訓正俗。《疏》謂訓說義理。

《正字通》古言可爲法也。《書·說命》學于古訓。《詩·大雅》古訓是式。《傳》古,故也。訓,道也。《傳》古訓,先王之遺典也。《左傳·文六年》告之訓典。《註》訓典,先王之書。

《玉篇》誡也。《魏書·高允傳》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爲《酒訓》。

《廣韻》男曰敎,女曰訓。

《博雅》順也。《書·康誥》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傳》上天用順文武之道,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後漢·方術傳》下使五品咸訓于嘉時。《註》訓,順也。

詁訓,註解之別名。《爾雅·郭璞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疏》訓,道也。道物之貌以吿人也。《前漢·揚雄傳》不爲章句訓詁。《師古註》訓者,釋所言之理也。《字彙》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也。

官名。《周禮·夏官》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

鳥名。《唐書·五行志》鵂鶹,一名訓狐。

獸名。《神異經》檮杌,西方荒中獸。一名難訓。

州名。《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有訓州。

姓。明宣德中有敎授訓濬。

《五音集韻》詳遵切,音旬。道也。《周禮·地官》土訓,鄭司農讀。

叶文韻。《晉書·衞恆傳》大晉開元,弘道敷訓。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