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海峡千艨艟

出自:清代·苏镜潭《送林四季丞之英伦》

拼音:[yòu][wén][hǎi][xiá][qiān][méng][chōng]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大风漭漭海西头,大鲸一去海门秋。
鲛儿捧泪贝女愁,诗人摇笔凌沧洲。
洪涛连天天壁立,明朝挂席此登楼。
读书万卷行万里,丈夫四方志弧矢。
为君慷慨歌西凉,西凉葡萄倾夜光。
翩翩浊世平原君,哑哑娵隅蛮参军。
六年客舍忘晨夕,千秋选楼待平分。
吾闻海西爱兰岛,江山岸兀拥左纛。
又闻海峡千艨艟,当年一炬定东风。
恨不手持白玉杖,相从遍踏仙人掌。
徒学少文耽卧游,胸罗邱壑纷摩荡。
期君快著豫州鞭,别君直上鸱夷船。
青鞋布袜吾已矣,拔剑斫地心茫然。
此行倘遇鸡林贾,定乞诗篇购洛社。
担簦跨马幸未凉,他日从容为君下。
归来若问芦中人,依然寒杀孟东野。

查看原文

注释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
【艨艟】1.亦作"艨冲"。 2.古代战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又】

又【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

《廣韻》又,猶更也。

《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闻】

聞【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

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

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

【海】

海【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叶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集韻》或作。

【峡】

峽【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侯夾切《集韻》《韻會》轄夾切《正韻》胡夾切,音洽。《廣韻》巫峽,山名。蜀楚之交,山有三峽。《左思·蜀都賦》經三峽之崢嶸。《註》三峽在巴東永安縣,謂西陵峽,歸鄕峽,巫峽也。《盛弘之荆州記》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無斷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非亭午不見日月。

州名。秦將白起攻楚,燒夷陵,卽其地。魏武於此置臨江郡。後魏爲拓州,取開拓之義。周以其居三峽之口,因曰峽州。

山峭夾水,亦曰峽。見前岬字註。《集韻》本作陜。或作陿。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艨】

艨【未集下】【舟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正韻》莫紅切《韻會》謨蓬切,音蒙。《廣韻》艨艟,戰船。《釋名》狹而長曰艨艟,以衝突敵船也。

《集韻》《韻會》。

《集韻》忙用切。義同。《集韻》通作蒙。

【艟】

艟【未集下】【舟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韻會》徒東切《正韻》徒紅切,音同。《玉篇》艨艟,戰船。《釋名》狹而長曰艨艟,以衝突敵船。

《廣韻》尺容切《集韻》昌容切,音充。

《韻會》昌用切,音踵。義同。

《廣韻》《集韻》丈降切,音撞。短船。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