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服走徒隶

出自:清代·周天度《题金闻石天山揽辔图》

拼音:[cuì][fú,fù][zǒu][tú][lì]

平仄:仄平仄平仄

丈夫贵壮游,托意务开济。
闯门讵事宜,纡筹当远谛。
与君同乡友,结交始燕蓟。
片言金石固,情好逾兄弟。
尤轸用世心,六合一平睇。
余本凡庸质,因君日摩厉。
困顿走塞垣,君远更数递。
雄疆绥远城,皇舆职方系。
是地汉瓯脱,元封首除薙。
旋踵遗育蕃,乌桓错白题。
石槐辟王庭,猗大飨帝。
歠仇水深黑,盛乐宫崇丽。
一从六镇设,怀朔屹屏蔽。
人民乐清宴,毛物竞般裔。
正光水德衰,沈沦入荒翳。
倔强兜牟族,狂忍恣刲劙。
穹苍厌昏德,五日照妖沴。
豪椎铁山碎,力夺金人祭。
单于设都护,受降奉盟誓。
巨憝起幽陵,荒服咸反噬。
自此外声教,隔绝终唐世。
阻午部族昌,遥辇霸图继。
鸣?室韦逐,横戈属珊锐。
稽古制郡县,南面华风莅。
丰州及净州,表里山河势。
金元代更易,沿革事无替。
糺军隶招讨,群牧准前例。
维昔胜国中,义轮霾雰曀。
板升一以筑,宣云重颠癠。
所幸杀运终,女戎生燕嬖。
表饵縻金缯,墉言贮婉嫕。
臲卼四十秋,疆场日睥睨。
桓桓我文祖,西略六师逮。
宏基恢漠南,毳服走徒隶
经今又百年,山高水清厉。
书生挟策至,幕府富雄制。
寒泉九十九,吊古足流滞。
矾绢写作图,纪胜拟书契。
别来三改岁,相逢河淮澨。
维舟一夕共,去住两迢递。
三亭慎迟留,行矣吾继逝。

查看原文

注释

【毳服】1.毛皮制的衣服。 2.旧亦用以借称少数民族服装。
【徒隶】1.刑徒奴隶,服劳役的犯人。 2.专指狱卒。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毳】

毳【辰集下】【毛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毳也。《周禮·天官·掌皮》共其毳毛爲氈,以待邦事。《鄭註》毳毛,毛細縟者。《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夫荷旃被毳者,難與道純綿之麗密。

冕服名。《周禮·春官·司服》四望山川則毳冕。《又》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尚書·正義》毳冕五章,虎蜼爲首。虎蜼毛淺,毳是亂毛,故以毳爲名。《詩·王風》毳衣如菼。《毛傳》毳衣,大夫之服。《箋》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巡行邦國。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故得服毳冕。

火毳,卽火浣布也。《後漢·西南夷傳論》賨幏火毳馴禽封獸之賦,軨積於內府。

鳥腹毛曰毳。《說苑·尊賢篇》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杜甫詩》見輕吹鳥毳。

毳幕,卽氈帳也。《李陵·答蘇武書》韋韝毳幕。

僧服名。《法苑珠林》衣中有四者:一糞掃衣,二毳衣,三衲衣,四三衣。

小耎物易斷也。《荀子·議兵篇》事小敵毳,則偸可用也。《文子·道原篇》志弱者柔毳安靜。通作脃。《老子·道德經》其脃易破。《晉語》臣脃弱,弗能忍俟。

柔美之物曰甘毳。《史記·聶政傳》旦夕得甘毳以養親。《前漢·丙吉傳》數奉甘毳。亦與脃義同。

通作膬。《管子·霸言篇》釋堅而攻膬。《枚乗·七發》甘膬腥膿。

姓,出《姓苑》。

《集韻》儒稅切,音汭。

妹悅切,音歠。義同。

《集韻》租悅切,音蕝。與橇同。《前漢·溝洫志》泥行乗毳。《史記》作毳。《註》孟康曰:毳,竹如箕,擿行泥上。如淳云:毳謂以板置泥上,以通行路也。師古曰:毳讀如本字。

【服】

服【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聲。《五經文字》《石經》變舟作月。《易·繫辭》服牛乗馬。《疏》服用其牛。《詩·鄭風》兩服上襄。《箋》兩服,中央夾轅者。《疏》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廣韻》衣服。《易·訟卦》以訟受服。《書·舜典》車服以庸。

懾服也。《易·豫卦》罰淸而民服。《書·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疏》天下皆服從之。

