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君涕泗言

出自:明代·李辕《永康胡元祚义士哀诗》

拼音:[gǎn][jūn][tì][sì][yán]

平仄:仄平仄仄平

人于天地间,百岁聊寓形。
生当秉节义,死用垂芳声。
馀子知爱身,丈夫在成名。
胡君花溪秀,家世乃簪缨。
少小失其怙,操持如老成。
胸藏白雪净,气敌苍山横。
年强不肯仕,力学还躬耕。
忠义素所敦,信重千钧轻。
我虽不识公,得与贤嗣并。
为言丁酉岁,世事多搀抢。
括苍地险阻,山势高峥嵘。
青天魑魅啸,白昼豺狼行。
流恶邑里间,所至烽烟生。
永康属边徼,相去无远程。
跳踉恣威虐,百里皆震惊。
我翁奋高义,下令募乡兵。
手提龙泉剑,寒光射云旌。
浙东宪府官,遣使来相迎。
问君计安出,要使巢穴倾。
君言计已遂,奉命寻前征。
麾兵与之战,桓桓谁敢争。
遂令括苍地,流血尸纵横。
馀孽未尽除,其势复喧轰。
我兵势已孤,力竭终难平。
壮志不少衰,竟陨占田营。
吾昆抱哀痛,奉榇归佳城。
鲤溪山水佳,泉香草丰荣。
溪水共呜咽,山禽亦悲鸣。
义声驰四方,孰不伤中情。
祭酒措哀辞,翰林铭墓茔。
我诗何足徵,焉敢溷时英。
感君涕泗言,聊用摅哀诚。
下以敦俗化,上以规公卿。
要令千载后,臣子怀忠贞。

查看原文

注释

【涕泗】1.眼泪和鼻涕。 2.涕泪俱下,哭泣。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感】

感【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古禫切,甘上聲。《廣韻》動也。从心咸聲。《增韻》格也,觸也。《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詩·召南》無感我帨兮。

《集韻》《正韻》胡紺切。與憾通。恨也。《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咸有感義,故感字从咸。

【君】

君【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涕】

涕【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他禮切《集韻》《韻會》土禮切,音體。《說文》泣也。《玉篇》目汁出曰涕。《詩·邶風》泣涕如雨。

竹名。《東方朔·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涕竹。

兆卦之名。《史記·宋世家》乃命卜筮曰涕。《索隱》涕音亦,尚書作驛。孔安國曰:氣絡繹連續。

《集韻》待禮切,音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

【泗】

泗【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息利切《正韻》息漬切,音四。水名。《說文》水受泲水,東入淮。《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書·禹貢》導淮自桐柏,東會于泗沂。《正義》泗水出濟隂乗氏縣。《水經注》泗水,出魯卞縣故城東南,桃墟西北。

國名。《前漢·地理志》泗水國,故東海郡也。元鼎四年,別爲泗水郡,郡有泗陽縣。

州縣名。《廣輿記》泗州屬江南鳳陽府,春秋時徐子國,漢厹猶,晉宿預,魏東楚,陳安州,後周泗州。

泗水縣,今屬兗州府。

泗口,在宿遷縣。《通典》兗州刺史劉遐自彭城退屯泗口。

涕泗也。《詩·陳風》涕泗滂沱。《傳》自鼻曰泗。

【言】

言【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

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

《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廣雅》從也。

《釋名》委也。

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

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

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集韻》牛堰切,音。訟也。

《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

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說文》本作,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