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离蹇嵼入云穴

出自:清代·秦涌《游惠山从石门上恰望太湖》

拼音:[zēng,céng][lí][jiǎn][chǎn][rù][yún][xué]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公知我性嗜奇,攒崖刬石排双峰。
云边五窍尽谽谺,非具羽翼何能通。
我闻昔年邵宝妙仙诀,曾离蹇嵼入云穴
兹来也学出尘游,杖藜徐步登危屺。
怒石相争罅似门,气詟心惊疑欲裂。
寻幽不惜神已痯,却怪天末斜阳晚。
穿松踏岫凸复凹,心地相平奇路稳。
湖光万顷动地来,鱼龙隐现那能辨。
寄身埼礒瞰洪涛,须凛冰涧恒自勉。

查看原文

注释

【蹇嵼】见"蹇产"。
【云穴】高山上的深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曾】

曾【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

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

《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

《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註》曾臣,猶末臣。《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之意耳。

《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註》曾,舉也。

與橧同。《禮·禮運》夏則居橧巢。《釋文》橧,本又作曾。

與增同。《孟子》曾益其所不能。《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姓。《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無音,止當音增。《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离】

离【午集下】【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摛。同魑。

《韻會》鄰知切。同離。明也,麗也。易卦名。

散也,違也。《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离。亦同離。(離)《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驪。《說文》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玉篇》亦作鸝。《廣韻》今用鸝爲鸝黃,借離爲離別。《集韻》或作鵹。

卦名。《易·離卦》彖曰:離,麗也。《玉篇》離,明也。

《玉篇》散也。《廣韻》近曰離,遠曰別。《揚子·方言》參蠡,分也。秦晉曰離。《易·乾卦》進退無恆,非離羣也。《待王風》有女仳離。

《玉篇》遇也。《揚子·方言》羅謂之離。《易·小過》飛鳥離之。《前漢·揚雄傳·反離騷註》應劭曰:離,猶遭也。

《詩·小雅》不離于裏。《疏》離,歷也。

《玉篇》兩也。《禮·曲禮》離坐離立。《註》離,兩也。兩相麗謂之離。

《玉篇》判也。《禮·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註》離經,斷絕句也。《周禮·夏官·形方氏》無有華離之地。《註》華讀爲邪離絕。

《禮·明堂位》叔之離磬。《註》離,謂次序其聲懸也。《疏》叔之所作編離之磬。

《儀禮·大射禮》中離維綱。《註》離,猶過也,獵也。

《玉篇》也。

《爾雅·釋親》男子謂妹之子爲出,謂出之子爲離孫。

《荀子·非相篇》離離然。《註》離離,不親事之貌。

《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註》謂草木之蒙茸翳薈也。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茸。

《屈原·離騷》長余佩之陸離。《註》陸離,猶㠁嵯,衆貌也。許愼云:美好貌。師古云:分散也。

《前漢·郊祀歌》闢流離。《註》流離,不得其所者。

《司馬相如·大人賦》滂濞泱軋,麗以林離。《註》林離,撡攦也。《揚雄·羽獵賦》淋離廓落。

《司馬相如·大林賦》前長離而後矞皇。《註》服虔曰:皆神名也。師古曰:長離,靈鳥也。○按前漢禮樂志作長麗。註云:星名。《張衡·思賦》前長離使拂羽兮。《註》長離,南方朱雀神也。

《爾雅·釋樂》大琴謂之離。《疏》音多變,聲流離也。

《前漢·西域傳》罽賔出璧流離。《註》師古曰:魏略云:大秦國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紅、紫十種流離。

馬名。《李斯·諫逐客書》乗纖離之馬。

鳥名。《詩·邶風》流離之子。《傳》流離,鳥也。○按爾雅釋鳥註,作留離。

草名。《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註》離,蘼蕪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蘖離朱楊。《註》離,山梨。

《埤雅》韓詩曰:芍藥,離草也。將離,相贈以芍藥。一名可離。

木名。《史記·孔子世家註》《皇覽》曰:塋中樹,柞、枌、雒、離。

水名。《前漢·武帝紀》出零陵下離水。

地名。《左傳·成十五年》會吳于鍾離。《註》鍾離,楚邑,淮南縣。

國名。《前漢·西域傳》東離國,大國也。《拾遺記》泥離之國來朝。

《廣韻》姓也。孟子弟子離婁。

《集韻》抽知切,音痴。本作螭。詳虫部螭字註。

《集韻》輦尒切,音邐。離跂,攘臂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離靡廣衍。《註》離靡,謂相連不絕也。離,音力爾反。

