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及黄楼丑魏衍

出自:清代·顾印愚《得节盦海上书却寄》

拼音:[nà,nǎ,nèi,nā][jí][huáng][lóu][chǒu][wèi][yǎn]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代不数人能几见,去去江空岁年晚。
闭门一字不堪煮,无补费神诗作蹇。
西风尽夕城满尘,带水沸潮消息断。
十七柳凋十桂爨,更问菱湖与桐馆。
风花一瞥旋成毁,那及黄楼丑魏衍
书来海上如说梦,自在人间已枯菀。
断云含雨向何许,泪眼不晴天不管。
布衣许身老转拙,失计残年难饱饭。
履綦故蹊绿苔满,子宁不来梦当返,小别千年万山远。

查看原文

注释

【黄楼】楼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据宋苏辙《黄楼赋》载: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黄河决口,水及彭城下。苏轼适为彭城守。水未至,苏轼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及水至城下,苏又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至而民不溃。水退又请增筑徐城,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在城的东门筑大楼,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后苏辙﹑秦观等都曾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作黄楼之赋。后以"黄楼"为登览山水,赋诗作文,以颂功德的典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那】

那【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廣韻》諾何切《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音儺。《說文》西夷國安定有朝那縣。

《玉篇》何也。《左傳•宣二年》棄甲則那。

多也。《詩•小雅》受福不那。

《集韻》安貌。《詩•小雅》有那其居。

姓。《廣韻》西魏有那椿。

上聲。《廣韻》《正韻》奴可切《集韻》乃可切,音娜。《集韻》何也。《玉篇》俗言那事。

去聲。《廣韻》奴箇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箇切,音哪。語助也。《後漢•韓康傳》公是韓伯休那。《杜甫詩》杖藜不睡誰能那。

叶奴故切,音怒。《陸雲•陸丞相誄》攺容肅至,傾蓋寵步。鞶帶翻紛,珍裘阿那。《說文》本作。

【及】

及【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琴入聲。《說文》逮也。从又从人。《徐曰》及,捕人也。會意。《廣韻》至也。

《韻會》旁及,覃被也。《詩·大雅》覃及鬼方。《周頌》燕及皇天。

《增韻》連累也。《左傳·隱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兼與之辭。《左傳·宣七年》與謀曰及。

《後漢·黨錮傳》張儉等八人爲八及,言能導人追宗也。

《韻補》叶極業切。《詩·大雅》征夫捷捷,每懷靡及。

【黄】

黃【亥集下】【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翠黃,飛黃,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藥名。

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

【楼】

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婁。《說文》重屋也。《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臺,狹而脩曲曰樓。《釋名》樓謂牖戸之閒有射孔,樓樓然也。

偵敵之車曰飛樓,亦曰樓車。《六韜·軍略篇》視城中則有飛樓。《左傳·宣十五年》解揚登諸樓車,呼宋人而告之。

岑樓,山之銳嶺。《孟子》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譙樓,城樓也。《前漢·陳勝傳》戰譙門中。

謂之戍樓。《儲光羲·送別詩》寒雲隱戍樓。

樓蘭,國名。見《前漢·昭帝紀》。

《爾雅·釋詁》樓,聚也。

《爾雅·釋草》果臝之實栝樓。《註》齊人呼爲天瓜。

道家以兩肩爲玉樓。《蘇軾·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

姓。《姓苑》望出東陽,周封少康之裔爲東樓公,子孫因氏焉。

叶凌如切,音閭。《古·日出東南隅行》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離樓,衆木交加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嶔崟離樓。

【丑】

丑【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敕久切《正韻》齒九切,音醜。十二月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淮南子·時則訓》招搖指丑。《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紐牙於丑。

神名。《山海經》女丑之尸。《六書正譌》手械也。从又,手也,有物以縶之。象形。因聲借爲子丑字,十二月之象也。

丑象子初生舉手。

【魏】

魏【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魚貴切《集韻》《韻會》虞貴切,音僞。《說文》本作巍。高也。从嵬委聲。《註》徐鉉曰:今人省山,以爲魏國之魏。《詩·魏風譜》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也。在禹貢,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

《周禮·天官·大宰》乃縣治象之法于象魏。《註》象魏,闕也。

姓。《廣韻》本自周武王母弟,受封于畢,至畢萬仕晉封魏城,後因氏焉。

《集韻》語韋切,音巍。《莊子·知北遊》魏魏乎其終則復始也。

《揚子·方言》魏,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而有容謂之魏。《註》魏魏,小成貌。

《集韻》《正韻》吾回切,音嵬。義同。

【衍】

衍【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以淺切,音演。水溢也。《說文》水朝宗于海也。

《小爾雅》澤之廣者謂之衍。

美也。《詩·小雅》釃酒有衍。

布也。《前漢·司馬相如傳》離靡廣衍。

游衍。自恣之意。《詩·大雅》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衍沃,平美之地。《左傳·襄二十五年》井衍沃。

曼衍,無極也。《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

沙衍,水中有沙者。《穆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篋衍,笥也。《莊子·天運篇》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

《博雅》衍衍,行也。《謝朓詩》衍衍淸風爛。

水名。《史記·荆軻傳》丹匿衍水中。《索隱曰》在遼東。

朐衍,地名。《前漢·地理志》屬北地郡。

姓。《通志·氏族略》衍,子姓,宋微仲衍之後。

《廣韻》于線切,延去聲。義同。

《集韻》夷然切,音延。進也。《周禮·春官》望祀望衍。《鄭註》讀爲延。《疏》衍,衍祭也。《劉歆·甘泉賦》高巒峻阻,臨眺曠衍。叶泉字韻。《直音》或作衍。衍字从彡,不从氵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