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柄时亲两晋谭

出自:清代·苏镜潭《别郭春丈》

拼音:[zhǔ][bǐng][shí][qīn,qìng][liǎng][jìn][tá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邮亭弱柳碧毵毵,六载羁栖共岭南。
岂有遗书追范蠡,忍教挥手谢何戡。
棋兵甘让三齐霸,麈柄时亲两晋谭
此后相思渺何处,桃花千尺忆汪潭。

查看原文

注释

【麈柄】麈尾的柄。借指麈尾。
【两晋】西晋和东晋的合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麈】

麈【亥集下】【鹿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華陽國志》郪縣宣君山出麈尾。《司馬相如·上林賦》沈牛麈麋。

【柄】

柄【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陂病切,兵去聲。一作棅。《說文》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盧。《註》戈戟柄。

爵豆之屬亦有柄。《禮·祭統》尸酢夫人執柄。《管子·弟子職》進柄尺。

本也。《易·下繫》坤爲地爲柄。

權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旣有利權,又執民柄。

《韓非子·二柄篇》二柄德也。

山名。《山海經》柄山,其上多玉。

通枋。詳枋字註。

通秉。斗柄。《史記·天官書》作斗秉。

《集韻》補永切,音丙。持也。

《唐韻》《古音》必漾切。義同。

【时】

時【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亲】

親【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七平聲。《廣韻》愛也。《孝經序》親譽日著。《註》慈愛之心曰親。《荀子·不苟篇》交親而不比。《註》親謂仁恩。《周語》慈惠保民,親也。

近也。《易·乾卦》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增韻》躬也。《詩·小雅》弗躬弗親。《箋》言不躬而親之也。《禮·文王世子》世子親齊而養。《註》親,猶自也。

《釋名》襯也。言相隱襯也。《增韻》姻也。《禮·大傳》親者,屬也。《疏》謂有親者,各以屬而爲之服。《左傳·昭十四年》祿勳合親。《杜註》親,九族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隂禮敎親,則民不怨。《註》謂男女之禮,婚姻以時,則男不曠,女不怨。

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管子·牧民篇》上服度則六親固。

《前漢·禮樂志註》如淳曰:父、子、從父昆弟、從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爲六親。

姓。《史記·孟嘗君傳》齊王逐周最,而聽親弗。《註》親弗,人姓名。《戰國策》作祝弗。

通作新。《大學》在親民。《程註》親,當作新。

《唐韻》七遴切《集韻》《韻會》七刃切《正韻》寸遴切,七去聲。《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釋文》有平去兩音。

《廣韻》親家也。《集韻》婚姻相謂爲親。

叶蒼先切,音千。《楊方·合歡詩》磁石引長針,陽燧下焱煙,宮商聲相和,心同自相親。《字彙》古从,非。

【两】

兩【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晋】

晋【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正字通》俗㬜字。(晉)《唐韻》《集韻》《韻會》卽刃切。《說文》作㬜,進也,日出萬物進也。《類篇》隸省作晉。《易·晉卦》晉,進也。《疏》以今釋古,古之晉字,卽以進長爲義。《又》明出地上晉。

《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疏》晉,插也。

《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註》晉,猶抑也。

《周禮·地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註》晉鼓長六尺六寸。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凡爲殳,去一以爲晉圍。《註》鄭司農云:晉謂矛戟下銅鐏也。《釋文》晉如字。

國名。《詩·唐風譜》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堯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晉水,至子燮改爲晉侯。

姓。《廣韻》本自唐叔虞之後,以晉爲氏,魏有晉鄙。

《集韻》子賤切,音箭。水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晉圍。《釋文》又音箭。

《陸雲·登臺賦》長發其祥,天鑑在晉。肅有命而龍飛兮,跚重斯而肇建。

【谭】

譚【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覃。《玉篇》大也,誕也,著也。《大戴禮·子張問入官》修業居久而譚。《註》謂安縱也。《成公綏·嘯賦》參譚雲屬。《註》譚,猶著也。參譚,不絕。

國名。《春秋·莊十年》譚子奔莒。《杜註》譚國在濟南平陵縣西南。

姓。譚子之後。《後漢·逸民傳》太原譚賢。

《正韻》與談同。《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莊子·則陽篇》夫子何不譚我于王。

通作覃。《詩·大雅》實覃實訏。《鄭箋》覃或作譚。

《廣韻》《集韻》徒感切,覃上聲。亦大也。

叶徒黃切,音唐。《急就章》曹富貴,尹李桑。蕭彭祖,屈宗譚。《說文》本作〈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