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荷非镜

出自:清代·谭献《法曲献仙音 盩厔路山甫罢官客淮上》

拼音:[yāo][hé][fēi][jìng]

平仄:平平平仄

高柳无丝,幺荷非镜,赚得春人都老。
坐断斜阳,梦回行雨,残英有枝空绕。
凝望眼江波渺。
离尊那堪倒。
浑闲了。
恁妆台、入时梳裹,听杜宇、帘捲总成独笑。
风雨满天涯,奈而今、眉黛慵扫。
怕损鱼鳞寄音书,流宕难到。
问楼头月色,后夜隔花凉照。

查看原文

字义

【幺】

幺【寅集下】【幺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於堯切。《韻會》《正韻》伊堯切,急。《註》幺,小也。

《通俗文》不長曰幺。細小曰麽。《班彪·王命論》幺麽尚不及數子。

《爾雅·釋獸》幺幼。《註》豕最後生者,俗呼爲幺豚。

幺鳳,小鳥名。《蘇軾·梅花詞》倒掛綠毛幺鳳。

六幺,曲名。《琵琶錄》綠腰,卽錄要也。本自樂工進曲,上令錄出要者,乃以爲名。後轉呼綠腰。

訛爲六幺也。《樂譜》琵琶曲有六幺。唐僧善本彈六幺曲,下撥一聲如雷發,妙絕入神。《白居易·琵琶引》先爲霓裳後六幺。

姓。《萬姓統譜》弘治中有幺謙,湯隂人,爲通州訓導。俗作么。

【荷】

荷【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爾雅·釋草》荷,芙渠。《註》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詩·鄭風》隰有荷華。《傳》荷華,扶渠也。

《陳風》有蒲與荷。《箋》芙渠之莖也。《埤雅》荷,總名也,華葉等名具衆義,故以不知爲問,謂之荷也。

《本草》薄荷,莖、葉似荏而長。

地名。《吳志·裴松之傳》吳圍成陽都尉張喬于揚荷橋。

《集韻》居何切,音歌。水名,與菏同。註詳菏字。

《廣韻》胡可切。《左傳·昭七年》其子弗克負荷。《註》荷,擔也。《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疏》荷,擔揭也。《晉書·輿服志》八座尚書荷紫,以生紫爲袷囊,綴之服外。

通何。《詩·小雅》何蓑何笠。《傳》揭也。《釋文》河可反。

《國語補音》負荷之荷亦音河。《嵆康詩》昔蒙父兄祚,少得離負荷。因疏遂成嬾,寢跡此山阿。《潘岳·詩》位同單父邑,愧無子賤歌,豈能陋微官,但恐沗所荷。

通苛。《前漢·酈食其傳》握齱好荷禮。《師古註》荷與苛同,苛細也。

怨怒聲。《通鑑》梁武帝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

【非】

非【戌集中】【非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

《玉篇》下也。

《玉篇》隱也。

《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

《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

【镜】

鏡【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竟。《說文》取景之器也。《玉篇》鑑也。《釋名》鏡,景也。言有光景也。《前漢·韓安國傳》淸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明也。《前漢·衞姬傳》深說經義,明鏡聖法。

石鏡,山名。《潯陽記》石鏡山之東,一圓石縣厓,明淨照人見形。

石名。《述異記》饒州舊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

破鏡,獸名。《前漢·郊祀志》人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註》祠祭以解罪求福,梟鳥食母,破鏡似貙食父,黃帝欲絕其類,故使百吏祠皆用之。

姓。《姓苑》漢河內令鏡斂,後唐同光中媵臣鏡新磨。

《韻補》叶居亮切,姜去聲。《道藏歌》風雲隱宛微,講論五岳匠。硨磲精琉璃,琥珀金剛鏡。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