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衲袈裟破又缝

出自:宋代·释冲邈《翠微山居诗 其三》

拼音:[bǎi][nà][jiā][shā][pò][yòu][féng,fè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闲来石上卧长松,百衲袈裟破又缝
今日不愁明日饭,生涯只在钵盂中。

查看原文

注释

【百衲】1.亦作"百纳"。指僧衣。衲谓补缀﹐百言其多。 2.见"百衲琴"。
【袈裟】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称。原译作"毠?",晋葛洪撰《字苑》改从衣作袈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百】

百【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姓。百豐,列子弟子。

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叶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叶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衲】

衲【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奴荅切《集韻》諾荅切,音納。《廣韻》補衲,紩也。

僧衣曰衲。《蘇軾詩》欲敎乞食歌姬院,故與雲山舊衲衣。

百衲,琴名。

《集韻》儒稅切,音汭。義同。《玉篇》或作納。

【袈】

袈【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古牙切《集韻》居牙切,。

【裟】

裟【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師加切,音沙。《玉篇》袈裟。見袈字註。

《韻補》桑何切,叶音莎。晉棗據難沙門云:全髮膚,去袈裟。釋胡服,被綾羅。《玉篇》一作㲚。

【破】

破【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普過切,頗去聲。壞也,剖也,裂也,劈也,坼也。《正字通》凡物壞,及行師敗其軍,奪其地,皆曰破。說文專訓石碎,泥。

《韻會》曲破,樂名。樂書云:唐明皇天寶,樂章多以邊地名曲。如伊州,甘州之類。曲終繁聲,名爲入破。

《字彙補》披義切,音媲壞也。

叶博屑切,音鷩。《呂覽》膏以明自煎,鐸以聲自穴。翠以羽殃身,蚌以珠致破。

【又】

又【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

《廣韻》又,猶更也。

《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缝】

縫【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符容切,音逢。《說文》以鍼紩衣也。《詩·召南》羔羊之縫。《傳》縫言縫殺之,大小得其制。

《魏風》可以縫裳。《左傳·昭二年》敢拜子之彌縫敞邑。《註》猶補合也。

《集韻》符風切《正韻》符中切,音馮。義同。

《廣韻》扶用切《集韻》房用切,音俸。衣縫也。《周禮·天官》縫人掌王宮之縫線之事。《禮·檀弓》古者冠縮縫,今也衡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