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晦三年

出自:近现代·沈轶刘《定风波 辛丑二月廿三日感事》

拼音:[jī][huì][sān][nián]

平仄:平仄平平

往迹鸿泥,去后苦留影。
燕语寂、昨夕清明,细雨酿愁,尽铸半生凄哽。
好春阳、付与啼鸪,南风未竞。
正九野,寒食无烟,消得江天几番暝。
何幸。
锢疾重牵,积晦三年,冱阴犹凝。
听蚩蚩李郭,沿街唱打,是非谁管,过时光景。
恁姗姗、放阙书迟,河清醉等。
笑故园常熟归久,尚觉工诗病。

查看原文

注释

【积晦】长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积】

积【備考·午集】【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五音篇海》音枳。(積)《廣韻》子昔切《集韻》《韻會》《正韻》資息切,也。《易·大有》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升卦》積小以高大。《詩·周頌》積之栗栗。《禮·月令》仲秋命有司,趣民多積聚。《前漢·食貨志》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儀禮·士冠禮》皮弁服素積。《鄭註》積猶辟也,以素爲裳,辟蹙其要中。

《集韻》則歷切,音績。亦聚也。

《廣韻》《集韻》《韻會》子智切《正韻》資四切,音恣。聚也,儲蓄也。《詩·大雅》乃積乃倉。《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註》委積,謂牢米薪芻給賓客道用也。

《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積。《註》少曰委,多曰積,皆所以給賓客。

叶恣此切,音子。《詩·周頌》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晦】

晦【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音誨。《說文》月盡也。《釋名》晦,灰也。火死爲灰,月光盡似之也。《左傳·成十六年》陳不違晦。《註》晦,月終。

《易·隨卦》君子以嚮晦入宴息。《註》晦,晏也。

《詩·陳風》風雨如晦。《傳》晦,昏也。

《詩·周頌》遵養時晦。《傳》晦,昧也。

《左傳·成十四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註》晦亦微,謂約言以紀事,事敘而名微。

《左傳·昭元年》六氣,曰隂、陽、風、雨,晦、明也。《註》晦,夜也。

《公羊傳·僖十五年》晦者何,冥也。

《爾雅·釋天》霧謂之晦。

《班固·幽通賦》鮮生民之晦在。《註》晦,亡幾也。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年】

年【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