《廣韻》《集韻》《韻會》力智切,音荔。《廣韻》去也。《書·胤征》畔官離次。《釋文》離,如字,又力智反。《禮·曲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與荔同。《司馬相如·上林賦》答遝離支。《註》晉灼曰:離支,大如雞子,皮粗,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師古:音力智反。

《廣韻》《集韻》《韻會》,不得過差也。《釋文》離,呂計反。偶也。

叶音黎。《卓文君·白頭吟》凄凄復凄凄,嫁女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叶良何切,音羅。《韓愈·裴少府墓銘》支分族離,各爲大家。家,音歌。(離)

【蹇】

蹇【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居偃切《集韻》《韻會》紀偃切,音犍。《說文》跛也。《釋名》蹇,跛蹇也,病不能執事役也。《史記·晉世家》卻克僂,而魯使蹇,衞使眇。《前漢·敘傳》駑蹇之乗。《莊子·達生篇》聾盲跛蹇。

《易·蹇卦》蹇,難也,險在前也。《又》王臣蹇蹇。《疏》涉蹇難而往濟蹇,故曰王臣蹇蹇也。

《左傳·哀六年》彼皆偃蹇,將棄子命。《註》偃蹇,驕敖。《屈原·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註》高貌。《又》何瓊珮之偃蹇兮。《註》衆盛貌。

《九歌》靈偃蹇兮姣服。《註》舞貌。《補註》委曲貌。

《史記·司馬相如傳》蹇產溝瀆。《註》蹇產,屈折也。

《管子·四時篇》毋蹇華絕芋。《註》蹇,拔也。

《屈原·離騷》蹇將憺兮壽宮。《註》蹇,詞也。

《博雅》蹇,擾也。

姓。《左傳·僖三十二年》穆公訪諸蹇叔。《註》秦大夫。《屈原·離騷》吾令蹇脩以爲理。《註》蹇脩,伏羲之臣也。

《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搴上聲。

《集韻》巨偃切,音鍵。義同。

與褰同。《莊子·山木篇》蹇裳躩步。《楚辭·九章》憚蹇裳而濡足。《補註》蹇,讀若褰。

與謇同。《屈原·離騷》余固知謇謇之爲患兮。《註》謇謇,忠貞貌。易曰:王臣謇謇。《補註》今《易》作蹇蹇。先儒引經多如此,蓋古今本不同耳。《六書正譌》蹇从足,寒省聲。跛爲正義,借爲蹇難、蹇直字。別作謇,非。

【嵼】

嵼【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嵼。

《韻會》通作產。《楚辭·九章》思蹇產以不釋。

【入】

入【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廣韻》納也,得也。

《增韻》沒也。

《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穴】

穴【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胡決切,音坹。《說文》土室也。《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詩·大雅》陶復陶穴。《箋》未有寢廟,故覆穴而居。

《玉篇》孔穴也。《孟子》鑽穴隙相窺。

《廣韻》窟也。《易·需卦》出自穴。

訓爲側。《爾雅·釋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官名。《周禮·秋官》穴氏掌攻蟄獸。《疏》凡獸皆藏穴中,故以穴爲官名,使取蟄獸。

地名。《書·禹貢》鳥鼠同穴。《爾雅·釋地》岠齊州以南戴日爲丹穴。《左傳·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于鍚穴。《註》鍚穴,麇地。《水經注》中廬縣之西山謂之馬穴山。《左思·蜀都賦》嘉魚出于丙穴。《註》丙穴,在漢中沔陽縣北。

《韻會》古穴切。《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註》孟康曰:穴,或作鐍,其形如鐍。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射爲珥,在旁如半環向日爲抱,向外爲背,有氣刺日爲鐍。鐍,抉傷也。

叶胡桂切。《曹植·七啓》采英奇于側陋,宣皇明于巖穴。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呂望所以投綸而逝。

《集韻》戸橘切。《淮南子·原道訓》水居窟穴,人民有室。《孔融詩》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