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调丝弄苦篁

出自:清代·史惟圆《浣溪沙 游仙五首 其五》

拼音:[yù][nǚ,rǔ][tiáo,diào,zhōu][sī][nòng,lòng][kǔ][huá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玉女调丝弄苦篁,无愁无怨动清商。
轻风吹起九霞裳。
天姥亲梳云鬓腻,世人学画翠娥长。
笑声归去月茫茫。

查看原文

注释

【玉女】1.对他人之女的美称。 2.美女。 3.仙女。 4.常与"金童"对举,指侍奉仙人的女童。 5.草名,即女萝。
【调丝】弹奏弦乐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玉】

玉【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水玉,水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美貌也。《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珍食曰玉食。《書·洪範》惟辟玉食。《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時和曰玉燭。《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註》凡六邑。

河名。《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關名。《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星名。《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註》五釆玉樹。

草名。《爾雅·釋草》蒙,玉女。《註》女蘿別名。

《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鳥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觀名。《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又蚌名。《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姓。《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註》公玉,姓。帶,名。《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愛也,成也。《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註》玉,寶愛之意。《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廣韻》朽玉。

琢玉工。《集韻》或作璛。

姓。《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註》玉,音肅,京兆人。

《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韻補》叶音域。《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叶音龠。《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叶音迂。《洞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女】

女【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茹上聲。《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易·繫辭》坤道成女。《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

已嫁曰婦,未字曰女。《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

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見《星經》。

水名。《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

女戰法》。

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緱氏,見《集仙錄》。

靑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氣下藏,靑女乃出,以降霜雪,見《淮南子·天文訓》。

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則飛,見《參同契》。

國名。女子國,在巫咸北。《郭璞·圖贊》女子之國,浴于黃水。乃媷乃字,生男則死。

東女國,女主號賔就。見《唐書·西域傳》。

扶桑東千里有女國,其人容貌端正,身體有毛,見《通考》。

姓。湯賢臣女鳩,女房,漢賢良女敦,晉大夫女叔寬。

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蘇弗室利,此言善女。

鸚䳇名雪衣女,見《漢武外傳》。鵲名神女,見《古今注》。蜆名縊女,見《爾雅·釋蟲》。螟蛉名戎女,見《毛詩·註疏》。

《集韻》《韻會》忍與切。同汝,對我之稱。

《廣韻》《集韻》《韻會》尼據切,茹去聲。以女妻人曰女。《書·堯典》女于時。

【调】

調【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說文》和也。《玉篇》和合也。《詩·小雅》弓矢旣調。《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韻會》揉伏也。《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正字通》嘲笑也。《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官名。《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姓。《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朝也。《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毛傳》調,朝也。

作輈。

《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迢去聲。《玉篇》選調也。《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註》下令調斂也。《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師古註》謂選發之也。

《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師古註》選也。

《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師古註》遷也。

《玉篇》度也。《增韻》算也。《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毋下千家。《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玉篇》求也。

《類篇》賦也。《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見《晉書》。

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見《舊唐書》。

《廣韻》韻調也。《增韻》音調,樂律也。才調,韻致也。

《韻會》詩也。

叶從紅切,音同。《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

【丝】

絲【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婦化治絲枲。

《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絲,琴瑟也。

《禮·緇衣》王言如絲。《疏》微細如絲。《五經文字》絲作,譌。《韻會》俗作〈糹系〉,誤。○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

【弄】

弄【寅集下】【廾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貢切,籠去聲。《爾雅·釋言》玩也。《疏》謂玩好也。《詩·小雅》載弄之璋。《前漢·趙堯傳》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

戲也。《左傳·僖九年》夷吾弱不好弄。《註》弄,戲也。《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註》師古曰:弄田,謂宴游之田。

《韻會》侮也。《前漢·東方朔傳》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無所爲屈。

樂曲曰弄。《晉書·桓伊傳》王徽之泊舟靑溪側,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爲我一奏。伊便下車,踞胡牀,爲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南史·隱逸傳》宗少文善琴,古有金石弄,惟少文傳焉。《嵆康·琴賦》改韻易調,奇弄乃發。

《字彙》巷也。

【苦】

苦【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䇢。《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

《類篇》急也。

《博雅》悵也。

《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去聲。《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姓。大夫苦成,見《國語》。

《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果五切,音古。惡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齊語》辨其功苦。《註》功,牢也。苦,脃也。《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註》苦,麤也。

音怙。地名。《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篁】

篁【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竹名。《竹譜》篁竹堅而促節,體圓而質堅,皮白如霜粉,大者宜作船,細者爲笛。《筍譜》篁筍,八月生,皮黑紫色,其心實。

竹田也。《史記·樂毅傳》薊丘之植,植于汶篁。《註》徐廣曰:竹田曰篁。《楚辭·九歌》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註》篁,竹叢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