五服。《書·益稷》弼成五服。《傳》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周官》六服羣辟。《疏》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行也。《書·說命》旨哉說乃言惟服。《傳》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管子·權修篇》上身服以先之。《註》服,行也。

職也。《書·旅獒》無替厥服。《傳》使無廢其職。

思也。《詩·周南》寤寐思服。《傳》服,思之也。《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註》服者,思存之謂也。

治也。《詩·周南》服之無斁。《箋》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盛矢器也。《詩·小雅》象弭魚服。《箋》矢服也。○按《周禮·夏官·司弓矢》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事也。《詩·大雅》昭哉嗣服。《傳》服,事也。

習也。《前漢·鼂錯傳》服其水土。《註》服,習也。

姓。《後漢·服虔傳》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鳥名。《史記·賈誼傳》楚人命鴞曰服。《註》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廣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音僕。匐,或作服。《禮·檀弓》扶服救之。《釋文》又作匍匐。

《儀禮·士冠禮》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韻補》服,叶鼻墨切。

《集韻》扶缶切,音負。《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牝服二柯。《註》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集韻》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走】

走【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㞫《廣韻》子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子口切,則足屈,故从夭。《五經文字》今經典相承作走。

《儀禮·士相見禮》將走。《註》走,猶去也。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註》走,猶僕也。《班固·答賔戲》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漢書·敘傳》走作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釋名》疾趨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經音辨》趨向曰走。《書·武成》駿奔走。《孟子》棄甲曳兵而走。《爾雅·釋宮》中庭謂之走。《註》走,疾趨也。

與奏同。《詩·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歸趨之也。《釋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韻補》叶子與切。《左傳·昭七年》正考父鼎銘: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

叶養里切,音以。《論語讖》殷惑妲己玉馬走。

【徒】

徒【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

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

《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

《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

《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廣韻》黨也。《張衡·思賦》朋精粹而爲徒。

弟子曰徒。《論語》非吾徒也。《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廣韻》徒隷也。《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司徒,官名。《書·舜典》汝作司徒。《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丹徒,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註》卽春秋云朱方也。《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罪名。《唐書·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申徒,登徒,司徒,複姓。《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註》登徒,姓也。《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叶唐何切,音駝。《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

【隶】

隶【戌集中】【隶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徒耐切《集韻》待戴切,音代。《說文》及也。从又,从尾省。

,持尾者,从後及之也。《玉篇》亦作逮。《集韻》或作。

《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音肄。義同。

《廣韻》本也。

《集韻》神至切,音示。《方言》餘也,秦晉之閒曰隶。○按今《揚子·方言》本作。

《集韻》徒對切,音隊。从後及之也。

一曰與也。

大計切。音第。狐子也。○按《爾雅·釋獸》貍子。《釋文》音曳,《集韻》作隶,音大計切,未知何據。

蕩亥切,音殆。與迨郞計切,音麗。《說文》附著也。《後漢·馮異傳》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註》隸,屬也。

《孔融傳》皆隸名而已。

《史記·酷吏傳》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註》隸,閱也。

《廣韻》僕隸。《集韻》賤稱也。《左傳·隱五年》皁隸之事。《註》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

《桓二年》士有隸子弟。《註》士,自以其子弟爲僕隸。《周禮·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儺。《儀禮·旣夕》隸人涅厠。《註》隸人,罪人也。今之徒役作者也。《晉語》其猶隸農也。《註》隸,今之徒也。

官名。《周禮·夏官》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洒之事。

《秋官》司隸掌五隸之灋: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

《前漢·百官公卿表》司隸校尉周官。

《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註》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一說隸首,善算者也。

《正字通》姓也。漢隸延之。

隸書。《晉書·衞恆傳》秦旣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卽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隸書者,篆之捷也。○按隸書,諸說不一。或云秦後旴陽變小篆爲隸書。或言程邈獄中所造。韻會辨之頗當,蓋古之隸,卽今之眞書行書也。周興嗣千字文,杜藁鍾隸。蕭子雲云:論草隸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任玠五體序云:隸則羲、獻、鍾、庾、歐、虞、顏、柳。孫過庭書譜曰:元常精于隸,伯英工于草,逸少兼之,此皆以眞行書爲隸也。歐陽修集古錄,始誤以八分書爲隸。書苑云:蔡琰言,割程隸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於是爲八分書。任玠亦云:八分酌乎篆隸之閒,則隸之非八分可知。唐六典云:校書郞正字,所掌字體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三小篆,印璽旗旛用之。四八分,石經題曰:隸書,今楷字也。亦其一証。

《集韻》力智切,音荔。附也。

《類篇》力結切,音捩。僕也。《說文》本作,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