氍毹结束腰身

出自:清代·谭献《一萼红 用辽园韵志感》

拼音:[qú][shū][jié,jiē][shù][yāo][shēn]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梦无痕。
记少年惨绿,容易白头人。
镜影迷离,花阴琐碎,氍毹结束腰身
便楼上、下窥绣毂,空荡漾、日暮碧天云。
悟后成痴,欢时又懒,澹处偏真。
见说诗龙酒虎,泪珠光照乘,剑气通神。
佳侠婵嫣,老仙游戏,丝丝沉水重温。
任君笑、林逋冷落,只空山、抱暖玉梅魂。
已是江潭杨柳,霜色如髡。

查看原文

注释

【氍毹】1.毛织地毯: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 2.旧时戏台演出常铺红色氍毹,因以“氍毹”或“红氍毹”代称戏台:氍毹久擅场。
【结束】1.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秋收快要~了ㄧ代表团~了对北京的访问。 2.装束;打扮(多见于早期白话)。
【束腰】1.腰带。 2.系腰。 3.以带紧束腰肢使细。 4.古代建筑学术语。指建筑中的收束部位。 5.指家具上的收缩部位。
【腰身】1.人体的腰部。 2.身段;体态。 3.指衣服腰部的尺寸。 4.指动物或物体的当中部分。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氍】

氍【辰集下】【毛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8画

《玉篇》巨俱切《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

【毹】

毹【辰集下】【毛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羊朱切,音兪。《說文》氍毹也。《風俗通》織毛褥曰氍毹。《南史·夷貊傳》梁大同中,高昌國獻蒲桃、良馬、氍毹等物。《古樂府》坐客氊氍毹,五木香。《韓愈·李正封·郾城聮句》兩廂鋪氍毹,五鼎調勺藥。或書作毺。《三輔黃圖》溫室規地以罽賓毺。亦作㲣。《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貂襜褕。或作氊氍㲣。《通俗文》氍㲣之細者名毾㲪。

《廣韻》山芻切《集韻》雙雛切,音㡏。

《集韻》舂朱切。音輸。義、氀。

【结】

結【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韻會》吉屑切,音拮。《說文》締也。《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詩·檜風》我心蘊結兮。

《曹風》心如結兮。《疏》如物之裹結。《禮·曲禮》德車結旌。《註》結,謂收斂之也。《疏》結,纏其旒著於竿也。《前漢·五行志》衣有襘,帶有結。《註》結,締結之結也。

《博雅》曲也。

《玉篇》要也。

《集韻》胡計切,音系。《前漢·張釋之傳》跪而結之。《註》師古曰:結,讀曰係。

《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

《集韻》吉詣切,音計。《前漢·陸賈傳》尉佗魁結箕踞。《註》師古曰:結,讀曰髻。

【束】

束【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書玉切《集韻》《韻會》輸玉切《正韻》式竹切,音㑛。《說文》縛也。徐曰:束薪也。《詩·周南》白茅純束。

五疋爲束。《禮·雜記》納幣一束。

五十矢爲束。《詩·周頌》束矢其搜。

脯十脡曰束。《穀梁傳·隱元年》束脩之肉,不行境中。

地名。《前漢·地理志》束州,趙地。

姓。《統譜》望出南陽,漢疏廣後,避難改爲束。

《韻會》春遇切《周禮·註疏》詩注切,音戍。約也。《周禮·司約註》言語之約束。約音要。《史記·漢高紀》待諸侯至,定要束耳。

叶所律切,音率。《蔡邕·筆賦》削文竹以爲管,如桼絲之纏束。形條搏以直端,染元黃以定色。从木从口,與朿別。

【腰】

腰【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集韻》《韻會》伊消切《正韻》伊堯切,持也。《玉篇》骻也。《釋名》腰,約也,在體之中,約結而小也。

馬名。《古今注》古駿馬有飛兔腰褭。

天下形勢亦稱腰。《戰國策》梁者,山東之腰也。《玉篇》本作要。《廣韻》或作。

【身】

身【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